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中国的天人合一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两种意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结合近来出土的简帛材料和有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张岱年的说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共有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儒学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学说,将宇宙论和人事相结合,其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子思《中庸》的圣人"赞天地之化育",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人世伦理说为天之规则。这两种说法都有更早的思想来源,且都有修养方法。诸子百家说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合",或合于圣人君子,或把人伦合于天常,或合于天道而非人道,或合于天而非人,乃至非圣人。而即使讲天人之分的荀子,也在讲天人合一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合一
天人
相通
天人相类
诸子
余英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2
作者
严波
闫伟歌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06-107,共2页
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相类
天人
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中国的天人合一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锐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子课题
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
文摘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两种意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结合近来出土的简帛材料和有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张岱年的说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共有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儒学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学说,将宇宙论和人事相结合,其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子思《中庸》的圣人"赞天地之化育",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人世伦理说为天之规则。这两种说法都有更早的思想来源,且都有修养方法。诸子百家说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合",或合于圣人君子,或把人伦合于天常,或合于天道而非人道,或合于天而非人,乃至非圣人。而即使讲天人之分的荀子,也在讲天人合一于人。
关键词
天人
合一
天人
相通
天人相类
诸子
余英时
Keywords
the mutual compliance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philosophers of various schools from pre-Qin Period to the early Han Dynasty
YU Yingshi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2
作者
严波
闫伟歌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系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06-107,共2页
文摘
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相类
天人
感应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中国的天人合一
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析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严波
闫伟歌
《湖北社会科学》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