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理”与“人欲”的较量——《红楼梦》中的李纨悲剧意蕴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建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7-30,44,共5页
李纨作为封建贵族之家的一个青春寡妇,在严酷的"存理灭欲"的封建礼制下,封建宗法社会千方百计地要把她塑造成"恪守封建礼节之完人",而李纨却自始至终燃烧着青春生命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情"与&q... 李纨作为封建贵族之家的一个青春寡妇,在严酷的"存理灭欲"的封建礼制下,封建宗法社会千方百计地要把她塑造成"恪守封建礼节之完人",而李纨却自始至终燃烧着青春生命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情"与"礼"、"天理"与"人欲"的较量中,李纨的行为语言昭示着:正常人欲的强大力量和美好人性的不可战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纨与礼完 天理人欲 人性的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及其与朱熹理欲论之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乐爱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3,共8页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来自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且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有三:其一,朱熹讲"性即理",既讲人之性又讲物之性,并且认为人、物之性都是禀赋天理而来;与此不同,王阳明讲"心即理&q...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来自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且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有三:其一,朱熹讲"性即理",既讲人之性又讲物之性,并且认为人、物之性都是禀赋天理而来;与此不同,王阳明讲"心即理",以为天理即人之道心,人之良知。其二,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首先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格物致知",然后"为善以去恶",从而"克尽己私,复还天理";与此不同,王阳明反对朱熹所谓"即物而穷其理"之说,认为"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是就心上讲求,"存天理"只在于"去人欲"。其三,朱熹认为,"存天理"与"灭人欲"是先后不同且又相互统一的两种工夫;与此不同,王阳明认为,"去人欲"与"存天理"是同一的,"去得人欲,便识天理",并且特别强调去除人欲。然而,他们都讲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去除人欲,因而又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理欲观的价值义蕴
3
作者 刘兴邦 《船山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问题是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朱熹理学思想讨论的主要问题。天理与人欲关系讨论的中心是社会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社会伦理道德与社会物质利益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朱熹天理人欲关系的讨论,以揭示朱熹对社会群...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问题是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朱熹理学思想讨论的主要问题。天理与人欲关系讨论的中心是社会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社会伦理道德与社会物质利益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朱熹天理人欲关系的讨论,以揭示朱熹对社会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社会伦理道德与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积极主张和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伦理道德 群体利益 《朱子语类》 社会物质利益 天理人欲 个体利益 天理人欲 物质生活 物质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理欲观及其哲学基础探析
4
作者 吴远 《船山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1-11,共11页
(一)天理即人欲 天理、人欲之辨,是宋明理学家(特别是程朱一系理学家)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但程朱理学在此问题上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是严分天理、人欲,把天理、人欲分为二截,倡“存天理、灭人欲”。此一观点受到陆王一系心学家的尖... (一)天理即人欲 天理、人欲之辨,是宋明理学家(特别是程朱一系理学家)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但程朱理学在此问题上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是严分天理、人欲,把天理、人欲分为二截,倡“存天理、灭人欲”。此一观点受到陆王一系心学家的尖锐批评。陆王心学在此问题上强调合天理、人欲为一,主张天理即人欲。如果从理论思辨的角度说,天理、人欲问题至陆王心学已告一段落。但是,应该看到,陆王倡天理即人欲的理论基础是“心一元论”,把天理与人欲最终都统一到“心”之上。这种思想后来又遭到不少思想家的反对,其中,能够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对这种思想进行较深刻、系统的分析和批判的,当推明清之际的哲学家王船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读四书大全说》 哲学基础 本体论 思维模式 天理人欲 《张子正蒙注》 体用关系 程朱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理欲观——试论胡宏对魏了翁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鞠巍 王小丁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79-81,共3页
胡宏的"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理欲观与正统理学有很大不同。在处理天理与人欲问题上,他主张两者共同处于同一生命体之中,不能截然分开,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结合点,不能完全摒弃人欲。这种思想对湖湘后学—魏了翁... 胡宏的"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理欲观与正统理学有很大不同。在处理天理与人欲问题上,他主张两者共同处于同一生命体之中,不能截然分开,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结合点,不能完全摒弃人欲。这种思想对湖湘后学—魏了翁有深刻影响。魏了翁不仅坚持了此观点,而且应用于实践之中,体现出鲜明的湖湘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天理人欲 同体异用 同行异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的“理欲”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望衡 《船山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5,23,共6页
关键词 王夫之 程朱理学 《读四书大全说》 宋明理学 关系 “理” “礼” 天理人欲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栻与宋代理学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方鹿 《船山学报》 1988年第2期89-92,共4页
张栻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与当时众多的学者互相辩难,对于哲学和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南宋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地位不容忽视。一、确立了集众家之长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在... 张栻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与当时众多的学者互相辩难,对于哲学和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南宋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地位不容忽视。一、确立了集众家之长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南轩学案》)。这个学派,由胡宏开创,而张栻集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宋代理学 张拭 宋元学案 南轩文集 湖湘学派 城南书院 李侗 居敬穷理 天理人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与湖南文化传统
8
作者 刘兴邦 《船山学刊》 CSSCI 1993年第2期33-44,共12页
湖南自宋代以来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主要理论特色是非正宗、非异端的理学倾向。它启始于南宋初年的湖湘学派、中经王夫之的承传和发展、到近代实现了创造性的转换。
关键词 湖南文化 民族主义思想 湖湘学派 理论特色 南宋初 “经世致用” 张子正蒙注 王朝聘 天理人欲 自然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篇》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逊 《船山学报》 1987年第2期35-40,共6页
王船山在《读四书大全说》的《孟子篇》 (以下简称“本篇”)中,发挥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有的是撇开后儒的种种曲解、误解,恢复了孟学的原貌,而更多的是通过传孟、注孟,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他自己说的“六经责我开生面”“本篇”... 王船山在《读四书大全说》的《孟子篇》 (以下简称“本篇”)中,发挥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有的是撇开后儒的种种曲解、误解,恢复了孟学的原貌,而更多的是通过传孟、注孟,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他自己说的“六经责我开生面”“本篇”对程朱有关孟学的论述或注释,有所推崇,但也指出程朱特别是朱熹注孟太“疏略”甚至存在“差错”,或者“带些呆气”,“永得立言之旨”。如果说,船山平时是“修正程朱”,(嵇文甫语)那么“本篇”却主要是批判程朱。兹分述如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 王船山 不忍人之心 天理人欲 不忍人之政 离娄 公孙丑上 无恶 援之以手 思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理学范畴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德胜 宋洁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探索了朱熹理学中无极、太极、阴阳、理、气、天理、人欲、混沌、社会秩序、格物致知、阴阳互根、理道、义理象数、理一分殊、性体分用等范畴,并把这些范畴按照朱文公之意串联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理学的"范畴之网&qu... 本文探索了朱熹理学中无极、太极、阴阳、理、气、天理、人欲、混沌、社会秩序、格物致知、阴阳互根、理道、义理象数、理一分殊、性体分用等范畴,并把这些范畴按照朱文公之意串联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理学的"范畴之网",以探索理学的本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主观逻辑范畴之网 客观逻辑自然体系之网 无极与太极 天理人欲 混沌和有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学派与南宋浙东学派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汉民 《船山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形成于湖南衡山、长沙一带的地域性理学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胡、张等理学家创办或主持了碧泉、岳麓等书院,从而形成了“
关键词 南宋浙东学派 湖湘学派 理学学派 胡安国 张栻 天理人欲 永嘉学派 南轩文集 张拭 南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从“仁”演变为“理”的思维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兴尚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2-45,共4页
“仁”是孔子古典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的“仁”,是当时社会“血缘·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宗法思想的素朴的哲学概皤。“仁”的观念贴近实际人伦生活,是一种道德的理想,所以,“仁”为核心的古典儒学是“重贤哲学”,这与... “仁”是孔子古典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的“仁”,是当时社会“血缘·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宗法思想的素朴的哲学概皤。“仁”的观念贴近实际人伦生活,是一种道德的理想,所以,“仁”为核心的古典儒学是“重贤哲学”,这与古希腊的“重智哲学”有较大区别。这种关心人际伦理道德的古典儒学比较平易随俗、富有较强浸染力,它曾渗透于昔日实际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府第、还是寻常百姓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道德 丧斯文 朱子 天命之性 仁者爱人 天理人欲 天理 二程 《朱子语类》 性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13
作者 王焕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28,共4页
新中国成立40余年来,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探讨曾走过较大弯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这方面的研究、探讨步入正轨。10多年来,特别是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本着“双百”方针,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成绩显著... 新中国成立40余年来,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探讨曾走过较大弯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这方面的研究、探讨步入正轨。10多年来,特别是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本着“双百”方针,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成绩显著。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嘉 儒家思想 孔子 主义 几个问题 研究中 孟子 “理” 天理人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建设刍议
14
作者 吕绍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4-68,共5页
就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六个问题,同时表达了一些个人看法,如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为自己”、职业道德的提法不妥等等。
关键词 道德建设 道德范畴 为人民服务 有道德的人 孔子 职业道德 天理人欲 传统道德 高尚的人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义轻利”辨析
15
作者 张锡金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著作中,人们批判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观点时,大都指出,“这是一种封建禁欲主义思想”。笔者是赞同的。但是,在追根探源的过程中,把朱熹的观点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义利之辨”,认为“理欲之辨”是“义利之辨”... 在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著作中,人们批判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观点时,大都指出,“这是一种封建禁欲主义思想”。笔者是赞同的。但是,在追根探源的过程中,把朱熹的观点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义利之辨”,认为“理欲之辨”是“义利之辨”的继续和发展,并断言孔子是这种思想的始作俑者,这就不敢苟同了。讲到孔子的义利观,一般都引用他这样的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由此得出孔子把义和利看成是对立的结论。其实,这有点牵强附会。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作阶级的区分,有时是作道德上的区分。上述一语,则把“义”和“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义轻利 朱熹 天理人欲 孔子 义利观 义利之辨 董仲舒 主义 天理 中国古代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生万物由来远 地载群伦自古尊——赵德发农民小说创作述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荣林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赵德发 农民 《中篇小说选刊》 《缱绻与决绝》 天理人欲 《青烟或白雾》 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心堂读书答问
17
作者 周逸 《船山学报》 193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问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与小用、何以辨之答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问尧舜与汤武之处事如何、答尧舜以天下与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下而无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无大事我不能大则以、事、为、大。而处、... 问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与小用、何以辨之答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问尧舜与汤武之处事如何、答尧舜以天下与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下而无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无大事我不能大则以、事、为、大。而处、之、也、难问小人义士君子三者之用心其同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君子 人义 问学 天理人欲 以道 仲尼 人能 针功 舆人 顺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