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更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六次海侵及其天文气候学的解释 被引量:4
1
作者 徐钦琦 林和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20,共10页
自中更新世以来(在过去的73万年内),中国东部地区曾发生过六次海侵。如果考察该期间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那么上述六次海侵的时期恰好都是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半年的、平均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多的日时期,亦即气候较暖的... 自中更新世以来(在过去的73万年内),中国东部地区曾发生过六次海侵。如果考察该期间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那么上述六次海侵的时期恰好都是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半年的、平均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多的日时期,亦即气候较暖的时期。因为后者是地球轨道三要素(黄道倾斜、偏心率,岁差运动)自然变化的产物,故中国东部的海侵活动归根到底是地球轨道自然变化的结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 天文气候学 太阳辐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更新世以来兽类地理分布的变化及其天文气候学的解释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钦琦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中更新世以来,兽类的地理分布曾发生过重大的变化,如西伯利亚的兽类曾三次大举西迁,入侵西欧.它们分别发生在氧同位素的第16、6、2-4阶段.如果考察过去73万年以来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半年平均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那么第16、6、2-4阶... 中更新世以来,兽类的地理分布曾发生过重大的变化,如西伯利亚的兽类曾三次大举西迁,入侵西欧.它们分别发生在氧同位素的第16、6、2-4阶段.如果考察过去73万年以来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半年平均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那么第16、6、2-4阶段乃是太阳辐射量比较低的时期.故中更新世以来兽类地理分布的变化是受气候变迁的制约的.而后者则是受天文因素的自然变化所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兽类 地理分布 天文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轨道根数变化与第四纪冰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志根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5-456,共12页
介绍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冰期的研究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冰体积具有近10万yr的变化周期,并伴有近4万yr和2万yr的变化周期,它们是由于地球的轨道根数变化导... 介绍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冰期的研究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冰体积具有近10万yr的变化周期,并伴有近4万yr和2万yr的变化周期,它们是由于地球的轨道根数变化导致的气候变迁所致;不同的地球物理资料中均存在上述类似的变化周期,表明气候变迁所导致的变化是全球性效应,证实米兰柯维奇天文理论是基本正确的;对天文气候学理论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学理论的可能不足,对引起最近百万yr以来的近10万yr气候变化周期的可能天文机制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 第四纪冰期 气候变迁 地球轨道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