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水温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剩余产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谢恩阁
陈新军
汪金涛
雷林
吴洽儿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1-77,共7页
-
基金
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业务支持服务体系项目(20190100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NFSC31702343,NSFC41876141)
-
文摘
水温是影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4–2015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渔业数据和其栖息地环境数据,包括1月产卵场(28°~35°N,125°~130°E)和9月索饵场(31°~38°N,128°~132°E)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量的影响,对该模型的各项指标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当年的资源量及渔获量主要受索饵场SST影响,而产卵场SST对其当年渔获量影响不显著。由此建议在今后对产卵场SST因子是否对次年的渔获量及资源量产生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渔业管理部门也应根据每年海洋环境状况确定其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
-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
海表面温度
剩余产量模型
产卵场
索饵场
-
Keywords
winterfishes of Todarodes pacificus
SST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spawning ground
feeding ground
-
分类号
S931.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