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江流域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訾丽
王志良
张方伟
王乐
-
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50,共8页
-
基金
汉江集团科研项目“现状人类活动条件下的汉江流域暴雨洪水特征及规律研究”(H2021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002701)。
-
文摘
为提高汉江流域的降水预报能力,利用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暴雨的区域特征,通过典型过程选取、关键天气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了汉江流域典型暴雨的天气学概念模型。选取了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原理辨识中高低层关键天气系统的配置及位置进而对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上中游及汉江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10月,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多发生在3~10月,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均高于秋季,且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及大暴雨日数最多。因此,可根据暴雨的特点将汉江暴雨划分为流域型暴雨、上中游型暴雨和下游型暴雨。(2)针对汉江流域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低涡型、低空切变急流型、槽及两高辐合型、高空深槽型4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上中游型暴雨,建立了低空切变急流型和两高辐合型两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流域下游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型、偏南气流型、槽后切变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3)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验证结果符合汉江流域上中游低空切变急流型概念模型。
-
关键词
天气学概念模型
暴雨特征
典型暴雨过程
汉江流域
-
Keywords
conceptual synoptic model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rainstorm process
Hanjiang River Basin
-
分类号
TV69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分型研究
被引量:75
- 2
-
-
作者
刘景涛
钱正安
姜学恭
郑明倩
-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0-547,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0 K01 03 02)资助
-
文摘
使用中国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1996年和2001—2002年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归纳了形成各次沙尘暴过程的天气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为主要依据,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划分成纯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了各类型天气系统在沙尘暴强风形成中的作用、各类型强风的特点及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了各类型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
关键词
中国北方
特强沙尘暴
天气系统类型
天气学概念模型
-
Keywords
Northern China
Super severe dust storm
Weather system type
Synoptic conception model
-
分类号
P445.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12—2021年湘南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周宜卿
宋楠
周长青
唐明晖
袁韬
-
机构
郴州市气象局
湖南省气象台
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JC0009)
湖南省气象局2022年重点课题(XQKJ22A003)
风云卫星应用先行计划(FY-APP-2022.0605)共同资助。
-
文摘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南暖区暴雨年变化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9—22时,5月范围最广,6月次数最多,日雨量极值最大,7—9月局地性强;(2)南风型占比和日雨量极值最大,暖切变暖区型次之,冷锋前暖区型最小,三种类型分别多发于4—6月、5—8月和6—7月;(3)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 mm)日变化较剧烈,南风型略平缓;(4)湘南暖区暴雨发生的高频区与南岭、罗霄山脉和阳明山地形分布息息相关,东江湖对暖区暴雨也有增幅作用,冷锋前暖区型更易发生在西南部的喇叭口地形处,暖切变暖区型集中于南部南岭迎风坡和不均匀下垫面附近,南风型发生点较分散;(5)湘南暖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槽、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地面倒槽和辐合线,另外200 hPa分流区、850 hPa暖脊和显著湿区以及地形作用对降水起到增幅效果;(6)700 hPa、850 hPa、925 hPa急流分别对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和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7)湘南暖区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平均值显示,q_(850)(850 hPa比湿)≥13 g·kg^(-1),CAPE(对流有效位能)≥1100 J·kg^(-1),K指数≥37℃,SI(沙氏指数)≤-1.5,T_(850-500)(850 hPa与500 hPa温差)≥23℃,LCL(抬升凝结高度)在0.6~0.9 km间,0℃层高度在4.9~5.1 km间,0~6 km的垂直风切变在10~16 J·kg^(-1)间。
-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湘南地区
天气学概念模型
物理量指标
-
Keywords
warm-sector rainstorms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synoptic conceptual models
physical parameter index
-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蒙贝低涡类环北京暴雨过程分型研究
被引量:14
- 4
-
-
作者
姜学恭
李彰俊
宫春宁
李新
付辰龙
-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2-419,共8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706042)
-
文摘
利用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8—2008年发生的20例蒙贝低涡导致的环北京暴雨过程进行了分型研究。依据环流特征和天气系统配置,将该类暴雨过程分为两脊一槽型、阻塞型和低涡—副高南北对峙型。其中,两脊一槽型是斜压性较强的冷涡暴雨过程,天气和次天气尺度强迫均对暴雨发生产生影响,水汽来源于对流层低层西南气流的输送。阻塞型具有明显的局地对流暴雨特征,由两高之间宽广低压带上活跃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高低空急流区产生的次天气尺度强迫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因素之一。低涡—副高南北对峙型是低涡底部发展中的高空槽与北抬西太平洋副高相互作用产生的系统性暴雨过程,这一相互作用常强迫产生西南低空急流,为系统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
-
关键词
暴雨
环北京
蒙贝低涡
分型
天气学概念模型
-
Keywords
rainstorm
around Beijing
Mongolia-Baikal low
classification
synoptic conception model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