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吕斌 刘煜晨 +2 位作者 杨海恩 胡家瑞 高党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127,共8页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M对P-AASL进行了表征,通过DSC、光学接触角测试仪、表面张力仪、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m(P-AASL)∶m(石油磺酸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界活性和洗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ASL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相对分子质量为14027,多分散指数为1.157;P-AASL在水溶液中为分散均匀的球状胶束,平均粒径为141.7 nm,多分散指数为0.136;P-AASL水溶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62 g/L,最低表面张力为33.4 mN/m;质量分数0.3%的P-AASL水溶液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10^(–1)mN/m,将油湿性天然岩心的水接触角降至40°以下;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将原油和水界面张力降至1×10^(–3)mN/m,洗油效率可达7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界面张力 复配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2
作者 刘子龙 王馨 +2 位作者 黑艳晓 刘月亮 王敬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氧基数为7和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NP9)为原料,通过磺烷基化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O7、AESO9、NPSO7、NPSO9),产率均在70%左右,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耐盐性、耐温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ESO7、NPSO7溶液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7.16、28.67 mN/m,低于AESO9、NPSO9的。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4种表面活性剂展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能,表面张力均保持稳定。随温度升高,AESO9、NPSO9乳状液的析水率较AESO7、NPSO7的略大,在温度为60~80℃下4种质量浓度为10 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油按体积比1∶1所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改性后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能得到显著优化。AESO7、AESO9与α-环糊精(α-CD)按复配比为1∶2得到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不同温度下,相较于单一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能提升约10%,同时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其表面张力亦保持稳定,展现出优良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 耐温耐盐 Α-环糊精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O_2泡沫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章杨 张亮 +3 位作者 黄海东 牛保伦 王其伟 任韶然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其中N-NP-15c和N-NP-21c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NP-15c-H和N-NP-21c-H为新合成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基团为聚氧乙烯基,阴离子基团为磺酸基。利用高温高压搅拌式可视化泡沫仪,对表面活性剂进行... 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其中N-NP-15c和N-NP-21c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NP-15c-H和N-NP-21c-H为新合成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基团为聚氧乙烯基,阴离子基团为磺酸基。利用高温高压搅拌式可视化泡沫仪,对表面活性剂进行高温高压和高盐条件下的CO2泡沫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CO2泡沫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起泡剂浓度、矿化度、Ca2+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实验结果表明,N-NP-15c-H的起泡性能最好,抗温达125℃。在起泡剂质量分数0.7%、压力10 MPa、矿化度(NaCl)50 g/L、125℃时,泡沫的起泡体积和半衰期分别为81.6 mL和10.8 min。随着起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大,CO2泡沫的起泡体积和半衰期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加量为0.7%;高温和高矿化度(高Ca2+浓度)都不利于CO2泡沫的稳定;压力升高则能显著提高CO2泡沫的性能,压力由5 MPa增至12 MPa时,泡沫起泡体积由87.9 mL增至165.8 mL,半衰期由34.5 min增至295.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 CO2泡沫 高压 CO2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沈明 郭荣 +1 位作者 刘正铭 刘天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603-1607,共5页
有机酸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浊点的影响与酸的亲水性能、空间效应及其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有关。直链一元酸的加入均使浊点下降,且酸的碳链越长影响越大。直链二元酸对TritonX-100浊点下降的影响小于直... 有机酸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浊点的影响与酸的亲水性能、空间效应及其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有关。直链一元酸的加入均使浊点下降,且酸的碳链越长影响越大。直链二元酸对TritonX-100浊点下降的影响小于直链一元酸,且碳原子数nc<6时,使得浊点略有升高;nc≥6时,使得浊点下降。由于空间位阻作用,支链酸和取代酸使TritonX-100浊点降低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 有机酸 表面活性 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 被引量:66
5
作者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使用相图法评价了4 种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耐盐能力,且随氧乙烯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最强。结合相图、浊点和Krafft 点的变化综合分析了非... 使用相图法评价了4 种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耐盐能力,且随氧乙烯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最强。结合相图、浊点和Krafft 点的变化综合分析了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耐盐性能增强的原因,认为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亲水基团是耐盐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离子型 离子型 耐盐性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热力学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文祥 栾和鑫 +2 位作者 丁伟 于涛 曲广淼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9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温度升高不利...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9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温度升高不利于胶束化,且标准熵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下降趋势,标准焓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增大趋势;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焓熵补偿温度均在(307±2)K范围内,基本不随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联接链增长或氧乙烯结构单元数目的增加,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提高,随温度的升高,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下降;临界胶束浓度的对数与联接链长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 胶束化 热力学 熵驱动 焓熵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热力学性质(Ⅱ)——醇类的原子数和活性剂的氧乙烯基团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郝策 石彩云 +3 位作者 陈宗淇 肖贵世 宋聚渭 程德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357-136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甲苯和醇所组成的微乳液,发现醇的烃链上碳原子数直接与热力学函数成线性关系,氧乙烯基团数与自由能、焓以及熵的对数值亦成线性关系。这些结果对研究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很有意义。
关键词 微乳液 离子型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石油污染的清除 被引量:6
8
作者 龙绛雪 傅海燕 +2 位作者 高攀峰 李岱霖 陈振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7-1280,1326,共5页
为了研究鼠李糖脂与化学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清除土壤石油污染的效果,以吐温和司盘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各单组分的胶束浓度,进而考察鼠李糖脂浸膏与4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复配比例,并对... 为了研究鼠李糖脂与化学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清除土壤石油污染的效果,以吐温和司盘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各单组分的胶束浓度,进而考察鼠李糖脂浸膏与4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复配比例,并对其模拟石油污染土壤的清除石油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二元复配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比单一组分的清除石油效果好,添加少量的鼠李糖脂可大幅度降低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清除石油效果明显提高。当0.3 g/L鼠李糖脂与4.0 g/L司盘60复配、固液比为1∶20(m/V,g∶mL),水浴为70℃时,复配体系对石油的去除率达到79.64%,2次清洗对石油的去除率可提高到8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发酵浸膏 离子型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去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研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红丽 欧阳五庆 +1 位作者 王俊 申进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9,共5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聚乙二醇400单硬脂酸酯(PEG400MS),聚氧乙烯脂肪酸酯(LAE-9),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0(EL-60)和烷基糖苷(APG)等为表面活性剂,以甘油、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聚乙二醇400单硬脂酸酯(PEG400MS),聚氧乙烯脂肪酸酯(LAE-9),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0(EL-60)和烷基糖苷(APG)等为表面活性剂,以甘油、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等因素对微乳形成区大小及微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等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各配方微乳的粒径均在100 nm以下,符合微乳的粒径要求,AEO-7/IPM/水,EL-40/IPM/水,EL-40/span80/IPM/水以及EL-40/span80/IPM/液体石蜡/水4种微乳体系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药物和化妆品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微乳 微乳稳定性 微乳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小君 袁荣鑫 郁燕萍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9,84,共5页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蓖麻油和聚乙二醇(PEG)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一种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蓖麻油用量、PEG400用量、亲水单体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蓖麻油和聚乙二醇(PEG)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一种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蓖麻油用量、PEG400用量、亲水单体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蓖麻油)∶n(TDI)∶n(PEG400)=1∶9∶11时,采用先加入蓖麻油,然后滴加TDI,最后加入PEG的加料方式,能够合成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对该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试,所制得的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PU-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 650,其临界胶束浓度约为27 g/L,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44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水性聚氨酯 蓖麻油 聚乙二醇 甲苯-2 4-二异氰酸酯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石元昌 吴佑实 张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1,75,共4页
以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蓖麻油、聚乙二醇和甲醇为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该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表面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约... 以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蓖麻油、聚乙二醇和甲醇为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该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表面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10-3mol/L,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可达30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离子型表面活性 4 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红外光谱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对非离子型壳聚糖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金石 张启凤 +2 位作者 徐桂云 陈国华 孙明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四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粘均分子量分别为4.00×105,1.09×105,7.15×104和3.42×104)为原料,先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分别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得相应的水溶性衍生物——羟丙基壳聚糖(HPCHS),再进一步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 以四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粘均分子量分别为4.00×105,1.09×105,7.15×104和3.42×104)为原料,先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分别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得相应的水溶性衍生物——羟丙基壳聚糖(HPCHS),再进一步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反应制得相应的功能性壳聚糖衍生物——非离子型壳聚糖表面活性剂,即(2-羟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HDP-HPCHS)。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HDP-HPCHS产物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表面活性,且其表面活性随分子量的改变而呈规律性变化。在实验分子量范围内,HDP-HPCH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随其分子量的降低而减小;其临界胶束浓度呈现先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大后又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壳聚糖 表面活性 分子量 (2-羟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KI-I_2分光光度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天然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成建 曾清如 +2 位作者 杨海君 钟宁 何谈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介绍了测定水体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K I-I2分光光度法,并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 I-I2溶液为显色剂的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好,检测线性范围宽,酸稳定性好,大部分盐类和土壤腐殖酸对测定的干... 介绍了测定水体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K I-I2分光光度法,并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 I-I2溶液为显色剂的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好,检测线性范围宽,酸稳定性好,大部分盐类和土壤腐殖酸对测定的干扰小。利用K I-I2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 rij35、B rij30、Triton X-100在天然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KI—I2分光光度法 天然吸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妙青 卢建军 李文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微乳液 动态光散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硅氧烷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艳飞 宋海香 +1 位作者 王芳 张艳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梅钦 丁波 +1 位作者 郑晓宇 李明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的优良表面活性,使之有望作为三次采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用界面张力仪及HAAKERS600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25℃下,氧乙基数(EO数)分别为8,10,12的3种非离子型Gemini... 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的优良表面活性,使之有望作为三次采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用界面张力仪及HAAKERS600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25℃下,氧乙基数(EO数)分别为8,10,12的3种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8-NP-8、10-NP-10及12-NP-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为:0.99,0.15和0.032 mmol/L;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cmc值受电解质的影响较小;氧乙基数为12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使亲水及亲油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明显降低,水润湿性增强;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呈现出牛顿流体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流变性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艳丽 黄国清 +1 位作者 孙兴丽 肖军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本文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乳化剂,辣椒红色素(PRP)为油相,高速均质分散形成PRP乳状液。以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麦芽糊精(MD)、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蔗糖脂肪酸酯(SE)、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和卵磷脂(... 本文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乳化剂,辣椒红色素(PRP)为油相,高速均质分散形成PRP乳状液。以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麦芽糊精(MD)、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蔗糖脂肪酸酯(SE)、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和卵磷脂(PC)五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SPI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占SPI质量分数分别为1%DATEM、0.8%SE、6%MD、6%PC、8%SSOS均提高了SPI的乳化性能,其中添加1%DATEM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SPI的乳化性能,使其乳化活性达到了719.92cm-1,乳化稳定性仍保持较好,为1.03。因此添加适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SPI的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 辣椒红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IS)对反刍动物瘤胃生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卫东 席冬梅 毛华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8期12-15,共4页
作者综述了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60、吐温80和SOLFA-850)在反刍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添加0.05%和0.10%的吐温80,显著提高了体外混合瘤胃微生物培养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大麦葡聚糖酶等胞外酶的总产量(P<... 作者综述了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60、吐温80和SOLFA-850)在反刍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添加0.05%和0.10%的吐温80,显著提高了体外混合瘤胃微生物培养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大麦葡聚糖酶等胞外酶的总产量(P<0.05),胞外和胞内果胶酶的总产量不受影响。吐温60也能促进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不过需要较高的浓度水平。SOLFA-850能极显著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P<0.01)。添加吐温80显著促进瘤胃内非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而对纤维分解菌的生长影响不大。添加SOLFA-850能增加总可计数菌的数量,但不影响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吐温80也能显著增加瘤胃内真菌和原虫的数量。瘤胃灌注吐温80或SOLFA-850能增加瘤胃pH、氨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和奶牛产奶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至少可归结为:①增加酶的释放量和/或增强酶的活性;②促进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今后可能成为一种新型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瘤胃微生物 瘤胃生态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支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清洗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焦艳军 +2 位作者 唐春凌 何张涵 方申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1-657,共7页
采用一系列(8种)中链支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长链碳酰基-L-苯丙氨酸单甲基聚乙二醇酯(记为Rn-L-MPEGm,n为烷基碳数,m为合成时所用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清洗石油污染土壤。清洗实验结果表明,R12-L-MPEG1000的清洗性能最佳。... 采用一系列(8种)中链支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长链碳酰基-L-苯丙氨酸单甲基聚乙二醇酯(记为Rn-L-MPEGm,n为烷基碳数,m为合成时所用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清洗石油污染土壤。清洗实验结果表明,R12-L-MPEG1000的清洗性能最佳。含油率20.35%土壤的最佳清洗条件为:R12-L-MPEG1000加入量2.5%(w),固液比1∶4,50℃下以400 r/min的转速搅拌水洗40 min。在此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2.29%,土壤残油率仅为1.57%。通过研究原油乳化性能和原油吸附热力学,并将R12-L-MPEG1000与主链分子结构相似的OP-10进行比较,推断出R12-L-MPEG1000清洗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为滚落-乳化机制和吸附-顶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中链支化离子型表面活性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20
作者 于秀芳 张洪林 +2 位作者 薛美玲 辛寅昌 陈宗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58-1861,共4页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由正十六烷/正己醇/水/烷基聚氧乙烯醚组成的微乳液中水的状态,对微乳液中水的模式对热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解释.在微乳液具有异常流变性的水油比范围内,测定了体系在负触变性状态恢复期间的热效应.
关键词 热焓 微乳液 离子型 表面活性 微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