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弯曲河道河工模型研究前沿与进展
- 1
-
-
作者
赵连军
常奥
韩沙沙
马东方
赵占超
-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治理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6,33,共7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6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109086)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U2243219)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HKY-JBYW-2022-03)。
-
文摘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发现,理想河道模型对天然河道做了高度概化,可概括为基于圆弧与直线组合、正弦派生曲线和Kinoshita派生曲线设计的三类弯道模型。理想河道模型具有普适性,在揭示一般规律和机理等河流泥沙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较为适用。天然河道模型以实际河道为原型并遵循一定的相似原理,主要包括比尺模型和自然模型两类。比尺模型是原型河道按照一定几何比尺缩放后的物理模型,与原型之间满足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适用于原型河道水沙输移、河道冲淤、河床演变等的反演和模拟;自然模型则是通过控制流量大小、流量过程等水流条件,以及河床组成、河床比降等河道边界条件,塑造出的与原型河床形态相似的模型小河,在河型演变相关研究中较为适用。两类天然河道模型与原型河道均具有相似性,可为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直接参考。总的来说,理想河道模型与天然河道模型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研究需求选择不同模型类型。
-
关键词
河工模型
弯曲河道
水沙运动
理想河道模型
天然河道模型
-
Keywords
river engineering model
meandering channel
water-sediment movement
idealized river model
natural river model
-
分类号
TV149.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