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
1
作者 韩梦亚 田军东 +3 位作者 周言言 王钰炜 罗彤彤 路纪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6,共12页
性打搅是指动物在交配期间受到同种其他个体化学信息素、面部表情、声音、攻击等方面干扰的现象。性打搅行为作为非人灵长类繁殖行为生态研究的重要话题,具有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在种内主要受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 性打搅是指动物在交配期间受到同种其他个体化学信息素、面部表情、声音、攻击等方面干扰的现象。性打搅行为作为非人灵长类繁殖行为生态研究的重要话题,具有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在种内主要受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龙口地区,以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WLK-1A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观察并记录目标个体的交配行为,以期探讨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及其性别-年龄组差异。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仅发生在交配期,高峰期为11月;(2)从性打搅的发起者来看,雄性(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占29.1%,雌性(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占14.9%,青少年个体占7.5%,婴幼个体占48.5%;(3)与接触式性打搅相比,雄性(P=0.011)和雌性(P=0.033)的性打搅均以非接触式性打搅为主,青少年个体的非接触式与接触式性打搅之间无显著差异(P=0.334),婴幼猴以接触式性打搅为主(P=0.001);(4)雄性倾向于打搅交配中的雌性(P=0.040),雌性对交配中雄性与雌性间的打搅频次无显著差异(P=0.157),青少年个体的性打搅大多指向其母亲(90%),婴幼猴的性打搅均指向其母亲。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频次、方式和打搅对象等表现出性别-年龄组间差异。基于功能分析,本研究认为,雄性和雌性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均支持性竞争假说,青少年个体的性打搅支持学习假说,婴幼猴的性打搅支持分离焦虑假说和学习假说。本研究结果可望增加对非人灵长类性打搅行为发育及其功能差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性打搅 性竞争 繁殖 行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的交配行为参数与模式
2
作者 何民强 田军东 +1 位作者 李文韬 路纪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生存和繁衍是动物的本能,交配则是营有性繁殖动物成功繁殖的前提,亦是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重要作用环节。由于在自然条件下较难观察交配行为,故而相对缺乏有关野生动物交配行为的量化分析。本研究以济源五龙口地区的太行山猕猴(Macaca mu... 生存和繁衍是动物的本能,交配则是营有性繁殖动物成功繁殖的前提,亦是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重要作用环节。由于在自然条件下较难观察交配行为,故而相对缺乏有关野生动物交配行为的量化分析。本研究以济源五龙口地区的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WLK‑1A群为对象,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采集了太行山猕猴交配行为数据,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进而与近缘物种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太行山猕猴的交配前行为以社会理毛为主(49.8%),且多由雌性发起(61.8%);(2)太行山猕猴的交配模式属于多次爬跨射精型,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包括12个爬跨回合和1次射精,持续时长平均为(719.4±43.3)s;(3)交配后行为以社会理毛(19.4%)和休息(18.1%)为主,雌雄个体交配关系可持续平均(2.1±2.03)d;(4)猕猴属(Macaca)物种的交配参数存在种间差异,交配模式与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群组基本吻合,但与社会风格关系不甚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猕猴属物种的繁殖生态学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交配 多次爬跨射精 猕猴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
3
作者 孙楠 姚现玉 +5 位作者 李红运 刘霖 冯宝春 郑涛 田军东 路纪琪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种群生态学关注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调节机制。其中,种群动态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猕猴(Macaca mulatt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特别是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其野生种群主要分... 种群生态学关注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调节机制。其中,种群动态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猕猴(Macaca mulatt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特别是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的南端地区,这一区域位于世界猕猴地理分布的北缘。通过样线调查、定点观察和红外相机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济源、焦作和新乡(包括辉县)地区的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太行山猕猴野生种群估计有3000~3300只,主要集中在济源地区的太行山区,且种群数量正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地理分布 保护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性差 被引量:6
4
作者 赵璇 翟頔 +3 位作者 田原 高伟 赵晓进 燕帅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5,共4页
用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测量25例(雌17例,雄8例)太行山猕猴掌面指间Ⅱ-Ⅳ区花纹的嵴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分析.选择掌面纹线脊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0项变量中有5项在雌雄之间达到显... 用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测量25例(雌17例,雄8例)太行山猕猴掌面指间Ⅱ-Ⅳ区花纹的嵴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分析.选择掌面纹线脊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0项变量中有5项在雌雄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嵴数具有明显的性差,性别的正确的判别率为88.0~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掌面花纹嵴数 性差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太行山猕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沈果 田军东 +2 位作者 郭相保 王好峰 路纪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中国特有亚种,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南端,常被称为太行山猕猴。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范围内对野生太行山猕猴进行生存状况... 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中国特有亚种,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南端,常被称为太行山猕猴。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范围内对野生太行山猕猴进行生存状况调查的同时,对18只雌体、8只雄体的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雌性的淋巴细胞数(P=0.019)、中间细胞数(P=0.017)均显著地高于雄性;而雌性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则显著低于雄性(P=0.046);2)雌性的血糖(GLU)、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的测定值均略高于雄性,但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并与相关研究作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第7颈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德明 张文学 +1 位作者 辛炳乾 瞿文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13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mulatatcheliensis)第7颈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另算出两项指数.用第7颈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两两组合为6组,第7颈椎与寰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4项指标一一... 对13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mulatatcheliensis)第7颈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另算出两项指数.用第7颈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两两组合为6组,第7颈椎与寰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4项指标一一对应组合为4组,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均呈正相关;其中第7颈椎矢径与全宽、椎孔横径与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呈高度相关;第7颈椎与寰椎椎孔横径、全宽间呈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第7颈椎 相关 指数 猕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脏器测量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侯进怀 李卫国 +2 位作者 陈晓虹 范红军 翟心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1-83,共3页
对 1 1只太行山猕猴 (♂ 4只 ,♀ 7只 )的主要内脏器官重量和消化道长度进行了测量 ,并与另外 2 3种野生动物和 5种实验动物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1太行山猕猴消化管长度在雌雄个体间无显著差异 ,内脏器官除胰脏和肾脏有性... 对 1 1只太行山猕猴 (♂ 4只 ,♀ 7只 )的主要内脏器官重量和消化道长度进行了测量 ,并与另外 2 3种野生动物和 5种实验动物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1太行山猕猴消化管长度在雌雄个体间无显著差异 ,内脏器官除胰脏和肾脏有性别差异外 ,其余脏器雌雄差异不显著 ;2太行山猕猴肺指数明显大于其它动物 ;3肝指数及肠管相对长度界于草食兽和肉食兽之间 ,这一现象提示与动物食性有着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内脏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头形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侯进怀 翟心慧 +1 位作者 梁方刚 张建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9-92,共4页
对 67例太行山猕猴 ( 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头面部形态指标进行了活体测量研究 .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其平均值、回归方程及头指数 ,并作了性差和地区差检验 .结果表明 ,太行山猕猴头部的生长发育出现了规律性变化 ,从幼年到成年期... 对 67例太行山猕猴 ( 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头面部形态指标进行了活体测量研究 .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其平均值、回归方程及头指数 ,并作了性差和地区差检验 .结果表明 ,太行山猕猴头部的生长发育出现了规律性变化 ,从幼年到成年期间 ,多数形态指标表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 ,而头高的发育于成年期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从而导致了成年期太行山猕猴头高缩短头宽增加的短颅化作用 .对头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 ,太行山猕猴为圆头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测量 形态指标 头指数 太行山猕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肤纹聚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晓进 鲁茵 +1 位作者 常青 雷梦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1-73,106,共4页
本文对 6 0例 (♂ 30 ,♀ 30 )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在所观察的 84 0个花纹分布区中 ,主要是斗形纹 ,占 5 1.6 % ,开放形花纹占 2 0 .5 % ,箕形纹占 18.3% ,双箕形花纹占 8.8% ,其它类型的花纹占 0 .8% ;通过方差分... 本文对 6 0例 (♂ 30 ,♀ 30 )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在所观察的 84 0个花纹分布区中 ,主要是斗形纹 ,占 5 1.6 % ,开放形花纹占 2 0 .5 % ,箕形纹占 18.3% ,双箕形花纹占 8.8% ,其它类型的花纹占 0 .8% ;通过方差分析 ,左右侧掌面花纹的分布和性别之间的花纹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与其它 7种灵长类花纹资料比较和聚类分析 ,表明不同灵长类之间各类花纹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结果提示 ,肤纹类型和分布频率在灵长类不同分类阶元中有一定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聚类研究 肤纹类型 斗形纹 开放形花纹 箕形纹 灵长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下颌骨、颅骨和髋骨变量的性别判别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梦云 卢萍 +1 位作者 张红绪 赵晓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5-88,共4页
本文对 2 5例 (♂ 9,♀ 16 )成年太行山猕猴下颌骨的 17项变量 ,2 4例 (♂ 8,♀ 16 )颅骨的 2 0项变量和 2 2例 (♂ 11,♀ 11)髋骨的 2 1项变量进行了测量 .采用SPSSforwindows 10 .0的多变量判别分析方法对有关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式 ... 本文对 2 5例 (♂ 9,♀ 16 )成年太行山猕猴下颌骨的 17项变量 ,2 4例 (♂ 8,♀ 16 )颅骨的 2 0项变量和 2 2例 (♂ 11,♀ 11)髋骨的 2 1项变量进行了测量 .采用SPSSforwindows 10 .0的多变量判别分析方法对有关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式 .结果表明 ,采用逐步判别法 ,髋骨变量在性别判别分析时所用变量最少 ,髋骨、下颌骨和颅骨变量 ,判别率分别为 95 .5 0 %、88.0 0 %和 79.2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性别差别 下颌骨 颅骨 髋骨 形态特征 性差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密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峰 赵晓进 +1 位作者 刘延霆 王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6,165,共4页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面的花纹密度(PD)的性别差异.材料与方法:运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20只猕猴(10♂,10♀)的掌面7个主要花纹区,即近端小鱼际(HP)、远端小鱼际(HD)、大鱼际(TH)及指间4区(Ⅰ-Ⅳ)的花纹密度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面的花纹密度(PD)的性别差异.材料与方法:运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20只猕猴(10♂,10♀)的掌面7个主要花纹区,即近端小鱼际(HP)、远端小鱼际(HD)、大鱼际(TH)及指间4区(Ⅰ-Ⅳ)的花纹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用全模型法和逐步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结果:掌面研究变量有7项变量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5),6项变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两种方法的性别判别率均为90.0%.结论:掌面的花纹密度在两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进行性别鉴别和功能推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花纹密度 性别差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和大鼠中肝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特例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育水 夏民 +1 位作者 姬生栋 徐存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4-76,共3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太行山猕猴和Sprague -Dawley大鼠肝细胞表面进行了观察 .发现在猕猴和大鼠的部分肝细胞表面都存在特征性的凹陷 ,该凹陷内分布有微绒毛 ,有的存在胆微管 ,同时 ,还发现细胞表面存在突出结构 ,该突出结构端部膨大 ,颈部稍... 应用扫描电镜对太行山猕猴和Sprague -Dawley大鼠肝细胞表面进行了观察 .发现在猕猴和大鼠的部分肝细胞表面都存在特征性的凹陷 ,该凹陷内分布有微绒毛 ,有的存在胆微管 ,同时 ,还发现细胞表面存在突出结构 ,该突出结构端部膨大 ,颈部稍细 .由此认为这有可能是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的固有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方式 扫描电镜观察 太行山猕猴 大鼠 肝细胞 细胞连接 超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电刺激采精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进怀 李卫国 +2 位作者 李全福 孙玉平 宋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作者采用阴茎电极器法对太行山猕猴进行了电刺激采精试验.太行山猕猴采精刺激参数平均值为:电压22~28V;频率30Hz;波宽10ms.平均刺激8.4s开始排精,平均采精量3.95g/次.比较发现,阴茎电极器法采精量明显... 作者采用阴茎电极器法对太行山猕猴进行了电刺激采精试验.太行山猕猴采精刺激参数平均值为:电压22~28V;频率30Hz;波宽10ms.平均刺激8.4s开始排精,平均采精量3.95g/次.比较发现,阴茎电极器法采精量明显高于直肠探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电刺激 采精 猕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太行山猕猴双胞胎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士强 王思敏 +3 位作者 王振龙 李庆军 匡三傲 路纪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2,共4页
2014年4月21日17∶30,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区的一个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群(WLK-1)内首次发现了太行山猕猴一胎双生的现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双胞胎母亲和婴猴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旨在对母猴早期育婴行为特征和... 2014年4月21日17∶30,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区的一个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群(WLK-1)内首次发现了太行山猕猴一胎双生的现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双胞胎母亲和婴猴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旨在对母猴早期育婴行为特征和婴猴个体发育进行初步研究。这是国内首次报道野外条件下猕猴的双胞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双胞胎 行为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重量与颅长的异速生长分析
15
作者 雷梦云 刘宇 梁芝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2041-12042,共2页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跖骨的重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颅长(体重)的关系。[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26例(♀16,♂10)成年太行山猕猴掌、跖骨所测量的重量数据,用Linear和Power两种模型进行异速生长分析。[结果]使用Power模...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跖骨的重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颅长(体重)的关系。[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26例(♀16,♂10)成年太行山猕猴掌、跖骨所测量的重量数据,用Linear和Power两种模型进行异速生长分析。[结果]使用Power模型的拟合程度不比Linear模型拟合程度高,而且只有雄性掌骨的拟合效果较好;掌、跖骨的重量与颅长均呈负异速生长(b<1.000 0)。[结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掌、跖骨的重量变化与颅长有密切关系;利用雄性5Mc的重量变量来推测颅长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掌(跖)骨重量 颅长 异速生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牙齿性别差异研究
16
作者 刘延霆 赵晓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921,共3页
以太行山猕猴牙齿为对象,主要研究各牙齿的性差大小及分布模式。测量43例太行山猕猴牙齿的2个主要变量。数据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性差大小用雄雌差值(Dif)和性差百分比(P.D)表示。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牙齿性差主要表现在犬齿性差... 以太行山猕猴牙齿为对象,主要研究各牙齿的性差大小及分布模式。测量43例太行山猕猴牙齿的2个主要变量。数据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性差大小用雄雌差值(Dif)和性差百分比(P.D)表示。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牙齿性差主要表现在犬齿性差"区"和第3臼齿,主要是MD径,越靠近犬齿其性差越大,下颌的更为明显。表明太行山猕猴牙齿的不同变量、不同位置性差程度不同。本研究在进行性差推断和种间比较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牙齿 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17
作者 刘莹 牛景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58-6059,6087,共3页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4科55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8种,藓类植物26科47属99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4科55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8种,藓类植物26科47属99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东亚成分次之,中国特有种第3,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该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北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体现该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研究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付文 任宝平 +5 位作者 林建忠 栾科 王朋程 王宾 黎大勇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680~1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破碎化 威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的死婴携带行为初报 被引量:3
19
作者 柴文斌 路纪琪 +2 位作者 王振龙 郭卫东 匡三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2,322,共3页
于2012年5月2日至5月28日,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区的一个太行山猕猴群(WLK-5)内一例成年雌性的死婴携带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死婴携带持续26d,属长期携带;母亲对死婴的照料行为主要包... 于2012年5月2日至5月28日,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区的一个太行山猕猴群(WLK-5)内一例成年雌性的死婴携带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死婴携带持续26d,属长期携带;母亲对死婴的照料行为主要包括携带行为、理毛行为和亲吻行为等;在此期间,母亲行为表现异常:情绪低落、胆小怕人、很少与其他个体接触。本文对猕猴的死婴携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死婴携带 母-婴关系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不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想 赵晓进 +2 位作者 丁金芝 王凤产 胡晓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690,共4页
为了解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方向性不对称和波动性不对称的特征和性差,对26例(雌18例,雄8例)肤纹完整清晰的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嵴数进行计数,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方向性不对称有关变量中存在性... 为了解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方向性不对称和波动性不对称的特征和性差,对26例(雌18例,雄8例)肤纹完整清晰的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嵴数进行计数,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方向性不对称有关变量中存在性别差异,变量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波动性不对称量不存在性差,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有不同程度的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掌面花纹嵴数 不对称性 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