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中国的天人合一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两种意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结合近来出土的简帛材料和有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张岱年的说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共有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儒学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学说,将宇宙论和人事相结合,其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子思《中庸》的圣人"赞天地之化育",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人世伦理说为天之规则。这两种说法都有更早的思想来源,且都有修养方法。诸子百家说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合",或合于圣人君子,或把人伦合于天常,或合于天道而非人道,或合于天而非人,乃至非圣人。而即使讲天人之分的荀子,也在讲天人合一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人相通 天人相类 诸子 余英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2
作者 严波 闫伟歌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06-107,共2页
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相类 天人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