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金钱豹资源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好峰 路纪琪 +2 位作者 汤发友 刘金栋 孔茂才 《河南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94-95,共2页
金钱豹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易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近年来野生数量有回升迹象,但保护任务依然严峻。分析了保护区内金钱豹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金钱豹 太行山自然保护区 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2
作者 刘莹 牛景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58-6059,6087,共3页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4科55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8种,藓类植物26科47属99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4科55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8种,藓类植物26科47属99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东亚成分次之,中国特有种第3,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该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北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体现该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研究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玉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48-1950,共3页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约有药用维管植物104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依其药性可分为14类。讨论了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资源开发及保护建议,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维管植物 药用植物资源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森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齐 杨冉冉 +2 位作者 黄新峰 邓坦 陈颖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41-43,共3页
以分析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的区位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为基础,综合论证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实验区发展森林旅游的可行性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进一步开发的基本原则,提供解决发展森林旅游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 森林旅游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卫锋 党明浩 +2 位作者 翟立海 李文修 李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120-121,125,共3页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高等植物有1 759种、7个亚种、140个变种及4个栽培种,隶属于197科、784属,按其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10类,即用材资源有202种及变种,淀粉植物有153种及变种,鞣料植物有362种及变...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高等植物有1 759种、7个亚种、140个变种及4个栽培种,隶属于197科、784属,按其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10类,即用材资源有202种及变种,淀粉植物有153种及变种,鞣料植物有362种及变种,油料植物有318种及变种,芳香植物有373种及变种,纤维植物有295种及变种,园林绿化植物有538种及变种,果类植物有127种及变种,药用植物有1 044种及变种,野菜植物有266种及变种。此外,对该区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调查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竞争关系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8
6
作者 于晨一 李镇江 +4 位作者 孙怡洁 杨柳 任迎丰 栾科 王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DBH≥2 cm)的物种名、胸径、坐标等。通过计算可知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重要值较高且平均胸径较大,进一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和g(r)函数分别研究混交林内优势种锐齿槲栎和油松的竞争强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混交林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径级结构呈倒“J”型曲线,且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2)锐齿槲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J”型曲线,不同径级个体在样地内都呈随机分布,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且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3.47和10.08;3)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全部个体在样地内呈聚集分布,油松的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其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8.95和1.01。【结论】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分布格局不同,锐齿槲栎呈随机分布,主要受种内竞争作用的影响;油松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可能是受环境异质性影响;两个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都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降低,且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本研究通过对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的竞争关系和空间格局进行相关研究,可以为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竞争 径级结构 针阔混交林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