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补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新朋
-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文化研究院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5,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敦煌
吐鲁番文献蒙书残片研究"(Y20112012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敦煌吐鲁番童蒙读物对比研究"(12JCTQ02YB)
-
文摘
关于敦煌文献中的《太公家教》残片的辨识,笔者有《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一文发表,该文以《俄藏敦煌文献》为重点调查对象,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8件。此后笔者在调查《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甘肃藏敦煌文献》等敦煌文献时又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6件,另有《俄藏敦煌文献》之Дх3111号和Дх4251号2件,本文即对这8件藏品略作介绍,并就其与已认定的《太公家教》写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关键词
敦煌蒙书
太公家教残片
叙录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敦煌本《太公家教》的传播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展现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朱凤玉
-
机构
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92,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童蒙文化史研究”(16ZDA121)。
-
文摘
《太公家教》是敦煌文献中写本最多的家教类蒙书,一直以来深受关注,论著篇章多达数十种。其内容为梳理经典要义并改写成琅琅上口的韵语短句,同时集录当时社会流行的足以发人深省的谚语,展现雅俗融合的"格言谚语体"特色。因其易于接受、便于口传、利于记忆因而广泛流传,影响久远。本文特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文词教林》《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变文、蒙书的援引以及在《太公家教》基础上改写创作的通俗训诫诗一卷本《王梵志诗》入手,考见其在敦煌社会的接受与影响。又从吐鲁番文书及吐蕃文《太公家教》写本残卷、唐代长沙窑瓷器遗存所见的字句题词及典籍记述等,亦可考知其在敦煌以外的流传与影响的情况;说明此蒙书具有传承性、变异性与集体性的特色,彰显出传统蒙书的社会价值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意义,也开阔童蒙文化研究的另一视野。
-
关键词
太公家教
蒙书
格言谚语
长沙窑
俗文化
-
Keywords
Taigong Jiajiao
textbooks
proverbs and sayings
Changsha porcelain
folk literature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礼记》与日常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杨华
-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3,239,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21)。
-
文摘
日常生活史研究旨在揭示生活细节背后的制度,与礼制研究殊途同归。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对“三礼”等经学材料关注不够。《礼记》中包含丰富的日常生活史内容,记载着古人一天的生活安排、一生的人生节律和一年的时令行事,正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记忆。在《礼记》中,《曲礼》篇尤其重要,其内容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自汉代以来《曲礼》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童蒙教育,汉唐之间存在少儿诵读《曲礼》的传统。后来唐代的《太公家教》和清代的《弟子规》接续了这个传统,都有大量直接袭自《曲礼》的内容。这些从少儿时代就口诵心惟的生活规范,影响人的一生乃至整个民族的日常生活。
-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史研究
《礼记》
《曲礼》
《太公家教》
《弟子规》
-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