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中微子“亏缺”与非标准太阳模型
1
作者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系统阐述了太阳中微子“亏缺”问题出现的背景,包括介绍标准太阳模型,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中微子能谱和流量的理论估算,以及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和结果。讨论了为解释太阳中微子“亏缺”而提出的各种非标准太阳模型以及近年来... 系统阐述了太阳中微子“亏缺”问题出现的背景,包括介绍标准太阳模型,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中微子能谱和流量的理论估算,以及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和结果。讨论了为解释太阳中微子“亏缺”而提出的各种非标准太阳模型以及近年来愈益受到重视的中微子振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准太阳模型 亏缺 核聚变反应 太阳中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太阳模型和太阳震荡研究进展(I):太阳模型研究进展(英)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志刚 袁永泉 +2 位作者 W.D ppen 李焱 彭美仙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7-304,共18页
太阳模型的研究是了解太阳整体结构和性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90年代以来太阳模型研究取得了进展。随着MHD及OPAL物态方程的引入,理论上的太阳振荡频率与观测值的差别已大为减小,而考虑湍流频谱分布的局域对流理论和三维流体动力学模... 太阳模型的研究是了解太阳整体结构和性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90年代以来太阳模型研究取得了进展。随着MHD及OPAL物态方程的引入,理论上的太阳振荡频率与观测值的差别已大为减小,而考虑湍流频谱分布的局域对流理论和三维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可对太阳内部对流能量传输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前所发现的理论模型与反演结果得到的初始氦丰度的差别已能由扩散过程加以解释,而太阳表面锂丰度亏损问题也可以由扩散过程或早期演化星风来加以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则似应由粒子物理而不是天体物理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太阳模型 太阳震荡 对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太阳模型和太阳震荡研究进展(II):太阳振荡研究进展(英)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志刚 袁永泉 +2 位作者 李焱 W.D ppen 彭美仙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5-320,共16页
太阳振荡研究现已成为研究太阳内部性质的新手段,也成为检验太阳模型构造时输入物理参量的最重要工具。90年代以来理论与观测日震频率的差别已随输入物理参量及太阳振荡理论的改进而大为减小,可是现有的差别仍远大于观测误差。由日震... 太阳振荡研究现已成为研究太阳内部性质的新手段,也成为检验太阳模型构造时输入物理参量的最重要工具。90年代以来理论与观测日震频率的差别已随输入物理参量及太阳振荡理论的改进而大为减小,可是现有的差别仍远大于观测误差。由日震反演可对太阳内部对流区、表面氦丰度及自转随纬度和径向的分布都有更多了解。太阳振荡的湍动随机激发及激发源的位置都已得到研究,不过现在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今后一方面要探测更多的振动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解决不同观测者得到的结果存在系统差的问题,而最外层的非绝热现象及理论与观测存在差别仍是最关键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基本参量 太阳震荡 太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可以否定非标准太阳模型了吗?
4
作者 龚志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虽然标准太阳模型取得了比较引人注目的成功,但是无论是只由太阳中微子流量的观测资料进行直接分析,还是从太阳振荡的角度讨论问题,目前都还不能完全否定非标准太阳模型.由近期的SuperKamiokande实验结果还无法解释太阳中微子问题... 虽然标准太阳模型取得了比较引人注目的成功,但是无论是只由太阳中微子流量的观测资料进行直接分析,还是从太阳振荡的角度讨论问题,目前都还不能完全否定非标准太阳模型.由近期的SuperKamiokande实验结果还无法解释太阳中微子问题也说明由天体物理研究对太阳中微子问题进行解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满足观测结果的非标准太阳模型则可以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解决提供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模型 太阳中微子 太阳振荡 非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辐射模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倾角优化研究
5
作者 王恩宇 王天生 +2 位作者 张学友 沈海笑 黄运兴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4-900,共7页
为了使太阳能集热器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量,须对集热器倾角进行优化。文章在建立倾斜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优化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计算过程。以太阳能集热器运行期间倾斜面接收最大辐射量为求解目标,借助MATLAB对集热器倾... 为了使太阳能集热器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量,须对集热器倾角进行优化。文章在建立倾斜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优化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计算过程。以太阳能集热器运行期间倾斜面接收最大辐射量为求解目标,借助MATLAB对集热器倾角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月度最佳倾角和年度最佳倾角。其中天津地区的太阳能集热器年度最佳倾角为36.3°,比当地纬度略小;月度最佳倾角为10~64°,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的特点。相较于水平放置,在年度最佳倾角和月度最佳倾角下,太阳能集热器接收的年太阳辐射量可分别增加12.4%,17.3%;相较当地纬度作为倾角时,以月度最佳倾角值逐月调整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可增加5.0%。分别以广州、拉萨、济南和长春为例,计算得到上述地区的年、月最佳倾角。对不同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直接辐射占比较高的地区逐月改变最佳倾角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模型 集热器 最佳倾角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AISM模型的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评估
6
作者 张静晓 董方雨 +1 位作者 曾赛星 雷渊媛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多集中于生态脆弱区,其沿线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仍缺乏系统分析与科学归类。本文提出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太阳花模型,构建含有五大指标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2016—2020年Y段公路建设为重大线性工程实例,运... 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多集中于生态脆弱区,其沿线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仍缺乏系统分析与科学归类。本文提出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太阳花模型,构建含有五大指标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2016—2020年Y段公路建设为重大线性工程实例,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的高权重指标,并采用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划分重大线性工程沿线不同景观类型的优劣层级与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干扰度是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不同景观类型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耕地受影响最大,未利用地最小,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依次递减。本研究可提升重大线性工程建设沿线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推进“生态链、工程链与创新链”三链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线性工程 生态风险评估 太阳模型 TOPSIS-AI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数据的地表太阳形状B-样条函数模型
7
作者 沈童 赵乐 冯结青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描述地面上接收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函数被称为地表太阳形状模型。它对塔式光热太阳能发电中接收器上辐射能密度分布的精确仿真至关重要。光晕辐射能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百分比,也被称为光晕辐射能占比(CircumSolar Ratio,CSR),它是地表太... 描述地面上接收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函数被称为地表太阳形状模型。它对塔式光热太阳能发电中接收器上辐射能密度分布的精确仿真至关重要。光晕辐射能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百分比,也被称为光晕辐射能占比(CircumSolar Ratio,CSR),它是地表太阳形状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常用的地表太阳形状模型普遍存在精度不高、计算所得CSR无法与输入CSR对齐、辐射能分布不连续、模型函数不能解析积分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观测数据拟合的地表太阳形状张量积B-样条函数模型。首先,对两个观测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去噪、归一化、分组平均和拼接,得到具有不同CSR值、随入射角度偏移θ变化的84组太阳辐射能扫描剖面数据;其次,选择变化最剧烈的CSR为0.005这组数据,以θ为自变量,进行带约束的B-样条函数拟合(二次规划问题),拟合过程中,通过差分进化算法优化节点向量,并通过实验确定最优控制系数的数量;然后,采用上述节点向量、控制系数数量,以相同的方式拟合其他CSR值的83组数据;最后,将所得84个单变量B-样条函数模型作为输入,以CSR为自变量对其控制系数进行拟合,并类似地确定节点向量和控制系数数目,最终得到以CSR和θ为自变量、具有12×15个控制系数的张量积B-样条函数模型,即地表太阳形状模型。与已有模型相比,该B-样条函数模型是一个C2光滑的模型,具有CSR对齐、拟合精度高和辐射能分布可解析积分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形状模型 CSR对齐 B-样条函数拟合 二次规划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课程重构、教学策略与关键问题——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构建太阳系模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呈腾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17,共6页
本文选择“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构建太阳系模型”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课程重构。教学方案设计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教学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从真实的经验事例出发,从科... 本文选择“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构建太阳系模型”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课程重构。教学方案设计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教学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从真实的经验事例出发,从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出发,从基于体验的探究实践活动出发,从多元的教学方式出发,从反辉格史的立场出发;随后确定关键证据,形成从天文现象证据到宇宙科学理论的思维逻辑过程。同时,还需要确定关键事件中的关键问题的思维发展过程,使理解科学本质聚焦到关键问题上,体验实证与逻辑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本质 初中地理 太阳模型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晴天太阳辐射模型的优化计算 被引量:75
9
作者 邱国全 夏艳君 杨鸿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6-460,共5页
对几种最常用的晴天太阳辐射模型进行对比计算研究 ,通过实验验证 ,第一种模型较符合实测值 ,编制了利用了该种模型计算任何地方任何一天的任何一段时间 (包括整个白天时间段 )内水平表面或朝南倾斜表面 (包括竖直表面 )上的太阳辐射能... 对几种最常用的晴天太阳辐射模型进行对比计算研究 ,通过实验验证 ,第一种模型较符合实测值 ,编制了利用了该种模型计算任何地方任何一天的任何一段时间 (包括整个白天时间段 )内水平表面或朝南倾斜表面 (包括竖直表面 )上的太阳辐射能的计算程序软件 ,理论计算与实验值均在 5 %以内 ,完全能满足一般太阳能工程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模型 晴天 水平表面 倾斜表面 优化计算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晴天太阳辐射模型初探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宋爱国 王福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通过对北京地区10年间(1980—1989)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建立了北京地区晴天太阳辐射模型,并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北京 晴天 太阳辐射模型 辐射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观测的太阳风背景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长青 冯学尚 +1 位作者 范全林 姚久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建立由太阳光球磁场和日冕偏振亮度等观测约束的单流体太阳风模型,包括日冕和太阳风的等离子体密度、速度和磁场,温度还有待于以后处理.这里采用高山观测台(HAO)MKIII的日冕偏振亮度(pB)在 1.36 R_s上的观测概图,根据Guhathakurta在1... 建立由太阳光球磁场和日冕偏振亮度等观测约束的单流体太阳风模型,包括日冕和太阳风的等离子体密度、速度和磁场,温度还有待于以后处理.这里采用高山观测台(HAO)MKIII的日冕偏振亮度(pB)在 1.36 R_s上的观测概图,根据Guhathakurta在1996年发展的日冕电子密度反演模型确定日冕的电子密度分布.同时采用Wilcox太阳观测台(WSO)的光球磁场视向分量的观测概图作为底部边界,根据Zhao等在1994年发展的水平电流一电流片(HCCS)模型得到全球磁场. Phillips在1995年及McComas在2003 年分别用Ulysses第一次和第二次跨极飞行的观测发现,归一化到1 AU的太阳风动量流密度除了在10°- 30°的纬度范围内略低以外几乎不变.根据这一结论,结合已经得到的密度数据,就可以得到日冕和太阳风的速度.将上面的模型应用于1918卡林顿自转周稳态太阳风的研究,结果与太阳活动极小期的观测基本相符, 但是与观测相比较低速高密度区偏大,因此密度模型还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模型 太阳观测 太阳风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太阳直接辐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阳生 唐小明 黄水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是随地面的纬度、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基于GIS技术,利用DEM获取地形因子,在GIS中建立了晴空太阳直接辐射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准确率达到90%,可应用于农业、林... 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是随地面的纬度、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基于GIS技术,利用DEM获取地形因子,在GIS中建立了晴空太阳直接辐射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准确率达到90%,可应用于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直接辐射模型 GIS DEM 太阳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用太阳电池模型及参数确定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彭乐乐 孙以泽 +1 位作者 林学龙 孟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6,共4页
基于太阳电池五参数模型,采用太阳电池单体或太阳电池组件工程测试数据,推导出太阳电池单体和太阳电池组件的工程用太阳电池模型及参数确定法。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强、计算灵活的特点,能够体现太阳电池组件的差异性,提高仿... 基于太阳电池五参数模型,采用太阳电池单体或太阳电池组件工程测试数据,推导出太阳电池单体和太阳电池组件的工程用太阳电池模型及参数确定法。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强、计算灵活的特点,能够体现太阳电池组件的差异性,提高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太阳电池单体模型 工程用太阳电池组件模型 参数确定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改进的理想大气太阳辐射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娴 姜创业 +2 位作者 程路 王娟敏 何晓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3-1059,共7页
文章选取多个国外应用广泛、得到公认并且其主要的大气消减过程都有单独的透射率公式的宽广谱太阳辐射机理模型,在理想大气下将各模型的透射率(T_R、T_O、T_(UM))以及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精确的谱模型SMARTS逐一进行严格的比较、评述... 文章选取多个国外应用广泛、得到公认并且其主要的大气消减过程都有单独的透射率公式的宽广谱太阳辐射机理模型,在理想大气下将各模型的透射率(T_R、T_O、T_(UM))以及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精确的谱模型SMARTS逐一进行严格的比较、评述。在此基础上选取模型精确度较高的METSTAT模型,对模型中的相对光学质量、臭氧吸收透射率、均一混合气体吸收透射率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逐一修正,获得一个改进的理想大气太阳辐射模型METSTAT_M。经过严格的比较,METSTAT_M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大气 大气透射率 光学质量 太阳辐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漳浦样区太阳天文日辐射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志强 陈健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8-581,共4页
以地形特征、经纬度位置等作为影响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变量,以漳浦样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样区DEM和太阳天文日辐射值计算模型,探求小区域尺度上地形对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漳浦样区太... 以地形特征、经纬度位置等作为影响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变量,以漳浦样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样区DEM和太阳天文日辐射值计算模型,探求小区域尺度上地形对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漳浦样区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基本上是山谷小、山脊大、阴坡小、阳坡大,高辐射量值主要出现在阳坡。该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取较为精确的小区域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值,但由于该模型没有考虑云的影响和DEM精度,计算值与实际太阳辐射存在一定偏差,今后研究的方向是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考虑地面状况和云的影响,以期提高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GIS 太阳辐射模型 漳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模型工程求解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石农 陈其工 高文根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198,共6页
针对太阳能电池模型工程求解困难的问题,基于太阳能电池单二极管等效电路,分别建立最大功率点电压与日照强度、太阳能电池温度以及最大功率点与最大功率点电压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并通过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求解线性系数以达到最佳拟合。... 针对太阳能电池模型工程求解困难的问题,基于太阳能电池单二极管等效电路,分别建立最大功率点电压与日照强度、太阳能电池温度以及最大功率点与最大功率点电压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并通过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求解线性系数以达到最佳拟合。基于多晶硅、单晶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工程参数求解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求解方法的正确性,随机环境下的相对误差能达到6.0%以内,可以满足大多数工程精度要求。最后,最大功率点跟踪实验也表明了求解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能提高突变环境下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模型 工程求解 直线拟合 最小二乘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LiDAR和辐射模型的植被遮挡下城市屋顶太阳能估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林 代劲松 +3 位作者 庞勇 赵兵 徐建新 李增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结合LiDAR和CCD数据的多源特征融合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优化LiDAR点云数据提取数字高程模型方法的基础上,高精度提取植被和建筑结构参数;通过集成半球视域太阳辐射模型,输出单体建筑不同季节屋顶太阳能分布图,定量评估植被对屋顶太阳... 结合LiDAR和CCD数据的多源特征融合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优化LiDAR点云数据提取数字高程模型方法的基础上,高精度提取植被和建筑结构参数;通过集成半球视域太阳辐射模型,输出单体建筑不同季节屋顶太阳能分布图,定量评估植被对屋顶太阳辐射的遮挡效应。结果表明:LiDAR集成CCD数据提取建筑结构信息的方法精度比仅使用LiDAR单一数据源的效果好;运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高层建筑遮挡效应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低矮建筑周边植被的遮挡效应;植被结构参数与屋顶辐射衰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建筑结构参数对屋顶太阳辐射衰减的影响较弱且总体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屋顶太阳 可再生能源 城市植被 太阳辐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及方阵的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盛之 赵庚申 +1 位作者 王庆章 王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9-981,共3页
介绍了太阳电池及方阵的数学模型和电路模型,特别针对用于计算机解析计算的模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介绍了利用模型对太阳电池及方阵的特性,并进行了初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太阳电池及方阵的特性。
关键词 太阳电池模型 太阳电池方阵 模型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突变年的太阳辐射模型统计时长选取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瑛 贾晓宇 陈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建立太阳辐射模型,通过气象参数估算太阳辐射是完善太阳辐射数据的重要途径.建模数据统计时长的选取影响辐射模型系数,进而影响其估算误差.为选择适当的数据统计时长,减小辐射模型估算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借助气候突变年选取建模数据统计... 建立太阳辐射模型,通过气象参数估算太阳辐射是完善太阳辐射数据的重要途径.建模数据统计时长的选取影响辐射模型系数,进而影响其估算误差.为选择适当的数据统计时长,减小辐射模型估算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借助气候突变年选取建模数据统计时长的方法.以我国90个台站超过25年的气象和辐射数据记录为例,选择与太阳辐射相关性较强的日照时数、温度和湿度3个气象要素分别进行突变检验,使用变差系数法确定气候突变年.选取观测数据超过25年的统计时长和突变年之后的统计时长分别建立日总辐射模型和日散射辐射模型,比较使用不同统计时长建立的模型估算误差.误差结果显示,以气候突变年为时间节点,选择其后的数据记录年份作为建模统计时长可以使辐射模型的均方根误差百分率降低2%以上,证明借助气候突变年选取辐射模型建模时长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模型估算误差.该方法可为辐射模型统计时长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模型 统计时长 气象要素 气候突变年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行业大模型建设路径探索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海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9,共15页
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当前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亟需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建设。在此背景下,探索引入大模型技术赋能煤炭行业应用,充分利用行业海量知识数据,加快推动煤炭行业的数... 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当前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亟需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建设。在此背景下,探索引入大模型技术赋能煤炭行业应用,充分利用行业海量知识数据,加快推动煤炭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梳理了通用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大模型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成效,介绍了数据处理(清洗、平衡、增强等)、文本分词、预训练与微调、提示词优化、向量嵌入、对齐、检索增强生成等行业大模型关键技术,表明了行业大模型在继承通用大模型“通”的优势的同时又兼具“专”的特点,在推动行业生产力革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剖析了大模型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面临研发投入成本高、高质量数据搜集难度大、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难度高等挑战,从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算法模型层、应用服务层、安全可信与测试层、行业生态层六方面详细总结了太阳石矿山大模型为应对上述挑战采取的建设路径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最后对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给煤炭行业带来的生产与技术变革进行了展望,指出矿山行业大模型建设应遵循开源模型与行业数据相结合的路径,发挥大模型的工具属性以赋能业务场景、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应用生态,助力矿山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矿山行业大模型 太阳石矿山大模型 检索增强生成 知识标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