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近期3次中强震的天文背景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辉 王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分析了澄江地震至丘北地震期间云南发生的3次中强震时的天体位置、地球自转与太阳活动等天文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3次地震的震级都较小,但都发生在震中所受引潮力变化较大时刻和太阳活动局部下降时段.
关键词 地震 天文背景 太阳活动 云南 地球自转 天体位置 引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旋回及其天文背景研究
2
作者 李伦炯 孙传敏 +1 位作者 吴春梅 杜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530-532,628,共4页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和银河系处于无限循环运动的宇宙巨系统之中,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化规律,各种天体相互影响,周期性地触发与制约。由于银河季节、银道面波动、银河旋臂压缩、日月引潮力及岁差潮汐转矩相位差等诸多天文背景因素的联合作...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和银河系处于无限循环运动的宇宙巨系统之中,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化规律,各种天体相互影响,周期性地触发与制约。由于银河季节、银道面波动、银河旋臂压缩、日月引潮力及岁差潮汐转矩相位差等诸多天文背景因素的联合作用,地球形成固有的生理周期,产生各种级别不同序次的地质构造旋回,换句话说,地质构造旋回有其特定的天文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旋回周期 太阳系 银河系 天文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纪数字一至十的天文背景——兼论《洛书》形成的最晚年代 被引量:2
3
作者 缪正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关于纪数字一至十来源的几种代表性解释提出了疑问。笔者根据中国古代创制文字的最基本的象形性原则,从中华文明史划时代的里程碑——《洛书》的天文背景——《洛书九星图》中,发现了甲骨文纪数字一至十的来源。与此同...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关于纪数字一至十来源的几种代表性解释提出了疑问。笔者根据中国古代创制文字的最基本的象形性原则,从中华文明史划时代的里程碑——《洛书》的天文背景——《洛书九星图》中,发现了甲骨文纪数字一至十的来源。与此同时,反证了现存濒临失传的《洛书九星图》乃上古流传下来的真迹,弥足珍贵。由此,将《洛书》的考古依据又上推了1500~2200年,即将目前经考古证实的《洛书》形成的最晚年代不晚于西汉,上推为形成甲骨文的殷代或比甲骨文更早的陶文时代——夏代以前,进而又破了“《洛书》乃据《易经·经传》伪作”说,再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纪数 洛书 天文背景 考古发现 解释 郭沫若 中国古代 天文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强震活动诱发因素研究
4
作者 陈浩 李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3,共8页
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构造应力累积是引发青藏高原地震的动力机制,但地震是开放系统的产物,通过对青藏高原强震发震时间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白赤交角变化周期、高原冰川消融时间呼应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近期的强震活动幕... 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构造应力累积是引发青藏高原地震的动力机制,但地震是开放系统的产物,通过对青藏高原强震发震时间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白赤交角变化周期、高原冰川消融时间呼应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近期的强震活动幕和特大地震活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强震的发震时间大多处于太阳黑子数量由峰值到谷值的转化阶段和白赤交角由极大值至极小值的相位时段;冰川消融对地壳表层负载平衡的破坏作用导致青藏高原最近5次8.0级以上强震中除1950年察隅地震之外其余的4次特大地震均发生于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的冰雪冻融过渡时期。结合青藏高原地震的天文背景、地文因素及地震的空间位置迁移规律,预测2025-2032年青藏高原巴颜喀喇断块可能迎来一次地震活动丛集期,2025年前后在该次级断块偏西区域可能发生8.0级左右的特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强震 诱发因素 天文背景 地文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65 m射电望远镜Ku、K、Ka和Q频段天线性能测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锦清 虞林峰 +15 位作者 蒋甬斌 赵融冰 孙正雄 李斌 仲伟业 董健 MICHAEL Kesteven 夏博 左秀婷 苟伟 郭文 陆雪江 刘庆会 范庆元 蒋栋荣 钱志瀚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83,共16页
讨论了TM65m射电望远镜Ku、K、Ka和Q4个高频段天线效率、灵敏度以及系统噪声温度的性能测量工作.首先介绍了TM65m接收系统4个高频段的关键指标,接着对测量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望远镜指向和副面位姿模型的构建、噪... 讨论了TM65m射电望远镜Ku、K、Ka和Q4个高频段天线效率、灵敏度以及系统噪声温度的性能测量工作.首先介绍了TM65m接收系统4个高频段的关键指标,接着对测量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望远镜指向和副面位姿模型的构建、噪声源的定标以及大气的影响.最后给出了TM65m在这4个频段的天线效率、灵敏度以及系统噪声温度的实测结果.测量结果表明:在最佳俯仰角45°-65°范围内,Ku、K、Ka和Q4个波段天线效率均可以达到约50%,而在较高和较低的俯仰角上,由于主面变形的缘故,效率有明显的下降现象.当俯仰角为50°左右时,4个波段的灵敏度分別为38 Jy、120 Jy、200 Jy和110 J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效应 望远镜 技术 雷达天文 宇宙背景辐射 方法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架
6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48,共1页
中国旱涝的机理分析和长期预报技术研究 陈菊英著 该书介绍了中国汛期八大雨型的客观划分方法及其各类雨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揭示了八类雨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温背景、天文背景和八大雨型对E1 Ni-no年和La Nina年的响... 中国旱涝的机理分析和长期预报技术研究 陈菊英著 该书介绍了中国汛期八大雨型的客观划分方法及其各类雨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揭示了八类雨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温背景、天文背景和八大雨型对E1 Ni-no年和La Nina年的响应关系与各种交叉学科前兆预报物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架 年际变化规律 预报技术 机理分析 空间分布 环流背景 天文背景 物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