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中生代侵入岩Nd、Sr、Pb同位素特征及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32
1
作者 蔡剑辉 阎国翰 +3 位作者 肖成东 王关玉 牟保磊 张任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5-1242,共18页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地质意义。本文针对研究区在中生代岩浆活动物质来源认识方面的不足,首次对太行山-大兴安岭整个构造岩浆带40余个代表性岩体的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区段(南、北太行山地区、大兴安岭中-南地区)、不同侵入期次(早、中、晚)岩石具有明显不同的Nd、Sr、Ph同位素特征,可以推断其岩浆源区性质各不相同:南太行山地区基-中性岩浆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储库;北太行山地区早期基-中性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中期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下地壳关系密切;晚期富碱质中-酸性岩浆来源可能与下地壳、甚至中地壳物质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可能源自与亏损地幔有联系的年轻的下地壳。由此表明,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区岩石圈地幔为富集地幔,而兴蒙造山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则为亏损地幔。此外,根据岩石的Nd模式年龄,初步认为2543~1485Ma可能指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发生富集作用的时间,而983~540Ma则可能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壳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ND PB同位素特征 物质来源 侵入岩 中生代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活动 被引量:21
2
作者 樊祺诚 赵勇伟 +2 位作者 陈生生 李霓 隋建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4-681,673,共8页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活动自北往南贯穿兴蒙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展现规模不等的火山群:北部诺敏河火山群和绰尔河—哈拉哈河火山群,中部阿巴嘎火山群和达里诺尔火山群,...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活动自北往南贯穿兴蒙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展现规模不等的火山群:北部诺敏河火山群和绰尔河—哈拉哈河火山群,中部阿巴嘎火山群和达里诺尔火山群,南部大同火山群和乌兰哈达火山群。这些火山群主要由单成因火山组成,少则几十座,多则200余座,如阿巴嘎火山群向北延入蒙古达里干加,构成亚洲东部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区。因此,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成为探讨大陆内部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的重要场所,也是获取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和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圈差异演化信息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这些火山的分布、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以西 第四纪火山活动 成因与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根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深部源区与构造-岩浆演化: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07
3
作者 张连昌 陈志广 +3 位作者 周新华 英基丰 王非 张玉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23-2835,共13页
北大兴安岭根河地区发育大面积晚中生代火山岩,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年代学(火山岩基质^(40)Ar/^(39)Ar年龄和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发现该区火山岩年龄为140~100Ma,属早白垩世火山岩。通过根河西岸旱白... 北大兴安岭根河地区发育大面积晚中生代火山岩,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年代学(火山岩基质^(40)Ar/^(39)Ar年龄和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发现该区火山岩年龄为140~100Ma,属早白垩世火山岩。通过根河西岸旱白垩世火山岩剖面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根河早白垩世发生了三次大的火山喷发活动。火山岩剖面下部和上部主要为碱性的中基性-基性火山岩,剖面中部主要为一套碱性-亚碱性过渡性质的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组合。该剖面下部和上部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Al_2O_3、K_2O和全碱含量,较高的MgO和Mg~#值;LREE富集、LREE和HREE分馏较强、Eu异常不明显,富集LILE而亏损HFSE元素,尤其强烈亏损Nb和Ta元素;(^(87)Sr/^(86)Sr)_i-ε_(Nd)(t)和ε_(Nd)(t)-ε_(Hf)(t)图解表现出地幔源区特征。而剖面中部的中酸性火山岩与剖面上和下部的基性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是MgO含量和Mg~#较低,Ti、Sr和Ba元素亏损明显,负Eu异常明显,以及初始(^(87)Sr/^(86)Sr)_i值较高。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基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均反映陆内伸展环境和陆缘弧火山岩的一些特征,这种特性可能与该区火山岩浆源于受古生代俯冲洋壳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有关。火山岩浆演化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要方式,上升过程基本未受地壳物质混染。结合最新资料,我们认为根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古亚洲洋向滨太平洋过渡阶段,是蒙古-鄂霍茨克海造山后伸展和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火山岩 深部源区特征 构造-岩浆演化 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构造-钼成矿地质事件序列的初步框架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翠 邓晋福 +8 位作者 许立权 张昱 赵寒冬 孔维琼 李宁 罗照华 白立兵 赵国春 苏尚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6-178,共13页
兴蒙造山带是中国一条重要的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该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矿床,但是钼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还不是很清楚。对该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地质图分析以及钼矿的研究得知:(1)... 兴蒙造山带是中国一条重要的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该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矿床,但是钼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还不是很清楚。对该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地质图分析以及钼矿的研究得知:(1)研究区印支期和燕山期是两个独立的造山旋回,印支期造山在220~200 Ma左右结束,以区域上发育一套碱性、过碱性含晶洞的A型花岗岩类为标志。燕山期造山始于早侏罗世,并于早白垩世晚期进入后造山,以区域上分布的一套碱性、过碱性含晶洞的A型花岗岩类(如巴尔哲岩体、阿龙山岩体)为标志。(2)该区燕山期钼矿的主要成矿期有两期:180 Ma左右及130 Ma左右。180 Ma是燕山期造山的早期,主要为Cu-Mo组合的矿床,有关的火成岩组合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130 Ma是燕山期造山的晚期,系以Mo(W/U)为主的矿床,有关的火成岩组合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霏细岩等。(3)研究区中生代可以大致识别出4次区域挤压逆冲事件:J1之后,J2之后,J3之后及K1之后4次。K2沉积把上述的逆冲构造全部不整合覆盖,区域挤压事件结束。因此,燕山期的钼矿成矿是在挤压造山的总体背景下,而不是岩石圈尺度伸展的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 岩浆-构造-钼矿事件序列 中生代 成矿时代 挤压逆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对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拼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26
5
作者 钱程 陆露 +9 位作者 秦涛 李林川 陈会军 崔天日 江斌 那福超 孙巍 汪岩 吴新伟 马永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0-2214,共25页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韧性构造叠加的时限,进一步揭示扎兰屯地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为兴蒙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大量年代学研究显示,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发生于405~325Ma之间,该作用可进一步细化为早中泥盆世(Ⅰ期、405~380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初(Ⅱ期、365~350Ma)和早石炭世晚期(Ⅲ期335~325Ma)等3期。其中Ⅰ期和Ⅱ期花岗岩类属高钾—钾玄质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俯冲背景下岛弧岩浆活动形成的I型-分异I型花岗岩;Ⅲ期花岗岩类属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岩浆活动形成的分异I型-A型花岗岩。该套花岗岩类普遍叠加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后侧向逃逸作用的产物,变形时限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308~290Ma)。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作用有关,扎兰屯地区二者的碰撞拼合时限可能为早石炭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早期 花岗质岩浆作用 锆石U-PB年代学 贺根山-黑河构造 扎兰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燕山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俯冲作用关系 被引量:145
6
作者 邵济安 刘福田 +1 位作者 陈辉 韩庆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通过对华北的大兴安岭—燕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深成岩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岩浆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本文展示了较高分辨率的日本海沟—长白山—... 本文通过对华北的大兴安岭—燕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深成岩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岩浆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本文展示了较高分辨率的日本海沟—长白山—蒙古额尔德尼查干的地震层析图象,揭示了太平洋俯冲板片的形态特征;再结合对俯冲时间及俯冲作用与岩浆作用时差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板块俯冲与研究区的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最后通过底侵作用年代学的研究,将大兴安岭—燕山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层析图象显示的大陆板内软流圈上涌体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燕山地区 板块构造 火山-深成岩 俯冲作用 晚中生代 地震层析图像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1
7
作者 杨宝俊 刘万崧 +4 位作者 王喜臣 李勤学 王建民 赵雪平 李瑞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7,共12页
综合利用 7条地学断面 (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 .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 3种因素 :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 .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 综合利用 7条地学断面 (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 .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 3种因素 :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 .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表明 ,壳幔物质密度不均匀和莫霍界面起伏造成该带的重力异常 .地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该重力梯级带系列地球物理特征 .最后 ,探讨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成因机制 ,提出了以“挤”、“涌”为动力的“三结点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 重力梯级 东亚大陆边缘地 板块运动 三结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构造岩浆带K-Ar法同位素年龄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罗照华 邓晋福 +2 位作者 李玉文 曹永清 赵海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44-349,共6页
500余个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统计特征表明,目前所取得的K-Ar法同位素年龄的统计峰值不能直接用来表示地质体的形成年龄,而是记录了区域造山抬升剥蚀的历史。利用不同地质样品的冷却年龄峰值,可以定性地估算区域隆升速率和隆升高... 500余个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统计特征表明,目前所取得的K-Ar法同位素年龄的统计峰值不能直接用来表示地质体的形成年龄,而是记录了区域造山抬升剥蚀的历史。利用不同地质样品的冷却年龄峰值,可以定性地估算区域隆升速率和隆升高度。在这个前提下,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在中生代时期的抬升速率为0.421~0.253mm/a,隆升高度为8799~528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构造 岩浆 同位素年龄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构造岩浆带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45
9
作者 刘翠 邓晋福 +1 位作者 刘俊来 石耀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90-3602,共13页
本文对中国云南哀牢山构造岩浆带内的雅轩桥、帽盒山、绿春火山岩等开展了相关研究。雅轩桥附近的火山岩为晚二叠世,岩性主要为橄榄粗安岩-玄武岩(少量安山岩),在TAS图上既有碱性又有亚碱性。钾含量较低(<1.19%),为低钾钙碱-中钾钙碱... 本文对中国云南哀牢山构造岩浆带内的雅轩桥、帽盒山、绿春火山岩等开展了相关研究。雅轩桥附近的火山岩为晚二叠世,岩性主要为橄榄粗安岩-玄武岩(少量安山岩),在TAS图上既有碱性又有亚碱性。钾含量较低(<1.19%),为低钾钙碱-中钾钙碱性,Peacock碱钙指数以钙碱性为主。与MORB相比,其痕量元素蛛网图亏损Nb、Ta,而富集Pb,从Zr-V曲线呈平坦型,并且整体比MORB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MORB相近,但略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均位于火山弧环境。他郎河边(雅轩桥地区)火山岩为英安岩,属亚碱性,中钾钙碱性,Peacock指数为钙性。痕量元素蛛网图、REE模式图以及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均表明其属于弧的构造环境。由上推测雅轩桥火山岩在晚二叠世属于弧火山岩。帽盒山玄武岩的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为249±1.6Ma,为早三叠世。岩性为亚碱性钠长玄武岩,低钾钙碱性系列,Peacock碱钙指数以钙性为主。痕量元素蛛网图和REE配分模式图与MORB相比,LREE略微富集。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位于从E-MORB向岛弧过渡的构造环境。绿春地区流纹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47.3±1.8Ma,为早三叠世,属亚碱性,钾玄岩系列,Peacock碱钙指数为碱钙性。痕量元素蛛网图、REE配分模式图及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其为成熟岛弧向陆陆碰撞的过渡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推测哀牢山洋在晚泥盆世形成,可能在石炭世-早二叠世(?)处于洋的扩张期。晚二叠世时,在哀牢山洋的西侧出现了雅轩桥的初始弧火山岩,预示着至少在这一时期,哀牢山洋已经开始俯冲。到三叠世早期(249±1.6Ma),在哀牢山洋的东侧出现了具有弧和MORB的双重特性的帽盒山玄武岩,可能指示此时哀牢山洋盆已经变小,或已转化为弧间或弧后盆地,洋的演化进入了晚期阶段,并且在局部地段,如绿春地区,此时(247.3±1.8Ma)已经进入到成熟岛弧向陆陆碰撞的过渡阶段。因此支持哀牢山洋在晚三叠世闭合的结论,亦符合上三叠统一碗水组不整合在哀牢山蛇绿混杂岩之上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轩桥-帽盒山-绿春火山岩 锆石SHRIMPU-PB定年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构造环境 哀牢山构造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缅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钨锡成矿系统与典型矿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宏 林方成 +2 位作者 施美凤 石洪召 王疆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矿床 成矿系统 构造岩浆 腾冲-毛淡棉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伸展成矿系统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京彬 王玉往 王丽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1-244,共4页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矿床均与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并具独特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年代学和成矿系列的综合分析,确立了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伸展成矿系统的演化序...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矿床均与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并具独特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年代学和成矿系列的综合分析,确立了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伸展成矿系统的演化序列:T-J2初始隆升(拱升)阶段,形成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系列;J3-K1火山盆岭阶段,与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系列发育;晚K1-K2伸展衰竭阶段,产有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成矿系列。通过对航磁异常的综合解释,识别出区域岩浆柱的存在,揭示了岩浆柱的控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造山 成矿系统 构造-岩浆演化 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中二叠世末—早三叠世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子进 许文良 +1 位作者 裴福萍 曹花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387,共14页
根据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的3个镁铁质侵入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早三叠世的构造属性。3个岩体中锆石的CL图像显示,它们主要呈条痕状吸收,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2-1.99),暗示... 根据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的3个镁铁质侵入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早三叠世的构造属性。3个岩体中锆石的CL图像显示,它们主要呈条痕状吸收,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2-1.99),暗示其为岩浆成因。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中二叠世末—早三叠世(263-246Ma),而非前人认为的燕山早期。岩相学研究表明这些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构成,部分岩石显示堆晶结构。3个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46.10%-54.29%之间,MgO的含量在6.49%-13.38%之间,Mg#值介于56-72之间,Al2O3含量为10.23%-22.37%,Na2O的含量为1.22%-3.36%,K2O为0.43%-1.35%,Na2O/K2O为1.22-2.89。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右倾型、平坦型或上凸型,δEu=0.78-2.69;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锆石的εHf(t)值介于+9.5--3.8。上述结果表明,该区中二叠世末—早三叠世镁铁质岩浆主要来源于受俯冲物质改造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部分岩浆源区具有少量古老陆壳物质的涉入。结合研究区同时代花岗岩的存在,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早三叠世岩浆作用显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揭示该时期研究区处于一种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 中二叠世末-早三叠世 镁铁质岩浆作用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南构造-岩浆岩带斑岩型铜-钼矿新发现及找矿思路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永军 王冉 +5 位作者 李卫东 佟丽莉 张兵 杨高学 王军年 赵玉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09-2014,共6页
西准噶尔仅有较少的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产出,这与其所在的巨型中亚成矿域的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新疆西准噶尔成矿省这一重要的构造部位可能并不相称,有必要深入成矿研究和拓宽找矿思路。近年来笔者在该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关键岩体... 西准噶尔仅有较少的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产出,这与其所在的巨型中亚成矿域的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新疆西准噶尔成矿省这一重要的构造部位可能并不相称,有必要深入成矿研究和拓宽找矿思路。近年来笔者在该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关键岩体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新发现了本文报道的吐克吐克、宏远和红山铜-钼矿点。据此类矿点以及包古图斑岩铜金矿的时空分布和赋矿岩体岩石类型等,提出建立达尔布特南构造岩浆带斑岩型Cu-Mo成矿区这一思路。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该带斑岩体时空分布、岩石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化特征、成矿对比、区域构造等研究,建立找矿模型,用模型指导勘探找矿,而非仅仅利用物化探异常或仓促的大量勘探进行工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 吐克吐克斑岩铜(钼)矿 宏远斑岩钼(铜)矿 红山铜(钼)矿 达尔布特南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矿沟-多宝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德荣 朱朝利 +1 位作者 吕军 崔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2-146,共5页
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矿产地,分布有多宝山和铜山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争光大型岩浆热液金矿床、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以及众多的铜金钼矿(化)点。根据近年来地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用板块构造和岛弧... 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矿产地,分布有多宝山和铜山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争光大型岩浆热液金矿床、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以及众多的铜金钼矿(化)点。根据近年来地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用板块构造和岛弧成矿理论对该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含矿地质建造、成矿时代、岩浆成矿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划分出三个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三矿沟-多宝山成矿 构造演化 岩浆成矿作用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铜多金属成矿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钟山 张艳霞 +1 位作者 定立 王晓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16,共2页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银、金、铅、锌、铁、铜等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大兴安岭西坡实现了重要的找矿突破,一种以产银、富铅锌为特色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克什克腾旗的拜仁达坝矿床到西乌旗的花敖包特矿床,大-中...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银、金、铅、锌、铁、铜等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大兴安岭西坡实现了重要的找矿突破,一种以产银、富铅锌为特色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克什克腾旗的拜仁达坝矿床到西乌旗的花敖包特矿床,大-中型矿床及矿点分布密集,形成一条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坡 遥感解译 东向 西向 矿床形成 火山岩浆 环形构造 线性构造 大兴安岭 成矿系统 展布 锡多金属矿床 酸性花岗岩 拜仁达坝 成矿 矿化 海西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成矿特征与金-多金属矿田勘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沈晓丽 汤贺军 张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9,共10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伸展构造,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成矿事件。本文将伸展构造核部出露中生代晚期岩浆杂岩、边部出露拆离断层作为主要标志,将多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穹窿均归入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伸展构造,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成矿事件。本文将伸展构造核部出露中生代晚期岩浆杂岩、边部出露拆离断层作为主要标志,将多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穹窿均归入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范畴。前者主要形成深源金-多金属矿床,后者主要形成浅源有色金属矿床。前者主要产于古老变质岩区,后者主要产于古生代沉积-火山岩区。岩浆上侵的诱因,主要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折返机制有关。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岩浆核杂岩的深部控制因素。基于“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总结了岩浆热液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分布规律、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提出了中尺度“矿田找矿”的新方向,在辽南、皖北地区预测了有利的隐伏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中生代晚期 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 构造控矿 隐伏矿田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桥坞产铀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对赣杭构造带铀成矿潜力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洪作 吴俊奇 +3 位作者 陈培荣 汤江伟 凌洪飞 赵友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从~749...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从~749℃升高到~846℃。以上特征表明大桥坞地区火山-侵入杂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且幔源物质加入的比例随成岩时代变新而增多。综合前人对赣杭构造带相山、芙蓉山和沐尘地区花岗质岩石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岩石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在135~112 Ma期间分别从-9.0升高到-2.0和-10.0升高到2.0,表明其成因上可能同壳幔岩浆混合有关,且随着成岩时代变新幔源岩浆的加入逐渐增多。Sr-Nd同位素模拟显示幔源岩浆加入的比例在135~112 Ma期间从0升高到~60%。由于幔源岩浆较壳源岩浆贫U和Th,前者的加入会稀释壳源岩浆中U和Th的含量,降低其铀成矿潜力。幔源物质加入越多,铀成矿潜力越低。赣杭构造带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呈西弱东强的地质事实,可能是该带上铀矿床的分布呈西大东小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赣杭构造带东段找矿需关注富铀基底(花岗岩或长英质变质岩基底)与早白垩世火山岩盖层相结合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侵入杂岩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铀成矿潜力 赣杭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金铜成矿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林楠 刘书生 +3 位作者 聂飞 吴松洋 徐思维 施美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41,共14页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而,热液脉型金矿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3类金铜矿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仍缺乏总结。本文通过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资料的整理,并结合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新证据,将带内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归为造山型金矿。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资料,总结了成矿带内3类金铜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建立了与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及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区域金铜成矿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早中三叠世闭合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期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勃拉邦—黎府成矿 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 金铜成矿作用 造山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佐民 刘晓阳 +9 位作者 王惠初 胡鹏 吴兴源 龚鹏辉 任军平 贺福清 孙凯 何胜飞 左立波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9-1173,共15页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卢旺达超群组成,少量新近纪火山岩,其中以卢旺达超群最为重要,从底至顶依次由四个群组成:基可勒群、平杜拉群、乔霍哈群和卢各支群。侵入岩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以四期花岗岩为代表(G1~G4期),其中G4花岗岩与钨锡铌钽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浆作用与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有关,在元古代经历了四阶段挤压-伸展更替的构造岩浆演化。根据对已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次研究认为,岩浆作用更可能形成于"汇聚俯冲+板片拆沉(或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即俯冲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伸展体制。铌钽钨锡矿是卢旺达最为典型和最重要的矿种,主要受G4花岗岩和区域构造的控制,表现为伟晶岩型铌钽锡矿、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成岩成矿过程的先后关系总结为:G4花岗岩上涌侵位,形成于986~976Ma→分异演化形成伟晶岩和铌钽矿±锡矿,铌钽矿形成于975~962Ma→形成石英脉和锡矿,锡矿形成于951±18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旺达 基巴拉 元古代 构造-岩浆演化 钨锡铌钽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蒋少涌 徐耀明 +3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51-4068,共18页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基础上,对九瑞矿集区构造系统、岩浆系统和成矿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厘定出该区主要控岩成矿断裂构造为NEE(近EW)向脆韧性走向叠掩逆冲断裂带和SN(近SN)向张扭性横向破碎断裂带。两组断裂形成“井”字形的构造格架,制约着该区的岩浆岩分布并与成矿密切相关。区内岩浆岩种类繁多,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两类岩体侵位的时期都集中在燕山早中期(138~148Ma)。其产状一般为岩株、岩锥、岩枝和岩墙等。岩枝、岩墙多沿NEE向逆冲断层带,尤其是沿其特有的“Y”字形断裂分布。而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株、岩锥则都侵位于NEE向和SN向断裂的交汇处。本文特别强调前人关注不够的SN(近SN)向张裂带及其控岩成矿作用。在本区确定的4组SN向张扭性带中,其中第2组宋家湾-严家村一线同NEE断裂带的几处交汇处是值得进一步详查的预测区。九瑞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包括隐爆角砾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等。在不同矿区,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可以叠加复合为不同的矿床式,如①武山式(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矽卡岩型矿化);②丰山洞式(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化);③城门山式(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化);④洋鸡山式(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岩浆 叠加复合成矿 九瑞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