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的分析与应用技巧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立新 《地理教学》 2012年第13期25-27,37,共4页
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往往比较抽象,且许多试题还通过各种图形进行问题设置或者无图考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长期以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怵点”,而学生如果能够熟练的利用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 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往往比较抽象,且许多试题还通过各种图形进行问题设置或者无图考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长期以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怵点”,而学生如果能够熟练的利用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则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有关难点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移动规律 应用 地球运动 能力要求 空间思维 试题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教学方法示例
2
作者 姚云 《地理教学》 2016年第11期8-10,共3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直被视为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重要瓶颈,这一知识点掌握好了,本节内容的重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也就不难攻克了。尽管教师们都会按照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采用教具、学具、计算机模拟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直被视为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重要瓶颈,这一知识点掌握好了,本节内容的重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也就不难攻克了。尽管教师们都会按照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采用教具、学具、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形象展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形象演示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给予纠正,使学生带着错误认识,自然得出错误结论,因此便并不能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笔者认为可以遵循"找出认识误区——澄清认识误区——形象演示并讲解"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移动 认识误区 纠正 形象演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直射点纬度移动速度的数学分析与仪器演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晨亮 汪和平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49,共2页
一、问题缘起 中学地理教学中通常认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匀速移动,按比例进行推算,即3个月太阳直射点移动23.5°,一个月移动7.8°,一日移动15.4′。2007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7题,2015年重庆文综卷12题,均是按此思路... 一、问题缘起 中学地理教学中通常认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匀速移动,按比例进行推算,即3个月太阳直射点移动23.5°,一个月移动7.8°,一日移动15.4′。2007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7题,2015年重庆文综卷12题,均是按此思路设计命制的。事实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速度很不均匀,以二分日最快,二至日最慢,距二分日越近时,速度越快,距离二至日越近时,速度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移动速度 数学分析 演示 仪器 纬度 北回归线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实验教学
4
作者 张洪刚 张臻华 许家法 《地理教学》 2014年第3期20-21,共2页
模拟实验通常是指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当无法直接利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即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取得部分实... 模拟实验通常是指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当无法直接利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即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取得部分实验数据进行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运动规律 实验教学 太阳直射点 模拟实验 人为控制 直接利用 实验对象 实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妙构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空间图
5
作者 王晓利 《地理教学》 2013年第18期33-34,共2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的内容要求中涵盖“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此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空间图 移动 计算机模拟 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 地球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太阳直射点坐标的推算
6
作者 李善中 《地理教学》 2003年第9期16-16,36,共2页
一、太阳直射点经度的推算1.根据地方时推算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例1]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分析]根据北京时间... 一、太阳直射点经度的推算1.根据地方时推算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例1]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分析]根据北京时间为10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时,推算出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0°E。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坐标 经度 地方时 日照图 推算 纬度 地理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太阳直射点有关的运算与判断
7
作者 郭芳英 《地理教学》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地球公转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重"是由它在高考中的地位决定的,是进行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命题的首选内容。"难"说明知识的复杂抽象,特别是空间概念的建立,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地球公转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重"是由它在高考中的地位决定的,是进行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命题的首选内容。"难"说明知识的复杂抽象,特别是空间概念的建立,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等。要解决有关公转高考地理难题,必须紧紧抓住直射点这个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地球公转 高中地理 日期 节气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海拾贝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的妙用
8
作者 鱼建英 《地理教学》 2015年第11期64-64,63,共2页
在地球运动教学中,广大教师部在使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1),但是大家对这幅图的使用还仅仅局限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没有充分挖掘这幅图的教学妙用。 一、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 如图2所示,在图中明确二... 在地球运动教学中,广大教师部在使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1),但是大家对这幅图的使用还仅仅局限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没有充分挖掘这幅图的教学妙用。 一、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 如图2所示,在图中明确二分二至日后,给定任何日期或是时段,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移动方向。如3月12日,在图中位置如点A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再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我国国庆节,在图中位置如点B至C所示,太阳直射点在“五·一”至夏至日期间直射北半球并向北运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至秋分日期间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秋分日直射赤道,秋分日至国庆节期间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地球运动 北回归线 示意图 移动方向 南半球 夏至日 国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教学设计
9
作者 邓霞林 《地理教学》 2014年第23期29-32,共4页
一、教学内容与地位 1.教学内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二分二至节气。2.地位与作用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季节性特征,如: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的春播秋收。自然界的很多变化也呈现季节轮回,如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候鸟... 一、教学内容与地位 1.教学内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二分二至节气。2.地位与作用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季节性特征,如: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的春播秋收。自然界的很多变化也呈现季节轮回,如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候鸟等动物的季节性迁徙等。季节的更替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而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移动的根源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地球公转 二至 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季节性特征 检验假设 地球表面 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模拟实验 突破重点难点
10
作者 卢钢 柯健 《地理教学》 2009年第9期43-43,共1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人教社必修1)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授,通常的办法是讲授法(照本宣科)+图示法(板图演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人教社必修1)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授,通常的办法是讲授法(照本宣科)+图示法(板图演示),教师讲得是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楞一楞。我们尝试课堂模拟实验活动,模拟实验活动结束后,再用上述“复合动片”投影演示的办法加以总结,实际教学效果比单一使用上述方法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太阳直射点 实验活动 投影演示 辐射能量 地球表面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五个一”教学设计
11
作者 胡继中 《地理教学》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一、展示一幅图景 展示图景: 泗阳新世纪阳光城小区景观图(图略)。 提供素材: 去年6月,赵华的父母在泗阳新世纪阳光城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室内阳光充足,... 一、展示一幅图景 展示图景: 泗阳新世纪阳光城小区景观图(图略)。 提供素材: 去年6月,赵华的父母在泗阳新世纪阳光城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室内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高度 阳光城 小区景观 太阳直射点 激趣 赵华 学习过程 正午太阳高度角 自主学习 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四个步骤 破解教学难点
12
作者 曹琳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1期61-62,共2页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笔者用以下四步法进行了破解,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实际效果。第一步: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引入在进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节课的教学时,开始时不要直奔主题,
关键词 教学难 破解 太阳直射点 地理教学 四步法 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有关太阳视运动的复习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从明 《地理教学》 2013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中学地理 太阳直射点 太阳视运动 极昼极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计算夏至日(冬至日)我国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向荣 郝卓敏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9-20,共2页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本文对某时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用公式 H=90°- φ± δ做了详尽说明。
关键词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南北回归线 夏至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计算方法 消元法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突破气候难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时先英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08X期135-135,共1页
气候是高中地理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学习气候内容时把热力环流、大气环流联系在一起,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一、分析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确定气压带、风带的位置。赤道地区因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与之相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 气候是高中地理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学习气候内容时把热力环流、大气环流联系在一起,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一、分析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确定气压带、风带的位置。赤道地区因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与之相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两极地区因受热少气流下沉,近地面因气流聚积形成高压,与之相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气压带 极地区 赤道地区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信风带 东北信风 高温干燥 东南信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16
作者 王艳荣 《成才之路》 2007年第25期50-50,共1页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人从事多年地理教学,主要有下列途径: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现象 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 太阳直射点 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情绪体验 内在规律 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读
17
作者 李秀菊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8期41-42,共2页
太阳高度等值线图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它反映了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解读这种示意图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关键词 太阳高度 等值线图 判读 太阳直射点 全球分布 能力要求 空间想象 俯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与训练
18
作者 饶水平 《地理教学》 2005年第5期26-27,25,共3页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 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点 判读技巧 等值线图 分布状况 基本内容 地理现象 昼夜长短 连接 地方时 推算 纬度 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至时节 寒风拂面
19
作者 王慧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息息相关,每一节气到来之时,大自然的动植物们都在悄然变化,不断成长。根据一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节气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冬至”表示冬天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息息相关,每一节气到来之时,大自然的动植物们都在悄然变化,不断成长。根据一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节气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冬至”表示冬天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里指的是农历十一月。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正午太阳的位置也逐渐升高,阳气渐渐回升。因此,古人认为冬至这天是吉日。冬至在民间也叫压岁、冬节,值得庆贺,有“冬至如大年”之语。总之,冬至被赋予了自然气象与传统文化等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太阳直射点 七十二候 自然气象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冬至 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分 桃红谢落百花盈 岁到春分昼夜平
20
《餐饮世界》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走进三月,春雷声声,春雨霏霏,又是一年春分到。春风盈袖,拾花酿春,采下满溢的美好与温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 走进三月,春雷声声,春雨霏霏,又是一年春分到。春风盈袖,拾花酿春,采下满溢的美好与温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汉朝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繁露 太阳直射点 二十四节气 董仲舒 阴阳 昼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