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洋
吕俊平
+2 位作者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1002,共12页
水体营养元素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水体中不同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也是评价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太原汾河蓄水区9个样点浮游植物和各项水环境及营养元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期间发现(1)该流域蓝藻和绿藻...
水体营养元素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水体中不同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也是评价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太原汾河蓄水区9个样点浮游植物和各项水环境及营养元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期间发现(1)该流域蓝藻和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即构成了以蓝-绿藻门为主要的浮游群落。平水期与丰水期优势种均以蓝藻门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主,其丰度分别占平水期和丰水期藻细胞总数的42.95%和59.24%。叶绿素a含量随地理位置变化明显,中下游显著高于上游。(2)太原汾河蓄水区水质均达到富营养状态。由于太原汾河蓄水区沿途的生活垃圾、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汾河中总氮、总磷等指标偏高,最终导致整个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或中度富营养状态。(3)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总氮、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磷可能是该地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汾河蓄水区
浮游植物
营养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原汾河蓄水区2014年丰水期叶绿素的时空变化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吕虹瑞
吕俊平
+4 位作者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程革
张建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8-1286,共9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汾河蓄水区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变化范围为5.83—181.00 mg/m^3,各采样点7月的叶绿素含量...
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汾河蓄水区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变化范围为5.83—181.00 mg/m^3,各采样点7月的叶绿素含量整体较高,S8河段(南中环桥-祥云桥)具有最大值181.00 mg/m^3,而S1河段(柴村桥下)平均含量仅10.60 mg/m^3。叶绿素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氮磷比及pH相关性显著。P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盐、水文气象状况以及水体光合作用强度都是影响汾河蓄水区水环境的因素,其中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影响更为显著。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的空间分布差异小,但相对多度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样点之间以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汾河蓄水区
叶绿素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对一些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婷
张旭芳
+4 位作者
冯佳
谢树莲
程革
张建民
连耀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4,61,共4页
2012年6月至10月,对太原汾河景区8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及气温、水温、DO、COD Cr和COD Mn等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以7月份较高,各点变化幅度和高峰出现时间不同,下游端较上游端...
2012年6月至10月,对太原汾河景区8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及气温、水温、DO、COD Cr和COD Mn等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以7月份较高,各点变化幅度和高峰出现时间不同,下游端较上游端浮游藻类生长旺盛;(2)各采样点6~8月份温度较高,9月初开始明显下降。DO、COD Cr和COD Mn的变化反映出8月份时,多数样点水体污染相对较重;(3)多数样点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与气温、水温、COD Cr和COD Mn呈正相关,而与DO呈负相关。总体分析,温度和COD Cr的变化与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关系更密切。针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水质现状,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其水质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细胞密度
理化指标
太原汾河蓄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洋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机构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1002,共12页
基金
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603D321001
201603D321008)
文摘
水体营养元素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水体中不同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也是评价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太原汾河蓄水区9个样点浮游植物和各项水环境及营养元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期间发现(1)该流域蓝藻和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即构成了以蓝-绿藻门为主要的浮游群落。平水期与丰水期优势种均以蓝藻门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主,其丰度分别占平水期和丰水期藻细胞总数的42.95%和59.24%。叶绿素a含量随地理位置变化明显,中下游显著高于上游。(2)太原汾河蓄水区水质均达到富营养状态。由于太原汾河蓄水区沿途的生活垃圾、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汾河中总氮、总磷等指标偏高,最终导致整个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或中度富营养状态。(3)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总氮、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磷可能是该地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关键词
太原汾河蓄水区
浮游植物
营养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Fenhe water storage area
phytoplankton
nutrient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原汾河蓄水区2014年丰水期叶绿素的时空变化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吕虹瑞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程革
张建民
机构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8-1286,共9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20130313010-4)
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15091004-0102)资助~~
文摘
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汾河蓄水区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变化范围为5.83—181.00 mg/m^3,各采样点7月的叶绿素含量整体较高,S8河段(南中环桥-祥云桥)具有最大值181.00 mg/m^3,而S1河段(柴村桥下)平均含量仅10.60 mg/m^3。叶绿素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氮磷比及pH相关性显著。P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盐、水文气象状况以及水体光合作用强度都是影响汾河蓄水区水环境的因素,其中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影响更为显著。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的空间分布差异小,但相对多度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样点之间以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太原汾河蓄水区
叶绿素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Keywords
Taiyuan Fenhe water reserve area
Chlorophyl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rrel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对一些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婷
张旭芳
冯佳
谢树莲
程革
张建民
连耀俊
机构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4,61,共4页
基金
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3010-4)资助
文摘
2012年6月至10月,对太原汾河景区8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及气温、水温、DO、COD Cr和COD Mn等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以7月份较高,各点变化幅度和高峰出现时间不同,下游端较上游端浮游藻类生长旺盛;(2)各采样点6~8月份温度较高,9月初开始明显下降。DO、COD Cr和COD Mn的变化反映出8月份时,多数样点水体污染相对较重;(3)多数样点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与气温、水温、COD Cr和COD Mn呈正相关,而与DO呈负相关。总体分析,温度和COD Cr的变化与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关系更密切。针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水质现状,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其水质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细胞密度
理化指标
太原汾河蓄水区
Keywords
phytoplankton
cells density
physicochemical factor
Taiyuan Fenhe impounding regions
分类号
Q145.21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刘洋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原汾河蓄水区2014年丰水期叶绿素的时空变化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吕虹瑞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程革
张建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对一些环境因子的响应
王婷
张旭芳
冯佳
谢树莲
程革
张建民
连耀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