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式太阳能发电多孔介质吸热器动态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昌 刘德有 +1 位作者 郑源 吕剑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22-127,共6页
塔式太阳能发电多孔介质空气吸热器吸热表面温度变化率与吸热器的最大热应力成正比,出口空气温度的动态特性与发电系统的功率特性直接相关。建立多孔泡沫陶瓷吸热器传热传质非稳态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容积对流换热系数模型,并应用数... 塔式太阳能发电多孔介质空气吸热器吸热表面温度变化率与吸热器的最大热应力成正比,出口空气温度的动态特性与发电系统的功率特性直接相关。建立多孔泡沫陶瓷吸热器传热传质非稳态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容积对流换热系数模型,并应用数值方法求解非稳态模型。研究投入热流密度和空气入口流速阶跃后吸热表面固体骨架温度和出口空气温度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型吸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塔式发电 吸热器 多孔介质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发电多孔介质吸热器传热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昌 刘德有 +1 位作者 郑源 吕剑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7-122,共6页
为研究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对塔式太阳能多孔介质吸热器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建立容积式吸热器稳态传热模型,在总结一般多孔介质容积换热系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提出针对太阳能多孔介质吸热器的容积换热系数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 为研究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对塔式太阳能多孔介质吸热器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建立容积式吸热器稳态传热模型,在总结一般多孔介质容积换热系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提出针对太阳能多孔介质吸热器的容积换热系数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数值方法对吸热器传热模型进行求解,并分别分析孔隙率、平均颗粒直径、厚度与入口空气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为同类型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塔式发电 容积式吸热器 多孔介质 传热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袁建丽 韩巍 +1 位作者 金红光 张清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15-121,共7页
基于我国发展塔式太阳能的实际情况和能的综合梯级利用思路,提出一种新颖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系统。新系统采用双级蓄热技术,分级存储不同品位的太阳能;同时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可以灵活地切换。模拟计算表明,1MW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峰值太... 基于我国发展塔式太阳能的实际情况和能的综合梯级利用思路,提出一种新颖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系统。新系统采用双级蓄热技术,分级存储不同品位的太阳能;同时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可以灵活地切换。模拟计算表明,1MW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峰值太阳能发电效率为10.6%,年平均发电效率为5.1%。研究表明,合理的运行模式和系统的规模化是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性能的关键所在。该文研究结果为我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蓄热 塔式太阳能发电 热力系统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曹传钊 郑建涛 +3 位作者 刘明义 徐海卫 刘冠杰 裴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5,共5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聚光比大、投射到塔顶吸热器上的平均热流密度高、工作温度高、电站规模大和年度发电效率高等特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文章阐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已...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聚光比大、投射到塔顶吸热器上的平均热流密度高、工作温度高、电站规模大和年度发电效率高等特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文章阐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已建成的塔式太阳能电站;指出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我国规模化发展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技术特点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塔式热发电聚光场的光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魏秀东 王瑞庭 +1 位作者 张红鑫 卢振武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79-228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动态模拟太阳能塔式热发电聚光场焦斑及焦面上能流密度分布的方法,采用光线追迹法对聚光过程进行建模,推导了焦斑计算公式,并编制了基于MATLAB的应用程序,实现了对焦斑及焦面上能流密度分布的实时模拟,给出了焦斑分布及焦面... 提出了一种动态模拟太阳能塔式热发电聚光场焦斑及焦面上能流密度分布的方法,采用光线追迹法对聚光过程进行建模,推导了焦斑计算公式,并编制了基于MATLAB的应用程序,实现了对焦斑及焦面上能流密度分布的实时模拟,给出了焦斑分布及焦面上任意点能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塔式发电 聚光场 光线追迹法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全寿命周期成本电价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心 赵晓辉 +3 位作者 李江烨 李伟 徐能 黄文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88,共5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全球新能源近年发展的新亮点之一,成本电价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文中给出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成本电价计算的全寿命周期模型,并结合建造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及发电量的预测,对影响成本电价的因素逐一分析,测算...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全球新能源近年发展的新亮点之一,成本电价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文中给出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成本电价计算的全寿命周期模型,并结合建造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及发电量的预测,对影响成本电价的因素逐一分析,测算了中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预期成本电价。重点从材料、加工和安装运输3个维度对定日镜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成本电价随产能规模、单机装机容量及技术工艺因素的发展而下降,其中产能规模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全寿命周期 成本电价 太阳岛成本 定日镜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的定日镜跟踪装置研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铁铮 刘德有 +3 位作者 钱艳平 陈强 卞新高 郭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14-119,共6页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定日镜跟踪装置通常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存在跟踪精度低、累积误差大等缺点,该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双轴传动机构的新型跟踪装置硬件设计、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该装置的控制系统采用开–闭环结合的控制方式,以DSP(TM...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定日镜跟踪装置通常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存在跟踪精度低、累积误差大等缺点,该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双轴传动机构的新型跟踪装置硬件设计、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该装置的控制系统采用开–闭环结合的控制方式,以DSP(TMS320F2812)作为控制器,与发送太阳位置信息和控制命令的监控计算机实时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跟踪装置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反应速度快,实时跟踪精度优于3.5mrad,超调量小于3.2%,实现了定日镜的实时精准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定日镜 跟踪装置 数字信号 处理控制器 开-环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敏林 杨晓西 左远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0期2632-2640,共9页
近年来,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实验和运行数据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应用前景。文中较系统的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吸热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盐吸热器、空气吸热器及水/蒸汽吸热器... 近年来,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实验和运行数据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应用前景。文中较系统的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吸热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盐吸热器、空气吸热器及水/蒸汽吸热器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塔式太阳能发电 吸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中定日镜无光线位置传感器跟踪控制及误差消除 被引量:5
9
作者 马逊 王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0,共5页
提出一种无需太阳位置传感器和投射光线传感器的定日镜控制技术,用数学手段对镜体的位置进行计算,结合高精度伺服电机实现光斑的正确投射。理论上无传感器控制并不是一种无静差控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将静态误差在控制环节中用算... 提出一种无需太阳位置传感器和投射光线传感器的定日镜控制技术,用数学手段对镜体的位置进行计算,结合高精度伺服电机实现光斑的正确投射。理论上无传感器控制并不是一种无静差控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将静态误差在控制环节中用算法消除。提出几种在实际中影响较大的误差消除算法,并在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对该方案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定日镜控制 无光线传感器 误差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W塔式太阳能发电蓄热系统热力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显 朱天宇 徐小韵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3-46,52,共5页
以1 MW塔式太阳能发电蓄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换热器以及高、低温蓄热装置的冷罐和热罐的热力计算模型。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计算分析了在光照强度变化下蓄热装置各参数点的变化特性。... 以1 MW塔式太阳能发电蓄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换热器以及高、低温蓄热装置的冷罐和热罐的热力计算模型。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计算分析了在光照强度变化下蓄热装置各参数点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太阳能集热器出口热量的减少,蓄热系统维持额定负荷运行的时间不断减少,此结果为蓄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蓄热系统 换热器 热罐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塔式太阳能吸热器传热特性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宪友 张亚南 +2 位作者 李欣怡 白凤武 王志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3,共10页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熔盐吸热器作为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发电效率,吸热器安全性影响电厂运行小时数。因此,建立熔盐吸热器传热模型,获得准确的传热特性十分重要。对主...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熔盐吸热器作为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发电效率,吸热器安全性影响电厂运行小时数。因此,建立熔盐吸热器传热模型,获得准确的传热特性十分重要。对主流的外置圆柱式熔盐吸热器的传热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传热模型中投入辐射能、辐射热损失、对流热损失及熔盐得热量的计算过程及基本方法。根据计算结果的精细程度,吸热器传热模型分为详细模型和简化模型。详细模型的计算精度高,能细致反映实际能量转换过程,但计算成本较高,瞬态过程计算耗时多,但其特定工况的计算结果可为简化模型提供计算结果的验证参考。简化模型是对描述熔盐吸热器传热特性的理论模型做合理简化,在较为准确地完成计算的同时具备较快的计算速度,多用于吸热器设计阶段。通过各模型特点及性能的总结对比,可为熔盐吸热器热性能计算过程的传热模型选择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塔式太阳能发电技术 外置圆柱式吸热器 计算模型 热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圆月夜聚光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楠 王心愉 +1 位作者 孙飞虎 郭明焕 《新能源进展》 2019年第1期23-31,共9页
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吸热器采光面上的聚光能流密度分布的测量对优化整个系统的光热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月光聚光信息的塔式电站定日镜场聚光能流密度分布的间接测量方法。主要介绍2018年9月24日晚在延庆塔式电站... 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吸热器采光面上的聚光能流密度分布的测量对优化整个系统的光热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月光聚光信息的塔式电站定日镜场聚光能流密度分布的间接测量方法。主要介绍2018年9月24日晚在延庆塔式电站开展的两种对月聚光实验:一种是通过塔上布置的照度计标定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相机拍摄的光斑图像,得到定日镜场聚光光斑的照度分布;另一种是使聚光光斑扫描过照度计,得到不同时刻的照度计数值,通过高斯拟合得到聚光光斑的照度分布。将聚光光斑的照度分布与月光测光站测得的月光法向直射照度对比,得到塔上聚光光斑的相对能流密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月光聚光实验,可以得到塔式电站的聚光光斑的相对能流密度分布(即聚光比分布),为后续依据太阳和月亮之间的亮度分布关系,转换为日光聚光能流密度分布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聚光能流密度分布 月光聚光实验 照度计 CCD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性能及工作介质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敏林 杨晓西 张珊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1-27,共7页
比较了各种吸热器在塔式太阳能系统中的表现,结果发现腔式吸热器比外热式吸热器具有更高的吸热效率,但经济性略差;在工作介质方面,熔盐介质具有热容量大及经济性、安全性较好的优点,但工作温度受限,对反射镜的控制精度要求高;而空气没... 比较了各种吸热器在塔式太阳能系统中的表现,结果发现腔式吸热器比外热式吸热器具有更高的吸热效率,但经济性略差;在工作介质方面,熔盐介质具有热容量大及经济性、安全性较好的优点,但工作温度受限,对反射镜的控制精度要求高;而空气没有温度限制,并且对环境友好,但其热容量较小,导致经济性不好;水/蒸汽式吸热器有较高的效率及热容量,但管路及容器等需承受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吸热器 传热介质 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运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维 徐蕙 +1 位作者 徐二树 余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7,17,共6页
八达岭1MW塔式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已于2011年8月成功生产出过热蒸汽。由于太阳辐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腔式吸热器各受热面能流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为了研究腔式吸热器的运行安全性,文中根据八达岭1MW塔式太阳能过热型腔式吸热器蒸发受热面... 八达岭1MW塔式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已于2011年8月成功生产出过热蒸汽。由于太阳辐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腔式吸热器各受热面能流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为了研究腔式吸热器的运行安全性,文中根据八达岭1MW塔式太阳能过热型腔式吸热器蒸发受热面的结构形式,建立了7通道蒸发受热面动态仿真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不同蒸发受热面工质流量随能流密度变化的规律性,更好地模拟吸热器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过热型腔式吸热器运器运行安全性。对于蒸发受热面,最危险的工况是在高负荷时太阳辐照突然增强;对于过热受热面,最危险的工况是,高负荷时汽轮机调节汽门突然关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吸热器 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性能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玫 王晓 +2 位作者 肖斌 周治 彭怀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5,共8页
结合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机理模型和变工况下的运行方式,建立一套能完整反映电站工作过程的性能模型。发电系统在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扰动下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表面最高温度、散热功率的过渡过程... 结合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机理模型和变工况下的运行方式,建立一套能完整反映电站工作过程的性能模型。发电系统在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扰动下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表面最高温度、散热功率的过渡过程较平缓,效率在瞬时突变后会逐渐恢复到接近扰动发生前的水平;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表面最高温度、散热功率与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的变化基本呈正比关系,效率随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的增大而升高但斜率逐渐减小。发电系统对电网负荷特性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机组在热态启动方式下更适合带早高峰,而在温态启动方式下更适合带晚高峰,高峰时段附近的天气状况对机组带早晚高峰负荷的能力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集热器 动态仿真 带负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自主式定日镜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琨 邹琴梅 +2 位作者 胡玉超 黄文君 祝雪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3-1078,共6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聚光系统的具有自主供电和智能跟踪功能的定日镜.该定日镜采用小面积的反射镜面,具有高度角和方位角二维转动功能,并采用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实现对太阳实时有效地跟踪,基于无线技术实现定日镜控制器与中...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聚光系统的具有自主供电和智能跟踪功能的定日镜.该定日镜采用小面积的反射镜面,具有高度角和方位角二维转动功能,并采用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实现对太阳实时有效地跟踪,基于无线技术实现定日镜控制器与中央服务器的无线通讯,采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可充电电池实现定日镜两轴电机的功率驱动和持续运转,并进一步优化定日镜的间歇式跟踪,以保证整个系统低功耗运行.通过设计分析和仿真验证,该系统能实现最大3 m2镜面的定日镜的自主式供电和智能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定日镜 自主式供电 智能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定日镜双轴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涛 李擎 +3 位作者 王常策 崔家瑞 潘月斗 库都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定日镜的逐日跟踪问题,开发了一套用于定日镜双轴运动控制的实验系统。采用STM32F407为主控单片机,实现Modbus-TCP通信、EEPROM非易失性参数存储、正交编码信号计数,基于STM32内部灵活的计数器结构,以硬件的...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定日镜的逐日跟踪问题,开发了一套用于定日镜双轴运动控制的实验系统。采用STM32F407为主控单片机,实现Modbus-TCP通信、EEPROM非易失性参数存储、正交编码信号计数,基于STM32内部灵活的计数器结构,以硬件的方式实现了脉冲信号的可控输出,减轻了CPU的工作负载,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跟踪精度。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跟踪精度高,结构精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定日镜 运动控制 嵌入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定日镜场容量优化配置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亮 施涛 +2 位作者 单宝奇 朱凌志 刘皓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0-857,共8页
太阳倍数是反映太阳能热发电站镜场容量的直接参数,同时也是影响储热系统容量的关键参数。文章以我国西部某地区的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例,建立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能量耦合模型和经济性评价模型。以LCOE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模... 太阳倍数是反映太阳能热发电站镜场容量的直接参数,同时也是影响储热系统容量的关键参数。文章以我国西部某地区的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例,建立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能量耦合模型和经济性评价模型。以LCOE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模拟得到无储热系统以及当储热时间分别为6,10 h时,有储热系统的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最优太阳倍数,并分析了不同储热时间条件下,定日镜场容量对该电站经济效益、定日镜场效率、电站年容量因子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倍数和储热容量存在一个最优组合,使得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LCOE最低,在此组合下,配置定日镜场容量和储热系统容量,将使得太阳能热发电站能够获得理论上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 定日镜场容量 太阳倍数 储热时间 平准化度电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O2分流再热式布雷顿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恺祺 蒲文灏 +3 位作者 张豪 宋张扬 杨晨辉 岳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0-197,共8页
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能的消耗量急速增加,与此同时化石能源却越来越少,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潜力逐渐显现。建立了以熔融盐为传热介质、超临界CO2分流再热式布雷顿循环为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型。深入分析了... 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能的消耗量急速增加,与此同时化石能源却越来越少,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潜力逐渐显现。建立了以熔融盐为传热介质、超临界CO2分流再热式布雷顿循环为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型。深入分析了分流系数及压比、回热度及压差和腔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温度对系统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压比存在不同的最优分流系数,使S-CO2循环效率最大;随着回热度的提升,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越来越明显;存在最优集热器温度,使整体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再热式布雷顿循环 超临界CO2 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循环热效率 腔式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四季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娅冉 蔺新星 +2 位作者 苏文 欧少端 邢令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7-263,共7页
为高效转换塔式太阳能系统的聚光热量,将混合工质(CO_(2)/R290、CO_(2)/R600a和CO_(2)/R601a)应用于再压缩动力循环,建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力模型,并基于典型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辐照条件对系统热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为高效转换塔式太阳能系统的聚光热量,将混合工质(CO_(2)/R290、CO_(2)/R600a和CO_(2)/R601a)应用于再压缩动力循环,建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力模型,并基于典型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辐照条件对系统热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混合工质不可燃的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CO_(2)质量分数的增加,3种混合工质的系统热效率、效率和发电量均先升高后降低,最优质量分数分别为0.7/0.3、0.8/0.2和0.8/0.2。在3种混合工质中,CO_(2)/R290(0.7/0.3)的系统性能最佳,春分的系统热效率为18.99%,发电量为17.1 MWh。在不同典型日下,夏至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略低于冬至,但其发电量最高。基于3种混合工质探究透平进口温度、循环最低温度、高温熔盐温度和分流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佳分流比使热效率和发电量最高,相应分流比的范围为0.7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O_(2)混合工质 再压缩动力循环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