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实录》天象记录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次沅 马莉萍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83,共13页
《明实录》是明朝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篇幅巨大,其中包含天象记录达6000余条,是二十四史以外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最大来源,其中包括日月食336条、月行星掩犯2622条、流陨2248条.明后期除日月食和彗星记录外,其他类型天象记录大幅减少.... 《明实录》是明朝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篇幅巨大,其中包含天象记录达6000余条,是二十四史以外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最大来源,其中包括日月食336条、月行星掩犯2622条、流陨2248条.明后期除日月食和彗星记录外,其他类型天象记录大幅减少.天象记录的密度,正德以前平均每年38条,嘉靖以后则只有每年7条.由可以回算验证的月行星掩犯记录得到错误率4.1%,属历代最佳.错误主要是资料编纂整理过程和书籍传抄过程造成的.月亮记录显示,凌晨的观测,通常记前一日日期;掩犯恒星记录显示,官内星名与传统略有差异.若干例证说明,原始记录采用日序式纪日.只是在编纂史书时,才改用干支纪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明实录 天象记录 方法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时历》五星推步的精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3,共11页
着重考察了《授时历》的步五星术,考校、复原了其推步方法.(1)推步了1299年木星历,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对,从而确认恢复方法的正确性.(2)得出《授时历》在1280~1650年间推步五星黄经的精度,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的误差的绝对值... 着重考察了《授时历》的步五星术,考校、复原了其推步方法.(1)推步了1299年木星历,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对,从而确认恢复方法的正确性.(2)得出《授时历》在1280~1650年间推步五星黄经的精度,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分别为0.49°、1.91°、0.70°、2.82°和5.01°,木星、土星的精度较高.(3)指出将现代天文方法获取的《授时历》五星参数(周率、历率、度率、合应及历应)精确值代入《授时历》推步模型,木星、土星的推步精度并未提高,误差分别为1.83°和1.21°,而水星、金星和火星的误差却大幅加大,结果分别为30.04°、54.86°和10.82°.说明某些重要参数的修正并不能改善推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历书 行星与卫星 个别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时历》历元时刻的获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80,共12页
考察了《授时历议》所给出的98次日影中天观测数据,指出其观测的标准误差为4.06′.归纳并推导了古代通过三日日影中天观测数据以确定节气时刻的公式,指出它只是一种近似计算.依古法求解了至元十四年冬至时刻和至元十五、十六年的二至时... 考察了《授时历议》所给出的98次日影中天观测数据,指出其观测的标准误差为4.06′.归纳并推导了古代通过三日日影中天观测数据以确定节气时刻的公式,指出它只是一种近似计算.依古法求解了至元十四年冬至时刻和至元十五、十六年的二至时刻,其与现代天文计算的标准偏差分别为38.13 min(至元十四年冬至)、43.91 min(至元十五年夏至)、38.03 min(至元十五年冬至)、34.80 min(至元十六年夏至)和23.58 min(至元十六年冬至).确认《授时历》的初始历元时刻(即气应)系由实测推导出的节气时刻叠加数个半年长而得.采用现代天文历算方法计算出1280年冬至前后400 d逐日太阳中天影长数据,对古法测算1280年冬至时刻的精度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历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五行志》中的日食记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1-505,共15页
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了朱文鑫先生"两汉日食考"中的142次日食数据,比对西汉(东汉)时期《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所得公历日期与其同者计38次(61次),占70%(85%),所得结论与其同者42次(61次),占78%(85%).两汉《五行志》记日食... 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了朱文鑫先生"两汉日食考"中的142次日食数据,比对西汉(东汉)时期《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所得公历日期与其同者计38次(61次),占70%(85%),所得结论与其同者42次(61次),占78%(85%).两汉《五行志》记日食计126次,其中无食21次,首都不见7次,日出前9次,日没后1次,见食凡88次,占70%,见食地通常为首都.(2)借助笔者建立的中国历史时期的日期转换平台考察两汉《五行志》日食的历日记录,由此对两汉历谱精度进行了评估.西汉(东汉)行用历法中月、日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31月(0.17月)和0.97日(0.74日).(3)同时亦研究了两汉日食位置记录的精度,得出西汉(东汉)太阳位置记录的标准误差为11.08?(6.63?),扣除可能的错记则为9.30?(3.59?).指出若两汉的距星相同,则东汉时期太阳位置的观测误差均值为2.8?,远好于西汉时期的8.2?;若两者存在差异,则它们多出在误差偏大的宿中.(4)尝试通过有食分描述的日食记录确定?T(ET-UT)取值,同时得出"既"的食分范围为0.969~1.0,"几尽"为0.829~0.985,"不尽如钩"为0.861~0.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日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晚期初吉历谱集成
5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105,共20页
考察了西周晚期金文(青铜器铭文)中23条含初吉(古代疑似月相的术语)的四要素俱全的材料.规定其中5条王年>25yr的高年祀材料必属厉、宣王世.同时,为保证所得历谱的完备性、兼容性和客观性,分别按12种建正和2种置闰构建历谱.排谱采用&q... 考察了西周晚期金文(青铜器铭文)中23条含初吉(古代疑似月相的术语)的四要素俱全的材料.规定其中5条王年>25yr的高年祀材料必属厉、宣王世.同时,为保证所得历谱的完备性、兼容性和客观性,分别按12种建正和2种置闰构建历谱.排谱采用"中国历史时期的日期转换平台",并考虑5种不同的厉王、宣王首年,设初吉后所系干支的月龄涵盖全月,并尽可能给出每个材料在不同王世的结果.由此,针对不同的建正、置闰组合可得13个历谱.若再按不同王世组合细分,则可得33组解,且初吉的月龄多在下半月.最佳解建卯(年终置闰),此时厉、宣王初年分别为BC878和BC827,材料符合率为100%,平均月龄19.84d.次优4解,符合率为95.7%,分别为建辰(年中置闰)和建午(年中、年终置闰).指出本历谱可分别与其他材料(包括含其他月相)构成的具有相同历法特征的历谱链接.随着材料增多,限定条件加强,可进一步缩小解的范围.另外,研究者亦可方便地截取到符合各自观点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月相 初吉 金文历谱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云路对《授时历》日躔过宫推步的改进
6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1,共10页
考察明末邢云路所撰《古今律历考》中述及的日躔推步实例与先期恢复的《授时历》和《大统历》方法进行推步比对.采用邢云路改进的《授时历》法推步万历己亥岁(1599年)日躔交宫时间,结果与邢氏的标准偏差为5.93刻(=85.39 min),同时交宫... 考察明末邢云路所撰《古今律历考》中述及的日躔推步实例与先期恢复的《授时历》和《大统历》方法进行推步比对.采用邢云路改进的《授时历》法推步万历己亥岁(1599年)日躔交宫时间,结果与邢氏的标准偏差为5.93刻(=85.39 min),同时交宫夜半黄道宿度的偏差0.06古度(=0.059°);其中若扣除戌宫可能因数据错误产生的较大误差,则标准偏差将降为1.38刻(=19.87 min)和0.01古度(=0.0099°).其次,采用《大统历》计算该年日躔交宫,与邢云路计算的标准偏差为1.09刻(=15.70 min),交宫夜半黄道宿度的标准误差为0.05古度(=0.049°).据此可认为:基本恢复了邢氏的日躔推步方法;邢云路并未对《授时历》的日躔推步方法作本质上的改进,只是修改了其中的年长、周天分及宫界度.研究表明,邢氏所得《大统历》推交宫的结果与《授时历》偏差过大,原因在于其修改了《授时历》的参数,邢氏有厚《授时》薄《大统》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历书 太阳 普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云路《戊申立春考证》解析
7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8-351,共14页
根据明末邢云路所撰《戊申立春考证》,通过历法推步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验,详细考察了邢氏确定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立春节气时刻的推演过程.分析了邢氏观测误差约2°的原因.完整给出依《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该年的气朔结果,... 根据明末邢云路所撰《戊申立春考证》,通过历法推步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验,详细考察了邢氏确定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立春节气时刻的推演过程.分析了邢氏观测误差约2°的原因.完整给出依《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该年的气朔结果,两者仅立春异日.且邢氏实测所得立春时刻=14.912333 d和年长=365.2421 90 d与《授时历》的符合率远优于《大统历》.古代的节气测算方法并不精确,为褒《授时历》贬《大统历》,邢氏有隐匿数据和修改数据之嫌,但实测年长史上最佳亦不排除巧合.给出邢氏为使历法推步结果与实测密合可能所做的数据调整方案,包括历数及观测数据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历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