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詭辭”以見義——論《太史公自序》的書寫策略 |
程蘇東
|
《岭南学报》
|
2019 |
2
|
|
2
|
《史记·太史公自序》与司马迁的子学 |
李昕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21 |
0 |
|
3
|
再从“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人才观 |
邱伯桃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96 |
0 |
|
4
|
试论《史记》人物传记的价值取向 |
陈友冰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5
|
《史记》中为何没有史官传记 |
赵建军
|
《阴山学刊》
|
2009 |
0 |
|
6
|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史记·货殖列传》 |
陶礼天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7
|
|
7
|
都云良史苦,谁解其中痴?——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谈 |
刘琴
|
《教师》
|
2016 |
0 |
|
8
|
论司马迁的历史变化观 |
何世华
|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9
|
浅谈《史记》的讽刺艺术 |
何旭光
李毅凌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0
|
《史记》中李广悲剧形象分析 |
张振元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3 |
0 |
|
11
|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辨正 |
修建军
|
《管子学刊》
|
1999 |
2
|
|
12
|
“文革”后中国作家自传写作的局限与可能 |
韩松刚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3
|
设计合乎中国经验的学术评价制度 |
锺兴永
|
《云梦学刊》
|
2013 |
0 |
|
14
|
谈目录的形成 |
张安珍
|
《图书馆界》
|
1985 |
0 |
|
15
|
从“诵古文”、“南游”“北涉”到“仕为郎中”——司马迁生年及其与当时儒林关系的再探索 |
苏诚鉴
|
《贵州文史丛刊》
|
1989 |
0 |
|
16
|
《尚书》述略 |
钱宗武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89 |
3
|
|
17
|
试评《陈胜传》对《陈涉世家》的改动 |
樊琪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4 |
0 |
|
18
|
政事之纪——《尚书》导读 |
于凯
黄爱梅
|
《政工学刊》
|
2015 |
0 |
|
19
|
司马迁立身行事及其它 |
罗芳松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20
|
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
赵志成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