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
1
作者 贺晓天 黄海涛 +5 位作者 俎新许 张焕 何鹏 刘朝阳 赵亚南 李福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9-1800,共12页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属碱性、准铝质岩,里特曼指数σ为3.86~5.10,K_(2)O+Na_(2)O=9.14%~10.35%,钾钠比为0.93~1.0,A/CNK=0.76~0.93,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a、Ba、C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f、Zr等高场强元素;(La/Yb)_(N)=11.72~13.90,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Nb、Ta负异常,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δEu=1.00~1.59。[n(^(87)Sr)/n(^(86)Sr)]_(i)=0.705065,ε_(Nd)(t)=1.93,源区可能为上地幔。结合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浆源区为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Ⅰ型花岗岩 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 大兴安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