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天然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对地震电场变化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19,共7页
采用BHTE-06型热电测量仪,选择磁铁矿、毒砂、黄铁矿、黄铜矿4种代表性天然半导体矿物进行了不同活化温度下热电势的测量。测试结果显示:几种矿物均有"热电势绝对值随活化温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根据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的基... 采用BHTE-06型热电测量仪,选择磁铁矿、毒砂、黄铁矿、黄铜矿4种代表性天然半导体矿物进行了不同活化温度下热电势的测量。测试结果显示:几种矿物均有"热电势绝对值随活化温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根据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天然矿物形成条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地壳内广泛存在天然半导体矿物,绝大多数半导体矿物具有热电特性。由于"孕震发震过程中存在同源电磁场和热场相互作用",所以伴随孕震发震过程的热场变化可能激发半导体矿物产生热电效应,进而产生新的附加热电势场。这种附加热电势场可能是映震前兆信息源。这说明,广泛存在的天然半导体矿物极有可能是孕震发震过程大地电场异常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深入探讨天然半导体矿物的热电效应,对全面理解震前电场前兆异常变化的机理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半导体矿物 热电性 地震 电场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半导体矿物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璞 王程 +2 位作者 李敬敬 刘植凤 李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共4页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被认为是最为环保的一种深度氧化技术。目前研究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多为人工合成,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天然半导体矿物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矿物晶体中往往富含各种金属离子,使其光谱响应范围拓宽,从而具有...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被认为是最为环保的一种深度氧化技术。目前研究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多为人工合成,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天然半导体矿物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矿物晶体中往往富含各种金属离子,使其光谱响应范围拓宽,从而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包括天然金红石、天然铁(氢)氧化物、天然闪锌矿、天然锰矿等在内的天然半导体矿物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半导体矿物 光催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黑钨矿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灵慧 李艳 +2 位作者 黎晏彰 鲁安怀 丁竑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7-294,共8页
天然半导体矿物具有优良的日光催化特性。本研究选取天然钨酸盐作为研究对象,对武鸣、栗木、崇义3个不同矿区的天然黑钨矿进行了矿物学及光催化实验探究。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天然样品的结构与成分... 天然半导体矿物具有优良的日光催化特性。本研究选取天然钨酸盐作为研究对象,对武鸣、栗木、崇义3个不同矿区的天然黑钨矿进行了矿物学及光催化实验探究。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天然样品的结构与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其主要矿物相为黑钨矿(Fe,Mn)[WO4],从武鸣、栗木到崇义矿区,Fe/Mn摩尔分数比从7.1、0.9到0.3依次降低。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测得武鸣、栗木、崇义地区样品禁带宽度分别为1.5、1.6和1.7eV,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在pH为7的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1g/L的样品对5mg/L的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进行光催化实验(含0.01mol/L H2O2 ),结果表明武鸣地区黑钨矿实验组降解MB的效果最佳,3h后其效率分别是栗木、崇义地区样品的1.1倍和1.6倍。电子顺磁共振谱检测结果显示,反应过程中均产生氧化性羟自由基(·OH),其中效果最好的武鸣黑钨矿产生的·OH信号更强;不同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OH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进一步选取武鸣黑钨矿开展光催化降解机制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光照下黑钨矿与H2O2共存的实验组对MB的脱色降解率可达99%(3h),只有黑钨矿的对照组降解7%的MB,只有H2O2 的对照组降解31%的MB;黑暗条件下,同时添加黑钨矿与H2O2的对照组对MB的去除率为34%。不同H2O2 浓度条件下黑钨矿降解MB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说明降解过程与催化剂含量无关,H2O2 更多的是充当电子受体。分析认为,不同产地黑钨矿日光催化效率与矿物铁含量呈正相关,与禁带宽度呈负相关,推测其反应机理是光催化与芬顿反应协同产生的·OH将MB氧化降解。本研究为开发利用天然矿物治理环境污染提出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钨酸盐 天然半导体矿物 可见光光催化 污染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太阳能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鑫 李艳 +4 位作者 鲁安怀 颜云花 曾翠平 丁竑瑞 王长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7-534,共8页
针对自然界中天然半导体矿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之间的能量交换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半导体光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天然半导体矿物在光照情况下产生的光生电子可将Fe3+还原为Fe2+,其中金红石光催化还原Fe3+的效率为12.5%,闪锌矿为7.8... 针对自然界中天然半导体矿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之间的能量交换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半导体光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天然半导体矿物在光照情况下产生的光生电子可将Fe3+还原为Fe2+,其中金红石光催化还原Fe3+的效率为12.5%,闪锌矿为7.86%,该过程通过天然半导体矿物的日光催化作用实现了太阳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控制电势的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化能自养型微生物A.f.菌的细胞增加量与外界电子传入而生成的Fe2+的量呈线性关系,且有外来电子传入实验组的A.f.生长量是无电子传入组的441%,该过程通过菌的生长代谢作用实现了化学能→生物质能的转化。进一步的光电化学和微生物电化学耦合实验结果证明,在太阳光和天然半导体矿物共同作用下,A.f.菌的对数生长期由无光时的36h延长到72h,同时细菌的生长在该能量转化过程中得到了明显促进。在天然闪锌矿催化条件下,有光条件的A.f.菌数量增加到无光条件的1.90倍;而在金红石催化条件下,有光条件的A.f.菌数量增加到无光条件的1.69倍。实验结果说明,在以天然半导体矿物为媒介的情况下,化能自养微生物可间接利用太阳能来获得自身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这一过程也实现了太阳光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质能的能量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半导体矿物 光生电子 氧化亚铁硫杆菌 太阳能 能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