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温周瑞 熊鹰 +1 位作者 徐军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和δ^(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贡湖主要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δ^(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和δ^(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贡湖主要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δ^(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δ^(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δ^(15)N、δ^(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P>0.05),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且δ^(13)C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贡湖湾 食物网 营养级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源中二氯乙腈前体物特性及其去除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坚 蒋福春 +2 位作者 周东菊 林涛 陈卫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6-300,共5页
从有机物性质角度对二氯乙腈前体物进行分析,探究太湖流域某深度处理水厂各工艺单元对二氯乙腈生成势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水厂原水中亲水性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 k Da或大于10 k Da的有机物是二氯乙腈的主要前体物。深度处理工艺水厂... 从有机物性质角度对二氯乙腈前体物进行分析,探究太湖流域某深度处理水厂各工艺单元对二氯乙腈生成势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水厂原水中亲水性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 k Da或大于10 k Da的有机物是二氯乙腈的主要前体物。深度处理工艺水厂对二氯乙腈前体物的去除率高达79.3%,其中O_3/BAC工艺的贡献率远高于常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消毒副产物 二氯乙腈 生成势 前体物 深度处理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腐烂含硫衍生污染物释放规律初步研究
3
作者 唐承佳 陈振楼 王东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154-12157,共4页
[目的]研究蓝藻腐烂含硫衍生污染物的释放规律。[方法]基于蓝藻水华引发的饮用水异味问题,建立含硫衍生污染物测试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以采集的蓝藻水样与蓝藻进行实验室封闭腐烂模拟,连续进行10 d蓝藻腐烂的... [目的]研究蓝藻腐烂含硫衍生污染物的释放规律。[方法]基于蓝藻水华引发的饮用水异味问题,建立含硫衍生污染物测试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以采集的蓝藻水样与蓝藻进行实验室封闭腐烂模拟,连续进行10 d蓝藻腐烂的异味物质(主要是含硫衍生物)的质谱分析和释放量检测,并对腥臭味含硫衍生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样、实验室蓝藻腐烂水样和藻样中Scan方式扫描均检测出β-环柠檬醛、吲哚、甲基吲哚、苯酚、甲基苯酚和硫醇硫醚类等蓝藻代谢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含硫衍生污染物在腐烂过程中的释放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蓝藻腐烂分解过程中β-柠檬醛的释放量变化不明显,蓝藻腐烂水样中二甲基三硫的最大释放量出现在第7或第8天,二甲基二硫在第4天出现最大释放量,二甲基硫在蓝藻腐烂时释放在第8或第9天出现最大值。实际水样中的二甲基三硫的最大浓度为2 344.79 ng/L,远远超过嗅阈值。[结论]2007年5月底贡湖湾的污水团是大量蓝藻堆积腐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衍生污染物 蓝藻腐烂 释放规律 太湖贡湖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