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烃源岩不同热模拟方式下气体碳同位素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磊 郑伦举 +1 位作者 黄海平 宁传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8,138,共9页
我国海相烃源岩普遍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现有的烃气碳同位素指标不能直接应用于判识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因类型以及进行油气源对比。利用云南禄劝Ⅱ_(1)型低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开展了不同热模拟方式下的系列热解生烃实验,对收集... 我国海相烃源岩普遍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现有的烃气碳同位素指标不能直接应用于判识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因类型以及进行油气源对比。利用云南禄劝Ⅱ_(1)型低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开展了不同热模拟方式下的系列热解生烃实验,对收集的气体产物进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热演化阶段,干酪根碳同位素值随成熟度变化不大,而甲、乙烷碳同位素值均随成熟度增加先变轻再变重,具有相似的演变特征,在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明显小于其母质干酪根碳同位素值,在过成熟阶段,乙烷碳同位素变重的趋势明显加快,甚至大于其母质干酪根的碳同位素值,呈现出“煤型气”特征,故单纯地采用甲、乙烷碳同位素值来判识天然气类型时需要慎重;②在成熟度相同时,半封闭—半开放体系模拟实验所得气体碳同位素值相比封闭体系模拟实验的要轻,这指示同一烃源岩排出烃气所形成的常规天然气藏,其烃气碳同位素值与滞留在源内的页岩气碳同位素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显示出似乎“不同源”的特征,在利用碳同位素模版或回归公式开展气源对比时也需要注意;③两种热模拟方式下、同一种烃源岩在全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值总是比乙烷的要小,这表明由单一烃源岩直接供气形成的常规天然气藏,不会发生甲、乙烷碳同位素的“倒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生排烃模拟 天然气碳同位素 天然气判识 油气源对比 烃源岩 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同位素现场检测技术分析致密油气充注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北斜坡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慈兴华 张焕旭 +6 位作者 牛强 朱地 康淑娟 胡建 张立生 张家政 何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7,共8页
研究油气充注对于寻找勘探目标和落实井位部署都十分重要。为此,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北斜坡为例,选择盐斜233井、永斜932井及盐22井区开展现场碳同位素检测工作,并基于全新的碳同位素测量仪器在钻井现场获取的大量碳同位素数据,比对该... 研究油气充注对于寻找勘探目标和落实井位部署都十分重要。为此,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北斜坡为例,选择盐斜233井、永斜932井及盐22井区开展现场碳同位素检测工作,并基于全新的碳同位素测量仪器在钻井现场获取的大量碳同位素数据,比对该区生产井天然气的碳同位素数据、组分数据,结合烃源岩演化、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储层沉积环境与物性特征,分析天然气在单井的充注特征和区域上的充注范围,探讨利用碳同位素现场检测手段来判识油气充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盐斜233井沙四纯下亚段发生了深层油气的充注,天然气为深层原油裂解气与本地烃源岩热裂解气的混合气;②永斜932井沙三、四段天然气为本地烃源岩的热裂解气,但个别井段存在着深层天然气充注;③盐22井区油藏伴生气碳同位素值在该区中部重两侧轻、南重北轻,与储层物性分布特征一致,反映高成熟天然气的充注受储层物性控制;④盐22井区原油为本地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而天然气则是在本地原油伴生气基础上存在着深层高成熟产物的充注。结论认为:①民丰洼陷北斜坡西北向存在着一个高成熟油气充注区,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②碳同位素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提供大量连续的立体碳同位素数据,可以快速分析油气充注特征、判断油气来源与成因,为油气开发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碳同位素 现场检测 致密油气 油气充注 气源 油气成因 渤海湾盆地 民丰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自源型天然气聚集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李伟 涂建琪 +1 位作者 张静 张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利用地球化学与气源对比等理论与方法,分析该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特征,探讨马家沟组自源型天然气聚集规律与潜力。研究认为加里东期古隆起东侧、环盐洼区马家沟组发育规模有效...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利用地球化学与气源对比等理论与方法,分析该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特征,探讨马家沟组自源型天然气聚集规律与潜力。研究认为加里东期古隆起东侧、环盐洼区马家沟组发育规模有效烃源岩,源自马家沟组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的天然气是奥陶系气藏的主要贡献者。奥陶系马家沟组不仅发育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也发育内幕白云岩颗粒滩储集层,且二者分布广泛,均能成为有利储集体。马家沟组天然气以自源型油型气为主,表现为自生自储、近源聚集的特征,只在局部地区存在上生下储的天然气聚集区。同时,提出环盐洼周边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具有大规模天然气生成与聚集的有利条件,具备大面积自生自储天然气聚集的优势,靖边气田以西、以北与以南的古隆起前缘洼陷区是未来奥陶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烃源岩 油型气 天然气聚集 天然气碳同位素 天然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被引量:64
4
作者 赵孟军 卢双舫 李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共4页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整体偏干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天然气主要表现为湿气 ,前缘隆起地区则主要为凝析气。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的δ13 C2 、δ13 C3 和δ13 C4明显偏重 ,具有典型腐殖型天然气的特征 ,主...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整体偏干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天然气主要表现为湿气 ,前缘隆起地区则主要为凝析气。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的δ13 C2 、δ13 C3 和δ13 C4明显偏重 ,具有典型腐殖型天然气的特征 ,主要属于陆相腐殖型干气和陆相腐殖型湿气。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主要源自三叠系、侏罗系湖相烃源岩 ,且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大于三叠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天然气组分 天然气碳同位素 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永庶 周飞 +3 位作者 王波 曾旭 张静 张小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发育独特的古近系-新近系高原咸化湖相烃源岩。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在南翼山、黄瓜峁、开特米里克、英中和扎哈泉等中深层获得了重要发现,发现多个天然气藏。但是该区的天然气来源存在较大争议... 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发育独特的古近系-新近系高原咸化湖相烃源岩。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在南翼山、黄瓜峁、开特米里克、英中和扎哈泉等中深层获得了重要发现,发现多个天然气藏。但是该区的天然气来源存在较大争议,是否存在深层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影响着对该地区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以及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在综合分析大量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以及伴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条件,取得以下3点认识:(1)与其他地区不同,乙烷碳同位素不能作为鉴别柴西地区高成熟咸化湖相天然气类型的主要指标;(2)柴西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E32)和上干柴沟组(N1)咸化湖相烃源岩,主要为油型气,几乎不存在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3)柴西地区天然气成藏具有就近成藏的特点,横向短距离运移,垂向晚期调整。并指出烃源岩埋深大、成熟度高的区域,如英东、黄瓜峁-开特米里克和南翼山-油墩子地区,是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型气 煤型气 天然气碳同位素 天然气类型 柴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涛 杨永才 王建新 《海洋石油》 CAS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近几年东非大陆边缘盆地(坦桑尼亚盆地、鲁武马盆地)海域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气田,可采储量达38000×10^8 m^3。为了了解气田的地球化学成因,研究了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即坦桑尼亚盆地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裂谷期和马达加斯加... 近几年东非大陆边缘盆地(坦桑尼亚盆地、鲁武马盆地)海域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气田,可采储量达38000×10^8 m^3。为了了解气田的地球化学成因,研究了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即坦桑尼亚盆地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裂谷期和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三期构造演化。其中,马达加斯加裂谷期形成了下侏罗统-中侏罗统局限海相优质烃源岩烃源岩,其生、排烃期在早白垩晚期-渐新世。该文详细分析了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特征,探讨了天然气的成熟度,判识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认为深水区天然气为高成熟-过成熟油型气,天然气成熟度Ro处于1.2%~2.6%之间,与侏罗统-中侏罗统烃源岩成熟度相匹配。因此,认为天然气的气源为下-中侏罗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盆地 天然气组分 天然气碳同位素 油型气 优质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与运聚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俊章 蒋爱珠 +7 位作者 施和生 孙永革 庞雄 张志琳 龙祖烈 张永东 柴平霞 施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1,共7页
应用天然气分子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技术,对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和运移聚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田有效气源区为白云主洼东部斜坡带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沉积烃源层,现今埋深(从海底计算)范围介于4 600~6 000 m;该气田属于阶... 应用天然气分子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技术,对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和运移聚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田有效气源区为白云主洼东部斜坡带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沉积烃源层,现今埋深(从海底计算)范围介于4 600~6 000 m;该气田属于阶段性累积聚气,成藏时间较晚,有效充注期在8~0Ma,目前仍处于有效充注阶段。这一新认识对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LW3—1气田 天然气分子同位素生成动力学 有效气源区 运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