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新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初 李志生 曾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0,11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带有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新型B),在合理设定的条件下与传统的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太阳辐射强度为0.95 W/m2时,新型A系统的制冷能力是传统的1.6倍,新型B系统是传统的3.07倍,当太阳辐射强... 提出了一种带有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新型B),在合理设定的条件下与传统的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太阳辐射强度为0.95 W/m2时,新型A系统的制冷能力是传统的1.6倍,新型B系统是传统的3.07倍,当太阳辐射强度为0.2 W/m2时,新型A系统的制冷能力与最高辐射强度相比下降了70%,新型B系统仅下降42.3%,而传统的系统不能制冷;当太阳辐射强度不同时,两种新型太阳能制冷系统通过调节水流量或压缩机转速稳定地提供制冷;在相同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热泵系统的制冷剂R600a比R134a具有更高的COP,且在相同制冷量下R600a消耗的功率更少;通过经济性分析证明了两种新型系统是可行的、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性能分析 制冷能力 COP 消耗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内流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艳 姜锁利 +2 位作者 高玲 俞坚 马重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5-69,共5页
对圆柱形和圆锥形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内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FLUEN软件分析了流体分别在长径比为1(H/D=1)和圆锥角α=20°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内,入口速度为30m/s时的切向速度和压降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对圆柱形和圆锥形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内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FLUEN软件分析了流体分别在长径比为1(H/D=1)和圆锥角α=20°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内,入口速度为30m/s时的切向速度和压降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流体通过旋转运动,在圆锥形涡旋发生器中产生的切向速度和压降均大于圆柱形涡旋发生器,有效地降低了发生器中流体的蒸发温度,产生更多的用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水蒸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发生器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集热器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靖 朱川生 +2 位作者 李华山 王令宝 龚宇烈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5期379-386,共8页
以能源平均成本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为经济性指标,对采用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复合抛物面集热器和槽式集热器驱动的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以?效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为目标对优选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进行了... 以能源平均成本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为经济性指标,对采用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复合抛物面集热器和槽式集热器驱动的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以?效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为目标对优选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管集热器的太阳能制冷系统的能源平均成本最低及动态投资回收期最短;发生器热水进口温度存在最优值使得系统?效率最高,能源平均成本最低;增加系统装机容量可有效降低系统的能源平均成本并且缩短投资回收期;太阳辐照强度越大,太阳能制冷系统的能源平均成本越低及投资回收期越短。此外,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发生器热水进口温度存在最优值可使得综合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 经济性分析 能源平均成本 动态投资回收期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良虹 黄亚晶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国内可再生能源文献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 地热泵循环工质 生物质热化学液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for LiBr solution using ultrasonic wave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晓东 张仕伟 +2 位作者 汤勇 袁伟 李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05-412,共8页
The methods were studied to improve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t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ARS) driven by low-grade solar energy with ultrasonic wave, while the mechanism of ultrasonic wave strengthening boili... The methods were studied to improve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t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ARS) driven by low-grade solar energy with ultrasonic wave, while the mechanism of ultrasonic wave strengthening boiling mass transfer in LiB r solution was also analyzed with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driving heat source of 60–100 oC and the ultrasonic power of 20–60 W, the mass flux of cryogen water in Li Br solution is higher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wave than auxiliary heating with electric rod of the same power, so the ultrasonic application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distance H from ultrasonic transducer to vapor/liquid interfa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so an optimal Hopt corresponding to certain ultrasonic power is beneficial to reaching the best strengthening effect for ultrasonic mass transfer. When the ultrasonic power increases, the mass transfer obviously speeds up in the cryogen water; however, as the power increas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flux reaches a plateau without obvious increment. Moreover, the ultrasound-enhanced mass transfer technology can reduce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driving heat source required by AR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during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LiBr solution ultrasonic wave sola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