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滤波技术在射电天文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项英 张秀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103,共9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为高速数字滤波的实时实现提供了可能。简要阐述了数字滤波的原理,并对两种数字滤波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数字滤波较模拟滤波的优势;介绍了数字滤波在射电天文测量中的各...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为高速数字滤波的实时实现提供了可能。简要阐述了数字滤波的原理,并对两种数字滤波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数字滤波较模拟滤波的优势;介绍了数字滤波在射电天文测量中的各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数字滤波 综述 射电天文测量 A/D采样 FPGAs(Field Programmmable GATE Array Circu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鑫 杨福民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2,共13页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地面与卫星时钟或地球上远距离两地时钟的同步,它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一些国家已经成功进行了激光时间传递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激光进行时钟之间的同步是有效可行的。介绍国内...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地面与卫星时钟或地球上远距离两地时钟的同步,它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一些国家已经成功进行了激光时间传递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激光进行时钟之间的同步是有效可行的。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激光时间传递试验的情况和结果,重点介绍美国地面与机载原子钟之间的激光时间比对,以及法国的LASSO(LAser Syn-chronization from Stationary Orbit)和T2L2(Time Transfer by Laser Link)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 天文观测技术 激光时间传递 激光时间比对 高精度计时器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91
3
作者 张延 黄佩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共15页
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尤其是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意义重大。不论是电信通讯、芯片设计等工程实践,还是原子物理、天文观测实验等理论研究,以及激光测距、卫星定位等航天军事技术,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尤其是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意义重大。不论是电信通讯、芯片设计等工程实践,还是原子物理、天文观测实验等理论研究,以及激光测距、卫星定位等航天军事技术,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多种测量方法。在阐明插值原理之后,依次介绍了直接计数法、扩展法、时间幅度转换法、游标法、抽头延迟线法和差分延迟线法等主要方法。然后对影响测量的几个因素,包括非线性和不定态作了讨论。针对这些不良影响,还探讨了一些提高精度和稳定度的方法,比如非线性校正、PLL(Phase Lock Loop)和DLL (Delay Lock Loop)技术。最后,对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时间间隔测量 综述 TDC 插值法 扩展法 游标法 延迟线法 差分延迟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空间太阳望远镜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锐 陈志远 +1 位作者 陈志平 杨世模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2,共8页
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数值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天文仪器设计。它可使设计者了解被设计对象相应的特性,发现强度或刚度等方面的薄弱点,从而改进和优化设计。以空间太阳望远镜主桁架和主镜室的设计为例,... 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数值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天文仪器设计。它可使设计者了解被设计对象相应的特性,发现强度或刚度等方面的薄弱点,从而改进和优化设计。以空间太阳望远镜主桁架和主镜室的设计为例,从几何建模、单元划分入手,对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动态响应和热分析等各方面在空间太阳望远镜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有限元分析存在的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误差;叙述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于天文仪器尤其是空间天文仪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有限元分析 空间太阳望远镜 结构分析 模态分析 动态响应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VLBI数字基带转换的多相滤波技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岚 张秀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4,共8页
该文阐述了利用低通滤波器和多相滤波器技术实现VLBI数字基带转换的原理,建立了采用多相滤波器与FFT技术的数字基带转换系统的仿真模型;然后对本模型的算法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VLBI 数字采集终端 数字基带转换器 低通滤波器 FFT 多相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MK5A终端系统的安装与测试 被引量:2
6
作者 薛祝和 王玲玲 +1 位作者 王锦清 涂瑞铭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简要阐述了上海天文台VLBI终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性能;介绍了在没有MK4解码器、互联网又不能满足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利用数据质量分析仪(DQA)完成MK5A终端系统安装与测试的过程和方法。目前,MK5A终端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天文台所有的... 简要阐述了上海天文台VLBI终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性能;介绍了在没有MK4解码器、互联网又不能满足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利用数据质量分析仪(DQA)完成MK5A终端系统安装与测试的过程和方法。目前,MK5A终端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天文台所有的VLBI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终端系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射电天文数字频谱仪的新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林镇辉 姚骑均 杨戟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3,共9页
根据在射电天文频谱观测中出现的新需求,介绍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新进展.达到GHz采样速率的多位高速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海量数字处理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运行在这... 根据在射电天文频谱观测中出现的新需求,介绍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新进展.达到GHz采样速率的多位高速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海量数字处理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运行在这些芯片上的并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知识产权(Fast Fourier Transform Intellectual Property,FFT IP)内核,结合高性能数据总线的系统集成,为射电天文构建新型FFT频谱仪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选择.与现有其他类型频谱仪相比,集成了这些新技术的数字型FFT频谱仪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谱分辨率、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整体稳定性,此类频谱仪的出现显示了射电频谱技术已经进入了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射电频谱仪 模数转换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IP内核 实时FFT PCI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VLBI观测站终端控制软件的设计
8
作者 王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391,共8页
针对昆明VLBI观测站终端设备(S3数据采集系统)的特殊性,设计在标准的终端控制计算机(Field System)上能够控制相应硬件设备的软件.S3数据采集系统包括SX接收机、中频分配器、视频转换器、时延计数器、噪声控制开关和气象数据自动采集仪... 针对昆明VLBI观测站终端设备(S3数据采集系统)的特殊性,设计在标准的终端控制计算机(Field System)上能够控制相应硬件设备的软件.S3数据采集系统包括SX接收机、中频分配器、视频转换器、时延计数器、噪声控制开关和气象数据自动采集仪.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各种设备分别用相应的子函数来完成具体功能,各子函数由主程序调用.在完成程序安装后,经测试能与S3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良好的通讯,达到控制各硬件设备的目的及满足实际测控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 S3数据采集系统 控制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星在空间飞行器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廷高 南仁东 +1 位作者 金乘进 甘恒谦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利用脉冲星钟模型能高精度地预报脉冲星脉冲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基于脉冲星时、空参考架可实现各类空间飞行器的自主导航。讨论了脉冲星钟的模型和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框架结构,描述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指出脉冲星导航系统... 利用脉冲星钟模型能高精度地预报脉冲星脉冲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基于脉冲星时、空参考架可实现各类空间飞行器的自主导航。讨论了脉冲星钟的模型和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框架结构,描述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指出脉冲星导航系统对脉冲星脉冲到达探测器时刻的测量精度,是决定空间飞行器位置解算精度的关键因素。脉冲星导航观测采用的原子钟如果足够稳定,则空间飞行器位置的解算方法可以简化。在脉冲星导航系统计时观测精度达到或优于几十微秒量级时,脉冲星视差、相对论效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对脉冲星导航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脉冲星 综述 脉冲星钟 空间飞行器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主面误差分析与修正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巨勇 施浒立 +1 位作者 张洪波 陈志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建立了4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结构有限元模型,依据模型分析结果,对4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主面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计算;从误差修正的角度,分别对主面误差的最佳拟合修正、安装角预调的工作仰角综合修正进行了分析与数值计算.误差修... 建立了4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结构有限元模型,依据模型分析结果,对4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主面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计算;从误差修正的角度,分别对主面误差的最佳拟合修正、安装角预调的工作仰角综合修正进行了分析与数值计算.误差修正后的计算结果表明,主面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分析结果为该望远镜天线的实际建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40 m射电望远镜 误差修正 最佳拟合 预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探月工程VLBI相关处理机简介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人杰 张秀忠 +1 位作者 项英 徐志骏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72,共11页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重要的射电天文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深空探测器高精度角位置测量手段。相关处理机是VLBI数据预处理的核心设备。由于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具有数据密集和计算密集的双重特点,普通...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重要的射电天文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深空探测器高精度角位置测量手段。相关处理机是VLBI数据预处理的核心设备。由于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具有数据密集和计算密集的双重特点,普通计算机的性能难以达到对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需要有专用的高速硬件数据处理单元来完成相关处理。我国探月工程VLBI地面测控系统中所使用的硬件相关处理机是基于大容量、高性能的在线可编程门阵列(FPGA),自主研制的高速数据处理单元,可以实时处理每台站最高速率达1 Gb/s的数据,其数据处理结果,经过软件验证并与欧空局(ESA)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甚长基线测量 相关处理机 数据回放 相关处理 模型计算 长期累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N硬盘系统和软件相关处理在e-VLBI试验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为民 张秀忠 舒逢春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86,共15页
介绍了中国VLBI网(CVN)的e-VLBI技术研究进展。CVN包括上海佘山、乌鲁木齐南山2个固定观测站和云南昆明的流动站,以及上海天文台的2台站硬件相关处理机。2003年上海天文台自行研制了基于PC技术的VLBI数据记录、回放系统,命名为CVN硬盘系... 介绍了中国VLBI网(CVN)的e-VLBI技术研究进展。CVN包括上海佘山、乌鲁木齐南山2个固定观测站和云南昆明的流动站,以及上海天文台的2台站硬件相关处理机。2003年上海天文台自行研制了基于PC技术的VLBI数据记录、回放系统,命名为CVN硬盘系统,并成功将其安置于CVN观测站和处理机系统。硬件处理机经过改造后,已能处理来自硬盘和原有磁带系统的数据。从2003年至今,中国VLBI网采用该硬盘系统进行了多次VLBI观测和e-VLBI试验。在CVN硬盘系统基础上,软件相关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得以开展。软件相关处理原型程序已经被用于台站条纹检测、卫星条纹搜索和数据处理中。该软件获得的计算结果被成功用于国内第一个3台站卫星VLBI的延迟和延迟率闭合试验,以及国内首次利用VLBI数据进行的卫星定轨试验。除此之外,该软件还用作硬件处理机的条纹引导器。为适应未来“嫦娥”月球探测工程,CVN将扩展成含有4个观测站和2个相关处理机(硬件、软件)的实时VLBI网。今后, e-VLBI将被应用于月球卫星导航以及测地和天体物理的VLBI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硬盘阵列 软件相关处理机 e-VLBI 中国VLBI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棱锥传感器的波前检测仿真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欣扬 朱能鸿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72,共11页
波前检测是天文望远镜自适应光学中的重要环节。四棱锥作为一种新型的波前检测元件,与其他传统的波前传感器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对于光干涉或拼接镜面望远镜而言,四棱锥波前传感器能够被用来检测子望远镜或子镜面之间的相对... 波前检测是天文望远镜自适应光学中的重要环节。四棱锥作为一种新型的波前检测元件,与其他传统的波前传感器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对于光干涉或拼接镜面望远镜而言,四棱锥波前传感器能够被用来检测子望远镜或子镜面之间的相对光程差,从而为干涉(或共相)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检测信号。在分析四棱锥波前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单孔径条件下波前倾斜检测及双孔径干涉条件下相对光程差检测的软件仿真设计和阶段性成果,并简述了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自适应光学 光干涉 波前检测 软件仿真 四棱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接收机的中频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凡 尹燕 张秀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5,共12页
该文对GPS接收机的中频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信号捕获、载波恢复和伪码跟踪3部分,详细分析了信号捕获过程中所采用的匹配滤波器法、快速傅里叶算法(FFT)、锁频环(FLL)、锁相环(PLL)以及延迟锁定环(DLL)的算法原理,并对... 该文对GPS接收机的中频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信号捕获、载波恢复和伪码跟踪3部分,详细分析了信号捕获过程中所采用的匹配滤波器法、快速傅里叶算法(FFT)、锁频环(FLL)、锁相环(PLL)以及延迟锁定环(DLL)的算法原理,并对环路滤波器作了相应的阐述,给出环路对应的递推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和技术 GPS接收机 软件无线电 匹配滤波器法 快速傅里叶算法 锁频环 锁相环 延迟锁定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盘的新型VLBI终端系统——MK5A终端系统 被引量:7
15
作者 韦文仁 薛祝和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阐述了国内外VLBI终端系统的发展历史;介绍了MK5A终端系统的概况、工作原理、工 作模式和数据模式;展望了下一代VLBI终端系统MK5B和e-VLBI.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数据系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终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忠萍 李人东 +1 位作者 杨福民 扈荆夫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不必借助大气改正模型,利用双波长往返时间差就可以进行大气折射改正。采用皮秒级事件计时器等技术测量往返时间差,修正精度可以达到毫米量级。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双波长大气改正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双波长激... 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不必借助大气改正模型,利用双波长往返时间差就可以进行大气折射改正。采用皮秒级事件计时器等技术测量往返时间差,修正精度可以达到毫米量级。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双波长大气改正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双波长激光测距的精度,最后对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 综述 飞行时间差 大气改正 大气模型 波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OST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灵哲 徐欣圻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LAMOST(大型多天体分光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视场最大、光谱观测效率最高的4m级口径以上的光学望远镜。它将要同时高效地观测4000颗星的光谱,这对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巨大的挑战。该文主要从LAMOST网络控制系统构建的角度介绍了... LAMOST(大型多天体分光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视场最大、光谱观测效率最高的4m级口径以上的光学望远镜。它将要同时高效地观测4000颗星的光谱,这对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巨大的挑战。该文主要从LAMOST网络控制系统构建的角度介绍了系统如何在大数据量、多任务的情况下实现各子系统控制、环境监测、授时和无线远程监控等功能,叙述了在该系统中运用的实时分布式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等多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大型多天体分光望远镜(LAMOST) 综述 网络控制系统 QNX GSM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OST总控系统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灵哲 徐欣圻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总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其总控系统下共包括8个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的子系统.如何通过良好的软件设计方法来处理好这8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运转,以及如何确保软件开发的可维护性、...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总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其总控系统下共包括8个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的子系统.如何通过良好的软件设计方法来处理好这8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运转,以及如何确保软件开发的可维护性、可持续性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控制系统 程序设计 LAM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钟与基础物理测试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造成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原子钟当前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它们在空间科学试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世界上正在开展的高精度空间钟计划及其对科学测量的意义.对应用空间钟可能进行的某些感兴趣的基础物理测试也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空间钟 综述 基础物理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近红外相机CASCAM的机械设计
20
作者 吴建文 任诗波 +2 位作者 季春宏 姚永强 姚大志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4-343,共10页
光学-近红外相机CASCAM(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mera)采用光学CCD和近红外阵列HAWAII-1(HgCdTc.Astronomical Wide Area Infrared Imaging)探测器,配备兴隆2.16 m望远镜可同时进行光学、近红外成像和偏振观测。CASCAM的机械系... 光学-近红外相机CASCAM(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mera)采用光学CCD和近红外阵列HAWAII-1(HgCdTc.Astronomical Wide Area Infrared Imaging)探测器,配备兴隆2.16 m望远镜可同时进行光学、近红外成像和偏振观测。CASCAM的机械系统主要包括光学箱、真空箱以及致冷设计。其中光学箱是相机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载体,同时防止来自光学箱外部的红外热辐射;真空箱位于光学箱外部,它是整个系统的机械支撑,保证相机有良好的真空密封性能,并和真空泵、冷冻机一起构成了相机的致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CASCAM 机械设计 致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