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对渤海M油气田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程艳 黄泾 +2 位作者 李支文 王玉 郭晓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49,57,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包括3种动力学抑制剂与3种阻聚剂在内的6种低剂量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对渤海M油气田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注质量浓度为10~50 g/L时,3种动力学抑制剂ISP501、HY-2和HY-3对该油气田原油破乳脱水基本没有影...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包括3种动力学抑制剂与3种阻聚剂在内的6种低剂量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对渤海M油气田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注质量浓度为10~50 g/L时,3种动力学抑制剂ISP501、HY-2和HY-3对该油气田原油破乳脱水基本没有影响,仅使油水界面变差,但同时使用破乳剂AP-10能明显改善油水界面;3种阻聚剂HY-4、HY-5和HY-6对该油气田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程度与阻聚剂的分子结构类型有关,HY-4没有影响,HY-6有加重油水乳化的趋势,HY-5在水相产生大量絮状物,同时使用破乳剂AP-10作用也不大。动力学抑制剂ISP501和HY-3在渤海M油气田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原油处理合格,外排污水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原油破乳脱水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井集输系统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以川东地区高含硫气井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德芬 侯梅 +1 位作者 徐立 何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82,共5页
高含硫气井因H2S含量较高,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较高,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在冬季生产过程中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为此,分析了高含硫气井集输系统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原因,在现有集输系统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结... 高含硫气井因H2S含量较高,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较高,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在冬季生产过程中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为此,分析了高含硫气井集输系统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原因,在现有集输系统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边界条件,提出了高含硫气井集输系统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措施:井筒加注防冻剂或解堵剂;清洗井底脏物和天然气水合物;站场设备采用水套炉和电伴热加热,应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材料进行绝热保温;集输管线加注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进行集输系统适应性改造;合理控制计量温度;制订合理的清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井 集输系统 天然气水合物 冰堵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绝热保温 适应性改造 清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气田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郑伟 郭新军 +3 位作者 李同川 王立明 聂文军 赵秀羽 《油气井测试》 2015年第3期65-67,78,共3页
松南气田因CO2含量较高,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较高,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在冬季生产过程中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为此,分析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井集输系统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原因,在现有集输系统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 松南气田因CO2含量较高,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较高,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在冬季生产过程中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为此,分析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井集输系统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原因,在现有集输系统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边界条件,提出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井集输系统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措施:清洗井底脏物和天然气水合物;站场设备采用水套炉和电伴热加热,应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材料进行绝热保温;集输管线加注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完善外输气管线加药流程;合理控制单井气管输温度;制定合理的清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二氧化碳气井 集输系统 天然气水合物 冰堵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氨基酸抑制四氢呋喃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韧 李锐 +3 位作者 张凌 孙金声 孙慧翠 史晓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88,共7页
亲水性氨基酸作为新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抑制剂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但其对水合物形成影响的内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并且对于其与其他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KHIs)复配的协同抑制机理的认识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基于四... 亲水性氨基酸作为新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抑制剂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但其对水合物形成影响的内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并且对于其与其他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KHIs)复配的协同抑制机理的认识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基于四氢呋喃(THF)水合物的形成模拟实验,厘清了甘氨酸、L-精氨酸及其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配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多种实验方法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甘氨酸对水分子具有较强的扰动作用,使其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添加量为1.0%时抑制效果为最佳;②L-精氨酸对水分子具有较强的束缚作用,使其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在较低添加量的范围内,其对水合物形成的抑制性随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强;③亲水性氨基酸与PVP复配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当抑制剂添加总量为1.0%时,甘氨酸与PVP K90复配的协同抑制能力更强。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新型水合物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亲水性氨基酸 甘氨酸 L-精氨酸 聚乙烯吡咯烷酮 四氢呋喃水合物 机制与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纳对CO_(2)水合物动力学形成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申小冬 邵子越 +4 位作者 唐宇航 钟杨 刘欢 张银德 王兴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4-160,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影响深海油气钻探和集输过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发高效、经济、环保的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是天然气水合物防治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抑制深海油气钻井和集输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采用恒温恒容法,在...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影响深海油气钻探和集输过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发高效、经济、环保的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是天然气水合物防治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抑制深海油气钻井和集输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采用恒温恒容法,在实验温度273.25 K、初始压力3.5 MPa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搅拌状态及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配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对CO_(2)水合物动力学形成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PVP和CMC-Na都可以抑制CO_(2)水合物的生长速率,但相同浓度下,CMC-Na对CO_(2)水合物的抑制效果远高于PVP,并且增加浓度可以促进其抑制效果;(2)PVP对CO_(2)水合物的抑制效果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3)CO_(2)水合物在搅拌条件下的生长速率远高于静止状态,开启磁力搅拌可有效促进其生长速率;(4)CMC-Na与PVP复配不具有协同抑制CO_(2)水合物的效果,甚至抑制性能会恶化。结论认为,PVP主要通过吸附干扰CO_(2)水合物晶体生长,而CMC-Na则通过传质阻碍抑制气液接触,其具体的抑制机理有待于后期系统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改性纤维素 PVP CMC-Na 动力学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传质调控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