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太平洋战争后日汪对上海保险市场的监控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兰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5-61,共7页
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占领整个上海,接管了英美等国保险公司,追随而来的日本保险公司则妄图攫夺、控制上海的保险市场。汪伪政府也相机而动,对1942年开始出现的上海保险市场的混乱状态进行了监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占领整个上海,接管了英美等国保险公司,追随而来的日本保险公司则妄图攫夺、控制上海的保险市场。汪伪政府也相机而动,对1942年开始出现的上海保险市场的混乱状态进行了监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汪控制上海保险市场的图谋最终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后 日本 汪伪政府 上海 保险市场 保险法 保险业法 保险中介 监督管理 保险监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四强”地位的认知与因应
2
作者 肖如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对美国扶持中国成为“四强”之一极为抵触。为了应对中国“四强”地位所带来的挑战,英国将美、苏两国与中国区别对待,否认中国的“四强”地位;强调英、美、苏三国在战时和战后重建中的领导作用,批评国民党军队的腐...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对美国扶持中国成为“四强”之一极为抵触。为了应对中国“四强”地位所带来的挑战,英国将美、苏两国与中国区别对待,否认中国的“四强”地位;强调英、美、苏三国在战时和战后重建中的领导作用,批评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与抗战不力,宣扬先击败德国,再“拯救”中国;在予以中国一定援助的同时,却又在暗中支持“揭露”中国真相,并用国共关系牵制国民党政权。英国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期间中英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了英国在对华政策中的殖民主义和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英国 中英关系 “四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侵华日军在华北的政策调整及其暴行
3
作者 刘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4,共11页
太平洋战场和我国华北敌后战场的联动关系、日方扫荡与中方反扫荡的互动关系,是学界有待进一步深挖的重要课题。通过考证日方的各类侵略计划、比照中日双方的战史资料可以看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华北日军曾根据局势的变化对其侵略... 太平洋战场和我国华北敌后战场的联动关系、日方扫荡与中方反扫荡的互动关系,是学界有待进一步深挖的重要课题。通过考证日方的各类侵略计划、比照中日双方的战史资料可以看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华北日军曾根据局势的变化对其侵略政策进行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此种调整非但没有收缩战线或采取守势,反而进一步加紧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同时,为充实其重要物资和战略资源以推动东南亚及太平洋方面的侵略,日军行动还进一步体现出了浓烈的掠夺性质。1942年上半年,日军先后对山西、河北的根据地发动扫荡,其间隐匿包围、掠夺摧毁,“三光政策”骤然升级。对此,中方军民立刻作出反应,采取高度重视、觅机反制、发动群众、发展民兵等相应对策,不仅成功完成了反扫荡任务,亦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敌后 华北 日军 太平洋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华制华”方针的强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耀洲 邢丽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以华制华”是日本侵华过程中采用的一个基本方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进一步有所强化 ,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傀儡政权、组织伪军扫荡抗日根据地、掠夺战略物资等方式与手段 。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日本 "以华制华"方针 侵华过程 傀儡政权 汪伪政权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宣传:媒介与受众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睿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70,共13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专门负责进行国内外宣传的官方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对华宣传项目。它主要利用新闻报刊、非新闻类出版物、图片展、电影和广播等媒介,针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宣传,并对沦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专门负责进行国内外宣传的官方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对华宣传项目。它主要利用新闻报刊、非新闻类出版物、图片展、电影和广播等媒介,针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宣传,并对沦陷区的日本军队进行心理战,其目的是在鼓舞中国士气和促进中美关系的同时,改变中国人对自身、对美国以及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依靠美国政府在战时中国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战争信息署的对华宣传活动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战争信息署 对华宣传 中美关系 美国新闻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前后中苏美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云若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6期68-75,共8页
一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和秘密附属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矛头直指苏联和各国共产党。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采取谨慎态度,竭力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一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和秘密附属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矛头直指苏联和各国共产党。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采取谨慎态度,竭力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苏联援华 太平洋战争 反共产国际协定 苏德战争 斯大林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中国抗日战争 罗斯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澳大利亚对英关系的调整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新 王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2-88,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澳英传统关系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澳英关系的裂痕。因为澳大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到外部入侵的威胁 ,澳洲大陆本土也遭到轰炸 ,澳大利亚不得不从传统的澳英联盟关系转向澳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澳英传统关系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澳英关系的裂痕。因为澳大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到外部入侵的威胁 ,澳洲大陆本土也遭到轰炸 ,澳大利亚不得不从传统的澳英联盟关系转向澳美联盟。而这时英国已经衰弱不堪。显然 ,澳英作为两个不同国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澳大利亚 对外关系 太平洋战争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中的缅甸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跃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67-70,共4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缅甸民族主义者在独立问题上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 ,选择了联日反英的独立道路 ,扮演了引狼入室的角色 ,英帝国在危难之机 ,仍顽固推行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 ,酿成缅甸的陷落 ,中美英印联军和缅甸国民起义军为收复...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缅甸民族主义者在独立问题上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 ,选择了联日反英的独立道路 ,扮演了引狼入室的角色 ,英帝国在危难之机 ,仍顽固推行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 ,酿成缅甸的陷落 ,中美英印联军和缅甸国民起义军为收复缅甸作出了贡献 ,由于英国把重返缅甸视为英帝国的延续 ,使英军参战具有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缅甸战场 民族主义 国民军 英国 殖民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人离散群体的战争记忆——以东南亚华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侨批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惠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9,共13页
太平洋战争前后,东南亚华人离散群体(华侨)中的战争亲历者、受害者及幸存者写给中国家人、亲友的跨国书信是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中"来批"的一部分。这些侨批书写华人离散者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遭遇,记录了个体华侨的战争体验,... 太平洋战争前后,东南亚华人离散群体(华侨)中的战争亲历者、受害者及幸存者写给中国家人、亲友的跨国书信是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中"来批"的一部分。这些侨批书写华人离散者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遭遇,记录了个体华侨的战争体验,保存了他们对战争的叙述与情感,反映了国际大事件对华人离散群体生命的深刻影响及其适应,体现了战争对华人离散群体生命、财产、心理、家庭及其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东南亚华侨对太平洋战争的战争体验与鲜活、丰富、深刻的战争记忆,是华人离散群体与东南亚国家华族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侨批显示,太平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东南亚华侨生活与情感的转变,促使跨国书信内容、情感表达及书写风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记忆 太平洋战争 侨批(华人跨国书信) 华侨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兴平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77-83,共7页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定了其总体战略——先欧后亚,即“德国第一”的战略。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规划了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即在太平洋战场以守为主,逐步反攻,待欧洲战争结束后,全面实施反攻。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是成功的。美军在战争...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定了其总体战略——先欧后亚,即“德国第一”的战略。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规划了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即在太平洋战场以守为主,逐步反攻,待欧洲战争结束后,全面实施反攻。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是成功的。美军在战争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战略思想如航空母舰为主的战略,“越岛进攻”战略,潜艇袭击战略等,作为对美军总体战略的补充和完善,对美军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 美军 太平洋战争 总体战略 以航空母舰为主的战略 “越岛进攻”战略 潜艇袭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工业展览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培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3,共6页
从1933年香港举办第一次工业展览会,直到2009年香港举行第四十四届工业展览会,香港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已有76年了。香港的工业展览会最早是由百货公司和女青年会发起,由于展期短和规模小,影响有限。直到1938年,香港厂商借助内地国货运动... 从1933年香港举办第一次工业展览会,直到2009年香港举行第四十四届工业展览会,香港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已有76年了。香港的工业展览会最早是由百货公司和女青年会发起,由于展期短和规模小,影响有限。直到1938年,香港厂商借助内地国货运动的声势,参考了先前在香港和新加坡举行国货展览会的经验,成功地举办了首次较大规模的"香港中国货品展览会"。工业展览会不仅有助于宣传国货,同时更可提高国货的质量,甚至使业界团结,对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展示了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香港 工业展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权参战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东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1-203,共3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参加了所谓"大东亚战争",是因为在北非阿拉曼战役德国失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了重大起色,而日本也在中途岛海战、所罗门等海战中惨败,日本政府开始整合周边力量,在中国沦陷区动员更多的人力、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参加了所谓"大东亚战争",是因为在北非阿拉曼战役德国失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了重大起色,而日本也在中途岛海战、所罗门等海战中惨败,日本政府开始整合周边力量,在中国沦陷区动员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拉拢汪伪政权从各方面"协助"日军作战,汪伪政府对日本政府战胜英美抱侥幸心理,企图通过参战提高其国际地位,"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占一席位"。汪伪政府还幻想通过参战与日本讨价还价,实现他们企盼已久的"统一"目标,提高所谓"独立自主"地位,谋取更多的国内利益。而日本则给其一系列诱惑条件,迎合汪伪政府的企图,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汪伪政府 参战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媒介管制与媒介功能“让位”--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灾害新闻报道研究
13
作者 高昊 金莲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以日本东南海大地震(1944)和三河地震(1945)两次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报纸和广播对地震的报道情况分析,得知媒体对这两次地震未能展开详细、深入的报道,媒介在灾害中应发挥的功能让位于战争宣传需要。结合两次地震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得... 以日本东南海大地震(1944)和三河地震(1945)两次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报纸和广播对地震的报道情况分析,得知媒体对这两次地震未能展开详细、深入的报道,媒介在灾害中应发挥的功能让位于战争宣传需要。结合两次地震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得出媒介对于灾害事件功能失灵的原因在于受当时媒体管控体制限制的结论。相关新闻检阅史料,有力地佐证了在强有力的媒介管制体系之下,媒体面对灾害事件的发生"让位"功能,完全成为服务于战争的舆论工具,揭示出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媒体报道的军国主义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东南海地震 三河地震 媒介功能 媒介管制 军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太平洋战争不可避免性
14
作者 杨宁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军部 日美关系 日本法西斯 不可避免性 内阁 谈判 统治集团 对外战略 海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与中国的大国地位
15
作者 隋淑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4,共6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国民政府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美国对中国作用的重视,这些因素使中国取得了大国的地位。尽管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有其局限性,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国民政府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美国对中国作用的重视,这些因素使中国取得了大国的地位。尽管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有其局限性,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积极意义。即使取得了大国地位,也并不表明在大国关系中就能够获得平等地位。在世界历史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平等的大国。中国大国地位的取得源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而这一无形的精神因素又是最不稳定最易消失的。中国内部本身两个政权、两个军队、两个战场的存在就更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只有如此认识中国的大国地位,方可解释中国在战争中作为一个大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中国 大国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划分战区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美英争霸
16
作者 李怀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4,共6页
太平洋战争期间,尽管美英两国结成同盟抗击日本的侵略,但是两国仍然追逐帝国主义目的。从划分作战区域来看,美英的矛盾十分尖锐,各自顾及战时和战后利益。美英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无可取代的重大贡献,其宗旨仍然... 太平洋战争期间,尽管美英两国结成同盟抗击日本的侵略,但是两国仍然追逐帝国主义目的。从划分作战区域来看,美英的矛盾十分尖锐,各自顾及战时和战后利益。美英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无可取代的重大贡献,其宗旨仍然是维护、争夺区域霸权和世界霸权。把握这一历史线索,才能理解二战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及迂回曲折的进程,才能理解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战区划分 美英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在东南亚失利的原因
17
作者 何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9-742,共4页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在东南亚战场节节失利,一度被日本赶出了东南亚。此举震惊世界,也震惊英美朝野。究其原因,是英美荷长期绥靖日本、以民为敌、无心抵抗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英美荷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外交政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全 栾雪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81,共7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忙于应付对德战争无暇东顾,停止了对华援助,国民党遂冷却了抗战爆发以来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将其寻求外援的对象转向美英两国,美英为加强中国抗战也对国民党进行了巨额援助,国民党与美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忙于应付对德战争无暇东顾,停止了对华援助,国民党遂冷却了抗战爆发以来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将其寻求外援的对象转向美英两国,美英为加强中国抗战也对国民党进行了巨额援助,国民党与美英关系迅速升温,借此国民党积极开展了谋求大国地位和修约外交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国民党 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永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韩永利“先欧后亚”战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940年春德国闪击西北欧所导致的欧亚局势的巨大变化。由于美国战略制订者仅从美国自身利益和安全以及追求目标着眼,至使该战略在其原则... “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韩永利“先欧后亚”战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940年春德国闪击西北欧所导致的欧亚局势的巨大变化。由于美国战略制订者仅从美国自身利益和安全以及追求目标着眼,至使该战略在其原则与具体计划之间存在不小差异,重点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欧后亚”战略 太平洋战争 战争爆发 战略计划 美国远东政策 日本南进 战略原则 中国战场 军事战略 反法西斯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
20
作者 藤原彰 解莉莉 张惠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9-85,共7页
我的报告想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论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太平洋战争与日中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是日中战争的延伸。第二,在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的意识中,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依然存在着解决日中战争的重大课题。... 我的报告想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论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太平洋战争与日中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是日中战争的延伸。第二,在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的意识中,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依然存在着解决日中战争的重大课题。作为实例,举出1942年进攻重庆作战的设想。第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中国的战争依然在日本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实例,举出1944、1945年的打通大陆作战。第四,在中国战场上的体验,是日本人的战场体验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今天,这也是日本人对战争认识上的重要问题。一、作为侵略中国延伸的太平洋战争许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战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1年12月以后,日本同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战争,即太平洋战争。而且认为1931年以侵略中国东北为开端的日本同中国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战争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争 战争爆发 作战计划 日本人 战争指导 日本陆军 进攻 重大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