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季红军 陶乐仁 +3 位作者 王金锋 郑志皋 张海军 黄理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1-514,共4页
选用大金的1P挂壁机FTXD25DV2C,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VCRC)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SERC)进行了能耗比较.能耗从火用和一次能源能效比(PEER)方面分析,SERC的火用效率为0.065,VCRC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0.392 1.SERC在集热器和喷射器中能... 选用大金的1P挂壁机FTXD25DV2C,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VCRC)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SERC)进行了能耗比较.能耗从火用和一次能源能效比(PEER)方面分析,SERC的火用效率为0.065,VCRC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0.392 1.SERC在集热器和喷射器中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火用损失最大.VCRC的一次能源能效比为2.60,而与此相比SERC的一次能源能效比为5.26.但是即使SERC的使用寿命是VCRC的3倍,SERC的初投资的年度化成本依然比VCRC高出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 [火用] PEER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增强型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方承超 赵军 +2 位作者 徐律 孙克涛 孙世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对太阳能为热源的增强型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初步实验。在90℃热源、12℃蒸发温度和2000W制冷量的额定工况下,喷射系数可达0.651,整个系统的COP值达0.334,比传统的纯喷射制冷循环的CO... 对太阳能为热源的增强型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初步实验。在90℃热源、12℃蒸发温度和2000W制冷量的额定工况下,喷射系数可达0.651,整个系统的COP值达0.334,比传统的纯喷射制冷循环的COP值(0.23)提高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 制冷系统 太阳能 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的性能评价与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军 方承超 +3 位作者 马一太 齐锡龄 刘立平 陈忠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出发,对增压喷射制冷循环与纯喷射循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太阳能 增压喷射 制冷循环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谷宇海 陶乐仁 徐振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3-1077,共5页
针对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利用分析的方法,得到系统各部件的损分布,分析其原因。分别改变发生温度及蒸发温度,探讨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损的影响。
关键词 [火用]分析 太阳能 喷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喷射−蒸气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
5
作者 刘肖 刘晔 鱼剑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7-1845,共9页
为了提高传统的单回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将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的混合喷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该新型循环中,首先采用过冷器将喷射制冷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结... 为了提高传统的单回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将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的混合喷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该新型循环中,首先采用过冷器将喷射制冷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收集太阳能,并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增加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过冷度,通过增加循环的制冷量进而提高循环的综合性能;其次,建立热力学模型,利用REFPROP软件的数据库获取制冷剂物性参数并使用FORTRAN程序计算该新型循环性能;最后,研究蒸发温度等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范围内,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比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分别可提高10.4%和13.6%;混合制冷循环存在最佳中间温度,当中间温度为20℃时,循环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5.50;在设计工况范围内,喷射器的喷射系数和升压比最高可分别达到1.09和1.87;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与中间温度等循环参数均对喷射器的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降低蒸发温度和中间温度或者升高冷凝温度,均可以增大喷射器升压比,减小喷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循环 喷射 循环性能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元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空调系统集热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于峰 田琦 +2 位作者 赵薇 郝红 谢慧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用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时,通常没有考虑系统运行时气象参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5种集热器构成的双元工质制冷系统性价比进行了排序对比,并以太原地区为例,对设计气象条件与寿命期气象条件下太... 用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时,通常没有考虑系统运行时气象参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5种集热器构成的双元工质制冷系统性价比进行了排序对比,并以太原地区为例,对设计气象条件与寿命期气象条件下太阳能制冷系统集热器的热性能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参数变化时,各种集热器构成的制冷系统性价比排序也随之变化.这说明采用气象条件特定的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不合理,综合考虑寿命期气象条件的寿命期性价比更全面.在太原地区,双层盖板平板集热器用于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寿命期性价比最优;热性能最优的CPC集热器在相同制冷量下,所需集热面积最小,为双层盖板集热器的58.6%,减少了安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喷射式制冷 双元非共沸工质 太阳能集热器 性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新型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复合系统──Ⅰ.系统构造思想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明 王如竹 +1 位作者 许煜雄 吴静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提出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方法,描述了太阳能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的工作原理,并对循环装置内各子系统部件的热力循环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作了理论分析与计算说明。采用该联合循环装置,可实现用同... 提出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方法,描述了太阳能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的工作原理,并对循环装置内各子系统部件的热力循环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作了理论分析与计算说明。采用该联合循环装置,可实现用同一集热器白天加热的热水供夜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供热与制冷 联合循环 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用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光明 冯仰浦 +1 位作者 王剑锋 飞原英治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4,共5页
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论文将热变器原理用于吸收制冷,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制冷的循环效率。详细介绍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同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计算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冷凝热、理论极... 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论文将热变器原理用于吸收制冷,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制冷的循环效率。详细介绍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同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计算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冷凝热、理论极限制冷温度和制冷量,并与传统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循环不仅克服了传统循环在热源工况不稳定时将导致系统工况不稳定甚至不能工作的缺点,而且还具有更高CO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循环 太阳能 热力学模型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式电冷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蔡向明 翁一武 郑彬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2-466,4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有机物喷射式电冷联供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R245fa作为工质,采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涡轮膨胀比及太阳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有机物喷射式电冷联供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R245fa作为工质,采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涡轮膨胀比及太阳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辐照度为800W/m2的条件下,在57.3m2的集热面积上可以获得2.03kW的净发电功率和2.85kW的制冷功率,完全能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用电和制冷;提高发生温度、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或增加太阳辐照度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涡轮膨胀比可以提高系统的电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电冷联供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模型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建伟 杨文磊 +2 位作者 陈景华 洪仁龙 刘悦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6,51,共4页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式制冷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制冷需求,符合节能低碳的用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直膨式 喷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亚平 王克勇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太阳能和其他低温热源利用的新型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计算表明循环热力系数和面积单耗都随循环中间压力升高而增大,且达到一定数值时循环将不能继续;冷却水先进入冷凝器的串联流程优于并...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太阳能和其他低温热源利用的新型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计算表明循环热力系数和面积单耗都随循环中间压力升高而增大,且达到一定数值时循环将不能继续;冷却水先进入冷凝器的串联流程优于并联流程;随着热水或冷媒水温度的降低或冷却水温度的升高,溴冷机循环系统的热力系数、面积单耗等经济性指标都变差,但在现有太阳能集热器能提供的热水温度范围内,1.x级循环的性能指标明显高于两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循环 溴化锂 低温热源 热水温度 冷凝器 冷媒 串联 热力系数 太阳能集热器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水蒸气引射冷却的CO_2低温制冷循环 被引量:8
12
作者 宁静红 刘圣春 郭宪民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82,共4页
为需要较低温度的用冷空间提供冷源,设计由太阳能集热循环,水蒸气喷射制冷循环,CO2低温制冷循环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源水蒸气喷射引射冷却的CO2低温制冷的组合循环,通过热力计算得出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大,集热器面积... 为需要较低温度的用冷空间提供冷源,设计由太阳能集热循环,水蒸气喷射制冷循环,CO2低温制冷循环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源水蒸气喷射引射冷却的CO2低温制冷的组合循环,通过热力计算得出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大,集热器面积的增大,组合循环的性能提高。蒸发温度每升高1℃,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4.3%,太阳能辐射强度每增加1W/m2,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2.8%,太阳能集热器面积每增加1m2,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约6%。发生器内水蒸气温度对组合循环的性能影响不大,太阳能辐射强度、集热器面积以及喷射器引射率对组合循环的影响较大。组合循环节省运行费用,节约能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水蒸气 喷射引射 CO2 低温 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毅然 张小松 鲍鹤灵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10期51-53,共3页
根据传统太阳能空调的不足 ,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压缩 -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 ,同时通过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热力系数的比较 ,建立了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 ,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 ,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与传统循环进行... 根据传统太阳能空调的不足 ,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压缩 -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 ,同时通过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热力系数的比较 ,建立了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 ,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 ,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与传统循环进行比较后得出 :新循环在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 制冷 复合循环 太阳能 性能系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士鸣 刘渝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循环的特点给出了循环工作流程及计算方法,并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循环COP值、制冷量与湿空气出口处工作溶液与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差随热空气温度、环境... 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循环的特点给出了循环工作流程及计算方法,并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循环COP值、制冷量与湿空气出口处工作溶液与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差随热空气温度、环境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当热空气达到一定温度时,循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闭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开式循环具有启动快、COP值高、系统简单、造价低等优点,特别适合在高温炎热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开式吸收式制冷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新型的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复合系统——Ⅱ:系统动态仿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明 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对太阳能作为驱动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并对用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及活性炭甲醇作为制冷剂的系统进行了随太阳辐照度变化的动态计算,分析了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自来水温等外界环境参数变化对复合系... :对太阳能作为驱动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并对用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及活性炭甲醇作为制冷剂的系统进行了随太阳辐照度变化的动态计算,分析了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自来水温等外界环境参数变化对复合系统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系统的性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供热与制冷 联合循环 复合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冷太阳能双级氨喷射制冷系统冷藏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洪杰 卢苇 +2 位作者 覃文奇 郑立星 聂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额定制冷量为9.4kW的冷藏库用风冷太阳能双级氨喷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性能分析。该系统的制冷量随冷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太阳辐照度增强而增大;COP的变化规律与制冷量类似,其差别是随太阳...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额定制冷量为9.4kW的冷藏库用风冷太阳能双级氨喷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性能分析。该系统的制冷量随冷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太阳辐照度增强而增大;COP的变化规律与制冷量类似,其差别是随太阳辐照度增强先迅速增大,但当太阳辐照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COP的变化趋于平缓。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冷藏温度不低于4℃,环境温度不高于38℃,太阳辐照度不低于500W/m2),系统的制冷量为6.3~26kW,COP为0.042~0.087。该系统能较好地与亚热带典型城市南宁的果蔬盛产季节气候条件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喷射式制冷性能 热力计算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会龙 王如竹 +2 位作者 李明 夏朝凤 翟晓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4,共5页
从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及回收吸附热和吸附床显热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联合循环方式 ,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与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该联合循环方式 ,在太阳辐射强度大于 1 6MJ/(m2 ·d)的... 从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及回收吸附热和吸附床显热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联合循环方式 ,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与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该联合循环方式 ,在太阳辐射强度大于 1 6MJ/(m2 ·d)的条件下 ,即可有效地实现制冷与供热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 制冷 吸附床 联合循环 真空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太阳能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质及系统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令宝 刘莉娜 +2 位作者 李华山 卜宪标 龚宇烈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5期386-393,共8页
利用工程方程求解器(EES)软件,建立了低温太阳能驱动的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从HCFC、HFC、HC和HFO中分别选取一种代表性的工质R123、R245fa、R600a和R1234ze(E),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角度,兼顾系统换热器的传热能力(U... 利用工程方程求解器(EES)软件,建立了低温太阳能驱动的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从HCFC、HFC、HC和HFO中分别选取一种代表性的工质R123、R245fa、R600a和R1234ze(E),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角度,兼顾系统换热器的传热能力(UA值),建立了耦合系统效率和投资的目标函数EPUA,研究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热效率、?效率和UA值的影响规律,同时探讨了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换热温差对系统UA值和EPUA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发生温度、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均可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的UA值,相应地增加了系统的投资。通过考察系统的EPUA,发现存在最佳的冷凝温度42℃和最佳的蒸发温度4℃。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要小于冷凝温度的影响,远大于发生温度的影响。4种工质热效率和?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R123、R600a、R245fa、R1234ze(E)。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从热力学角度分析,R123是最适合的循环工质。系统的UA值随着发生器热水进出口温差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大,随着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蒸发器冷冻水进出口温差对系统的UA值和EPUA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有机朗肯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 工质优选 热效率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热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新乐 卜淑娟 +2 位作者 戴文智 李惟慷 李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为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在有机朗肯循环(ORC)基础上,结合喷射式制冷系统(ER),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以110℃饱和地热水为热源,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联产系统热力学理论模型,... 为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在有机朗肯循环(ORC)基础上,结合喷射式制冷系统(ER),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以110℃饱和地热水为热源,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联产系统热力学理论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并以能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热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抽汽份额α在0~0.7内,能源利用率随蒸发压力p3增加而增加,而抽汽份额α在0.8~1之间时,能源利用率随蒸发压力增加而逐渐减小;能源利用率随抽汽压力p6增大而增大,且抽汽份额α越大增幅越高;随冷凝压力p10增加能源利用率不断减小,当p10为0.3 MPa,α为1时,能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值为74.1%;制冷蒸发温度T8越高能源利用率越大,且抽汽份额α越大能源利用率增幅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源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 功冷联产 热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制冷系统在不同循环方式下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晓强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87-191,共5页
设计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通过管路切换,该系统可实现开式循环方式以及闭式循环方式。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循环方式下,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吸附式制冷机组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系统制冷量的变化规律。... 设计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通过管路切换,该系统可实现开式循环方式以及闭式循环方式。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循环方式下,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吸附式制冷机组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系统制冷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由于蓄热水箱的调节作用,开式循环的运行工况稳定,而闭式循环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但其具有较高的太阳能集热效率以及系统COP,节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式制冷机组 开式循环 闭式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