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西部砂岩天然气大规模聚集机制与成藏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伟 王雪柯 +3 位作者 张本健 陈竹新 裴森奇 于志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8-678,共11页
中国中西部大型含油气盆地中天然气大规模富集区具有多种特殊的聚集机制与不同的成藏效应。以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典型含油气盆地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地层埋藏演化、气藏基本特征、流体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中西部大型含油气盆地中天然气大规模富集区具有多种特殊的聚集机制与不同的成藏效应。以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典型含油气盆地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地层埋藏演化、气藏基本特征、流体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喜马拉雅期以来隆升剥蚀所产生的构造抽吸、泥岩吸水、水溶气脱溶、流体封存等地质作用都能形成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并能形成不同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效应。如:大面积的构造抽吸作用与流体封存作用有利于区域性超高压流体的赋存及大规模超高压气田的形成;低砂地比地层中产生的泥岩吸水作用有利于区域性低压、无水气藏等大气区的发育;大面积厚层砂岩中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不仅能形成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而且地层水侧向运移产生的水溶气脱溶,会产生区域性有规律的天然气同位素分馏效应,即天然气水溶气运移距离越远,所聚集形成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盆地 天然气大规模聚集机制 构造抽吸作用 泥岩吸水作用 水溶气脱溶作用 流体封存作用 天然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区域性超压特征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伟 谢武仁 王雪珂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近20年来持续发现大型、超大型气田,其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成藏机理却众说纷纭,尤其是地层超压如何有效促进大气田形成的机理已经成为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为此,基于实测地层压力与钻井液密度等开展了地层压力系数与视地层压力... 四川盆地近20年来持续发现大型、超大型气田,其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成藏机理却众说纷纭,尤其是地层超压如何有效促进大气田形成的机理已经成为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为此,基于实测地层压力与钻井液密度等开展了地层压力系数与视地层压力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并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气藏发育规律,探讨了四川盆地中西部重点地区超压体系基本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除山前破碎带、西南部地区喜马拉雅期隆升破裂带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超压现象,超压地层的厚度介于4000~8000 m;②超压普遍发育,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区域性直接盖层变得模糊与不重要,导致岩性气藏的大规模、大面积、多层系发育成为可能;③巨厚超压层及其内部断裂的发育,促进了气源充足、构造相对稳定区天然气多层系与多区带规模成藏。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构造相对稳定区巨厚层超压的形成,是现今天然气得以多层位与多区带大规模聚集的重要机制,巨厚超压层内部与其下部地层压力系数较低的区域是最有利于大型气田形成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西部 区域性超压 超压强度 超压层 超压封存 天然气大规模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形成机制与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晓智 周刚 +3 位作者 何登发 王小娟 郭秋麟 郑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0-1113,共14页
川东地区属高陡构造发育区,伴随四川盆地经历了华南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聚敛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顺层挤压滑脱与垂向分层特点.围绕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三叠统膏泥岩滑脱层可划分为上、中、下3套... 川东地区属高陡构造发育区,伴随四川盆地经历了华南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聚敛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顺层挤压滑脱与垂向分层特点.围绕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三叠统膏泥岩滑脱层可划分为上、中、下3套构造层;在各滑脱层之下,围绕各自所发育的有效烃源岩层,形成各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川东高陡构造主要为印支期形成,燕山期发展,喜马拉雅期改造定型,其构造变形机制总体表现为"断层转折、楔入反冲与双重构造"模式特征.下构造层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形成叠瓦构造、双重构造和楔入反冲构造;中构造层沿下志留统滑脱层,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上构造层沿下三叠统滑脱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区内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中构造层,具有下构造层继承性低隆起构造高部位的寒武系—震旦系白云岩与礁滩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沿不整合面的潜伏构造围斜部石炭系白云岩与志留系砂体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的潜伏构造背斜与向斜区二叠系与下三叠统礁滩与白云岩发育区聚集成藏特点,对应其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天然气聚集 川东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优质储层形成机制 被引量:82
4
作者 吕正祥 刘四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73-2383,共11页
川西须家河组砂岩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层和产层,同时也是我国埋藏深度最大和最为致密的碎屑岩储层之一,在其超致密背景下发育有对天然气聚集有利的相对优质储层。须家河组砂岩埋藏后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相对优质储层中次生孔隙与原... 川西须家河组砂岩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层和产层,同时也是我国埋藏深度最大和最为致密的碎屑岩储层之一,在其超致密背景下发育有对天然气聚集有利的相对优质储层。须家河组砂岩埋藏后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相对优质储层中次生孔隙与原生孔隙并存。本文基于对川西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其它储层特征研究,总结了川西深埋藏条件下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优质储层 形成机制 天然气聚集 天然气储层 碎屑岩储层 作用特征 原生孔隙 特征研究 埋藏条件 埋藏深度 地球化学 次生孔隙 岩石学 矿物学 总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