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世强 杨汝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36-1440,共5页
本文介绍了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技术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该技术引入的各种误差的成因以及对成像的影响 ,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本文为系统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系统的成像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方位多波束(MAB)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dpca)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移对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命端 郭际明 +1 位作者 郑勇波 许承权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13,共3页
介绍GP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移的改正方法,采用商用精密单点定位软件P3计算并分析BlockⅡA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移对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给出高精度GPS数据处理中关于GP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改正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卫星天线 相位中心 偏移 精密单点定位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雷达相位中心偏移天线系统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龚耀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4-27,共4页
本文分析了机载雷达相位中心偏移天线(DPCA)系统的杂波相关矩阵,讨论了系统的最佳改善因数以及系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机载雷达 MTI 相位中心 偏移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自适应天线相位中心评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立勋 庞晶 +1 位作者 陈华明 王飞雪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1,共5页
自适应天线在波束形成过程中会引起天线相位中心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用波束的自适应天线相位中心评估方法。该方法分为三步:设置天线的可用波束门限;在干扰来向均匀分布下,得到天线可用波束门限内相位方向图集合;利用最小... 自适应天线在波束形成过程中会引起天线相位中心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用波束的自适应天线相位中心评估方法。该方法分为三步:设置天线的可用波束门限;在干扰来向均匀分布下,得到天线可用波束门限内相位方向图集合;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相位方向图集合进行拟合得到自适应天线的平均相位中心变化量。运用该方法对四种典型的四元阵相位中心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自适应天线相位中心性能进行评估。另外,通过设置适当的可用波束门限,可以提高自适应天线的相位中心性能。算法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GNSS高精度自适应天线阵型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自适应天线 可用波束率 平均相位中心偏移 平均相位中心变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盛超 潘树国 +2 位作者 赵涛 曽攀 黄砺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0,共5页
利用厂商模型、MGEX模型和ESA模型对BD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结果表明,3种模型对BD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均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方向提升1~2 cm,高程方向定位精度由1 dm提升为厘米级,ESA模型优于另外两种模型。利用GPS接收机天线相... 利用厂商模型、MGEX模型和ESA模型对BD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结果表明,3种模型对BD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均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方向提升1~2 cm,高程方向定位精度由1 dm提升为厘米级,ESA模型优于另外两种模型。利用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值对BD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其精度改善情况随天线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水平方向精度影响为毫米级,高程方向与天线类型有关,精度影响最大可达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 天线相位中心变化 模型改正 精密单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天线的双基地DPCA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娟 王盛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87-1690,共4页
该文给出了双基地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的空间几何模型,从接收信号模型入手分析了双基地DPCA技术的杂波抑制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文章指出,双基地DPCA技术要求天线间隔D,脉冲重复频率PRF以及载机速度Va三者严格满足条... 该文给出了双基地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的空间几何模型,从接收信号模型入手分析了双基地DPCA技术的杂波抑制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文章指出,双基地DPCA技术要求天线间隔D,脉冲重复频率PRF以及载机速度Va三者严格满足条件:D=m?Va/PRF(m是一正整数),这跟单基地情况下是一致的;当约束条件不能满足时,杂波的抑制效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 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 杂波抑制 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线布阵的MIMO雷达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怀军 粟毅 黄春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3-1208,共6页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具有潜在的对空中目标实时成像能力。论文首先建立了MIMO雷达观测信号模型,结合等效相位中心近似,以MIMO雷达对空中目标成像为目的提出一种天线布阵方式。基于这种布阵方式,...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具有潜在的对空中目标实时成像能力。论文首先建立了MIMO雷达观测信号模型,结合等效相位中心近似,以MIMO雷达对空中目标成像为目的提出一种天线布阵方式。基于这种布阵方式,推导出适用于MIMO雷达的修正距离偏移成像算法。最后对布阵方式的合理性和成像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成像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天线 雷达成像 等效相位中心 距离偏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A和干涉技术的SAR动目标检测 被引量:23
8
作者 郑明洁 杨汝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25-1530,共6页
通过分析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和干涉处理的优点和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三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地面运动目标进行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出动目标,还能够精确估计动目标参数,即确定出动目标的真实位置和运动速度,... 通过分析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和干涉处理的优点和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三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地面运动目标进行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出动目标,还能够精确估计动目标参数,即确定出动目标的真实位置和运动速度,然后对动目标聚焦成像。该文方法简单,运算量小,通过计算机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a 干涉 动目标检测 合成孔径雷达 SAR 相位中心偏置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DPCA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27
9
作者 郑明洁 杨汝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29-143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多孔径SAR动目标检测和成像的特点 ,改进了传统的移位相位中心天线 (DPCA)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采用两孔径检测时 ,通过图像的插值和配准 ,在图像域实现动目标检测 ,消除了传统DPCA方法必须满足的限制条件 ;增加孔径数目 ,不仅... 本文分析了多孔径SAR动目标检测和成像的特点 ,改进了传统的移位相位中心天线 (DPCA)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采用两孔径检测时 ,通过图像的插值和配准 ,在图像域实现动目标检测 ,消除了传统DPCA方法必须满足的限制条件 ;增加孔径数目 ,不仅能够检测动目标 ,还能够估计出动目标参数 ,对动目标聚焦成像 ,并且消除盲速 .文章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数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相位中心天线(dpca) 多孔径 动目标检测和成像 图像插值和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A和多分辨分析的SAR微弱运动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力宝 许稼 +1 位作者 向家彬 彭应宁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43-2847,共5页
图像域偏移相位中心天线(DPCA)方法可显著抑制双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静止杂波,但对消处理后的剩余杂波和噪声仍可严重影响微弱目标检测性能。该文提出采用二维多分辨分析在DPCA处理后图像域进一步抑制干扰,显著改善了SAR微弱运动目... 图像域偏移相位中心天线(DPCA)方法可显著抑制双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静止杂波,但对消处理后的剩余杂波和噪声仍可严重影响微弱目标检测性能。该文提出采用二维多分辨分析在DPCA处理后图像域进一步抑制干扰,显著改善了SAR微弱运动目标的检测性能。数值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对杂波和噪声二种干扰成分的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运动目标 小波变换 图像插值和配准 偏移相位中心天线 多分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单元DPCA在机载相控阵雷达AMTI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凤凤 郭汉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0,共3页
二单元偏置相位中心天线技术 (DPCA)在机载相控阵雷达自适应动目标指示 (AMTI)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原理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讨论。文中主要提出了将二单元DPCA应用到机载相控阵雷达的具体方法和实验步骤 ,针对接收数据是M×N矩阵的情况 ... 二单元偏置相位中心天线技术 (DPCA)在机载相控阵雷达自适应动目标指示 (AMTI)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原理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讨论。文中主要提出了将二单元DPCA应用到机载相控阵雷达的具体方法和实验步骤 ,针对接收数据是M×N矩阵的情况 ,分析了数据降维变换的具体过程 ,并从仿真结果中得到有效性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单元dpca 机载相控阵雷达 AMTI 二单元偏置相位中心天线 自适应动目标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非侧视相控阵天线的机载动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幼权 倪晋麟 +1 位作者 王德纯 张光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1,共4页
分析并给出了一种可适用于非侧视相控阵天线的机载动目标检测方法。在实际工程条件下 ,与传统的DPCA技术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这种动目标干涉检测方法适应性更强、性能更好。
关键词 机载动目标检测 非侧视相控阵天线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GPS组合导航下机载PD雷达DPCA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杨勇 张文明 +2 位作者 赵晶 王雪松 肖顺平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2期166-171,179,共7页
惯导测速误差随着时间逐渐积累,积累误差会导致载机运动补偿失效,从而使得DPCA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对载机速度进行测量,能大大提高载机测速精度,有利于DPCA检测低速动目标。在建立雷达回波信号模型... 惯导测速误差随着时间逐渐积累,积累误差会导致载机运动补偿失效,从而使得DPCA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对载机速度进行测量,能大大提高载机测速精度,有利于DPCA检测低速动目标。在建立雷达回波信号模型和INS/GPS组合导航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机载PD雷达背景,仿真分析了惯导系统、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各自的测速精度以及不同测速精度下的DPCA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惯导测速时,测量精度较低,DPCA在此精度下不能检测低速动目标;采用INS/GPS组合导航测速时,测量精度较高,DPCA在此精度下能够检测出低速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系统(INS) 全球定位系统(GPS) 组合导航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通道DPCA的SAR-GMTI杂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肖洋 高贵 +1 位作者 周石琳 邹焕新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技术(DPCA)作为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技术的特殊形式,在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示(SAR-GMTI)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杂波抑制的能力直接决定了GMTI的性能,传统的复图像域DPCA技术对于地杂波抑制能力有限,特别是...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技术(DPCA)作为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技术的特殊形式,在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示(SAR-GMTI)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杂波抑制的能力直接决定了GMTI的性能,传统的复图像域DPCA技术对于地杂波抑制能力有限,特别是广泛分布着强散射静止地物的城市区域。该文利用干涉相位对DPCA幅度进行非线性加权,提出了一种加权DPCA杂波抑制方法,该方法降低了通道间残差相位对DPCA杂波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杂波抑制能力上优于传统DPC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 合成孔径雷达(SAR) 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 杂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A的机载SAR动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英 李景文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提出了在机载SAR模式下应用三孔径DPCA技术对地面慢速运动目标进行检测与定位的方法、从回波模型入手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DPCA条件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得到理想的主瓣杂波抑制效果和良好... 提出了在机载SAR模式下应用三孔径DPCA技术对地面慢速运动目标进行检测与定位的方法、从回波模型入手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DPCA条件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得到理想的主瓣杂波抑制效果和良好的测速定位性能。本文最后给出由于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而导致DPCA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该方法的检测、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SAR 目标检测 目标定位 dpca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 合成孔径雷达 杂波抑制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A的机载SAR-MTI系统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英 李景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031-2034,共4页
基于DPCA技术的机载SAR MTI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会导致DPCA条件不满足 ,从而引起系统杂波抑制性能下降 .本文基于插值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该运动误差的补偿方法 .本文从回波模型入手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 ,从理... 基于DPCA技术的机载SAR MTI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会导致DPCA条件不满足 ,从而引起系统杂波抑制性能下降 .本文基于插值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该运动误差的补偿方法 .本文从回波模型入手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给出了运动补偿方法及其实现方法 .该补偿方法的精度主要取决于雷达平台速度的估计精度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经典的运动参数估计方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 ,提高SAR MTI系统性能的稳定性 ,由于降低了对硬件系统的要求 ,这种方法在工程上易于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动目标检测(MTD)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前向阵雷达的三通道斜视SAR-GMTI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佳佳 周芳 +2 位作者 孙光才 邢孟道 保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现有的基于前向阵雷达的SAR-GMTI方法主要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而STAP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实现。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前向阵雷达的斜视SAR-GMTI新方法。文中建立了基于前向阵雷达的三通道斜视SAR-GMTI体制下的运动目标... 现有的基于前向阵雷达的SAR-GMTI方法主要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而STAP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实现。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前向阵雷达的斜视SAR-GMTI新方法。文中建立了基于前向阵雷达的三通道斜视SAR-GMTI体制下的运动目标回波信号模型,利用等效分析建立了该模型与传统三通道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模型的联系。通过改进的DPCA技术,实现该体制下的动目标检测、测速和定位。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的DPCA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阵雷达 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GMTI) 斜视模式 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始数据域的星载双通道SAR-GMTI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飞 毛士艺 +1 位作者 袁运能 玉振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105-2110,共6页
提出了两种原始数据域的双通道SAR-GMTI实现方法.DPCA-Radon方法可以完成无杂波情况下的运动目标检测和估计,DPCA-Frft-ATI方法可以完成受杂波“污染”运动目标的检测和径向速度估计,该方法提高了信杂比,提高了目标检测和估计性能,优于... 提出了两种原始数据域的双通道SAR-GMTI实现方法.DPCA-Radon方法可以完成无杂波情况下的运动目标检测和估计,DPCA-Frft-ATI方法可以完成受杂波“污染”运动目标的检测和径向速度估计,该方法提高了信杂比,提高了目标检测和估计性能,优于通常的原始数据域方法,也优于图像域的方法,并且可实现运动目标的聚焦以及图像域的重新定位.仿真结果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运动目标指示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 沿航迹向干涉 分数阶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CW SAR动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淑敏 李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9期120-123,共4页
借鉴发射调频三角波信号构建双通道回波数据的思想,结合DPCA技术,对机载单天线FM-CWSAR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在常规FM-CWSAR成像过程中可忽略的RVP项,在杂波对消时会引起严重通道相位失配,导致动目标检测失败,因此,在分析FM-CW... 借鉴发射调频三角波信号构建双通道回波数据的思想,结合DPCA技术,对机载单天线FM-CWSAR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在常规FM-CWSAR成像过程中可忽略的RVP项,在杂波对消时会引起严重通道相位失配,导致动目标检测失败,因此,在分析FM-CWSAR动目标检测原理的同时,重点研究了RVP对动目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并给出补偿方法。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证实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调频连续波(FM-CW) 天线相位中心偏置(dpca) 天线 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微动目标检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昌利 胡丽娜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5-370,共6页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环境变化比较剧烈或者载机飞行不稳时噪声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号时频分析和逆Radon变换的微动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对振动目标回波信号作DPCA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时频分析,提取微动目标的微...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环境变化比较剧烈或者载机飞行不稳时噪声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号时频分析和逆Radon变换的微动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对振动目标回波信号作DPCA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时频分析,提取微动目标的微多普勒特征;最后对时频分析后的信号进行逆Radon变换,估计振动目标参数。干涉信号的微多普勒频率表现为正弦函数的形式,逆Radon变换对正弦信号聚焦但对噪声不聚焦,整个系统所需回波信噪比使用时频分析时低得多。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微动目标 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 RADON变换 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