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绿色能源产品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复杂工序CTQ识别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影霞 盛敬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3,210,共8页
为识别绿色能源产品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复杂工序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CTQ),提出基于状态空间算法(state space algorithm,SSA)构建质量关系模型.引入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R),... 为识别绿色能源产品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复杂工序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CTQ),提出基于状态空间算法(state space algorithm,SSA)构建质量关系模型.引入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R),将其导入质量关系模型,进而建立复杂工序产品CTQ识别模型,最后应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验证提取的CTQ有效性和正确性.以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在克服各工序质量特性多重相关的情况下,不仅能有效地识别出光伏组件复杂工序输出的质量特性对终端产品质量的影响,还能提取出光伏组件复杂工序中关键质量特性;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能源产品 太阳能光伏组件 偏最小二乘法 状态空间模型 关键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秽颗粒在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的沉积机理及组件积灰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伟萍 吕玉坤 阎维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6-325,340,共11页
基于颗粒力学行为及表面能对其沉积影响的分析,探究了颗粒沉积机理并提出了其沉积条件;建立了光伏组件积灰数值模型,通过相同条件下试验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粒径、风速和安装倾角对组件表... 基于颗粒力学行为及表面能对其沉积影响的分析,探究了颗粒沉积机理并提出了其沉积条件;建立了光伏组件积灰数值模型,通过相同条件下试验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粒径、风速和安装倾角对组件表面积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10μm颗粒的积灰量最大,且当安装倾角大于30°时,积灰量与粒径呈负相关变化;粒径为30μm时,积灰量随安装倾角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减少,且当安装倾角由15°增大至60°时,可使风速为7 m/s时的积灰量减少约2.3 g/m^(2),其降低率约为52.4%;随着风速的增大,积灰量近似呈“V”形变化;污秽粒径不大于30μm且年平均风速约3 m/s的地区可能更适合建设光伏电站,且适当增大安装倾角有助于降低积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组件 沉积机理 表面能 积灰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火灾危险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梦鑫 周芷羽 +2 位作者 龚阳 袁敬麒 丁雁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5年第5期127-136,169,共11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背景下,光伏发电产业规模快速扩张,装机容量持续攀升。但太阳能光伏组件火灾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制约行业安全发展的突出隐患。通过文献梳理与重点分析,系统地梳理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火灾成因,并着重探讨了其热解燃... 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背景下,光伏发电产业规模快速扩张,装机容量持续攀升。但太阳能光伏组件火灾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制约行业安全发展的突出隐患。通过文献梳理与重点分析,系统地梳理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火灾成因,并着重探讨了其热解燃烧特性、火蔓延行为及热力耦合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热解反应机制、火势扩散规律及热力耦合效应已得到初步阐释。但现有成果在补充全尺寸实验数据、提升数值模型对动态环境及多因素交互的预测精度与适用性,以及拓展非玻璃材料热-固-化特性研究等方面仍存不足。研究可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火灾防控技术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组件 火灾危险性 热解 燃烧 火蔓延 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应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剑波 于海照 岳畏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介绍一种将单晶硅太阳电池与铜管水流通道通过特殊工艺粘结起来的光伏光热(PV/T)一体化系统。对该系统进行室外实际运行实验,测试并讨论该系统在晴朗或多云天气下以不同循环水流量、不同恒定水箱水温、不同初始水箱水温运行时的应用... 介绍一种将单晶硅太阳电池与铜管水流通道通过特殊工艺粘结起来的光伏光热(PV/T)一体化系统。对该系统进行室外实际运行实验,测试并讨论该系统在晴朗或多云天气下以不同循环水流量、不同恒定水箱水温、不同初始水箱水温运行时的应用特性。结果表明:该PV/T系统的最佳水流量为1.1m^3/h;水箱内水温越高,系统发电效率越低;水箱初始水温越低,热效率和电效率越高。同时,通过对PV/T系统及固定支架式光伏发电(FPV)系统发电量的对比研究得出,PV/T系统比FPV系统日发电量仅少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一体化组件 应用特性 固定支架式发电系统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鸣 鹿伟 +1 位作者 段金辉 李娜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6,共5页
随着太阳能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在低碳经济时代,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以提高其可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Wright基本学习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研究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累积生产量和累积研发量对太阳能光伏发... 随着太阳能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在低碳经济时代,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以提高其可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Wright基本学习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研究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累积生产量和累积研发量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影响。采用2001年至2010年10a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检验参数的显著性,进而确定模型的可行性。并利用此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对我国未来10a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做了预测,得出在累积生产量和累积研发量发展情况不同的情形下,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程度不同。表明应大力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平衡累积生产量和累积研发量,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同时对如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出了建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组件 成本预测模型 累积生产量 累积研发量 双因素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产业智能化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官敏 于涛 +5 位作者 常郑 胡匡艺 盖琳琳 艾晓晶 盛嘉诚 储静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3-703,共11页
近年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全覆盖的优势,结合其在基础材料、组件、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从研发(晶硅、碲化镉薄膜、铜铟镓硒薄膜)、智能装备制造、设计、建造(光伏工厂、光伏电站等)、... 近年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全覆盖的优势,结合其在基础材料、组件、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从研发(晶硅、碲化镉薄膜、铜铟镓硒薄膜)、智能装备制造、设计、建造(光伏工厂、光伏电站等)、运维和管理等方面对公司的光伏产业进行了全方位智能化升级,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重点光伏项目中。这对于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智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智能化 薄膜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光伏组件监测系统 被引量:8
7
作者 杨锋 张金娅 +1 位作者 王岩 曹自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4,共6页
文中针对光伏电站中对光伏组件的检测新要求,设计了一种在直流输电线缆上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力线通信,使用了电流调制技术,可以满足一定规模下串行通信的要求。采用STM32M0系列32位单片机作为主控器,利用运算放大器电路搭建2ASK调制解调电... 文中针对光伏电站中对光伏组件的检测新要求,设计了一种在直流输电线缆上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力线通信,使用了电流调制技术,可以满足一定规模下串行通信的要求。采用STM32M0系列32位单片机作为主控器,利用运算放大器电路搭建2ASK调制解调电路,采用电流耦合单元将信号耦合到直流电力线,组成了直流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文中重点对电流耦合单元中磁环结构、载波频率、耦合电路、调制解调电路等对通信链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磁芯上加入气隙能有效解决通信时磁饱和问题,从而实现大电流直流电力线载波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力线载波通信 2ASK调制解调 太阳能光伏组件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龙滢 张立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期198-200,204,共4页
系统设计包含太阳能供电和环境智能监控两模块,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进行光电转换为系统提供电能,并且采用了MPPT和自跟踪的方法,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率利用。借助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现环境智能监控,所控制的因子有温度、湿度、CO2浓... 系统设计包含太阳能供电和环境智能监控两模块,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进行光电转换为系统提供电能,并且采用了MPPT和自跟踪的方法,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率利用。借助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现环境智能监控,所控制的因子有温度、湿度、CO2浓度以及光照,使农作物生长在最为合适的环境中,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单片机 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