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约束对GPS观测网平差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孟国杰 赵承坤 +3 位作者 顾国华 郑贵明 牛红叶 许永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1期35-41,共7页
对卫星轨道和测站坐标的约束程度设计了 4种方案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 18GPS周的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松驰轨道和紧约束 IGS站方案的结果与紧约束轨道和 IGS站方案的结果基本一致 ,认为这与先验坐标的精确度... 对卫星轨道和测站坐标的约束程度设计了 4种方案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 18GPS周的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松驰轨道和紧约束 IGS站方案的结果与紧约束轨道和 IGS站方案的结果基本一致 ,认为这与先验坐标的精确度较高有关。其他方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最后讨论了大尺度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时参考基准的选择问题 ,认为一般情况下 ,应该使用全球解 H文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数据处理 参考基准 观测网 平差 地壳运动 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在天津地震监测中的发展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同江 刘红艳 曹井泉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近年来,GNSS观测技术在天津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天津已建成由11个连续GNSS观测站组成的地壳运动观测网,并获得超过2年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以GNSS观测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的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组网过程和... 近年来,GNSS观测技术在天津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天津已建成由11个连续GNSS观测站组成的地壳运动观测网,并获得超过2年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以GNSS观测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的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组网过程和布网原则,并对其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能够满足mm级地壳运动监测的要求。其对日本"3.11"地震有较强反应,远场同震位移幅度达到7—9mm;同时GNSS连续站可成功观测到站点地面沉降变化趋势,最大年沉降量接近100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 GNSS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板块运动模型修正导航系统监测站坐标精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显兵 冯来平 任红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了解决卫星导航系统各类地面站的坐标修正问题,必需精确给出各个地面站受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位置变化速度。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实测速度场,利用滑动欧拉矢量建模法建立局部虚拟的板块运动模型,并对虚拟板块运动... 为了解决卫星导航系统各类地面站的坐标修正问题,必需精确给出各个地面站受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位置变化速度。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实测速度场,利用滑动欧拉矢量建模法建立局部虚拟的板块运动模型,并对虚拟板块运动模型计算的测站速度场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西方向的精度为2.092 mm/a,在南北方向的精度为2.072 mm/a,在点位分布较少的地区和我国边界地区,其精度并没有明显降低,据此指出,该模型可用于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各类地面站的坐标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板块 欧拉矢量 监测站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 被引量:88
4
作者 李辉 申重阳 +3 位作者 孙少安 王晓权 项爱民 刘少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
根据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网络、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力网流动观测成果,给出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2—3年尺度的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中国动力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 根据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网络、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力网流动观测成果,给出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2—3年尺度的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中国动力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基本反映了中国大陆近期地壳物质运动和主要强震活动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重力观测网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