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井空间再利用建筑性能模拟分析——以岭南传统民居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林 张可男 陆琦 《新建筑》 201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在传统建筑的再利用项目中,建筑师多以现代材料与空间构成等手法解决空间再利用问题,而对人体舒适度与环境友好性方面的关注尚显不足。同时,在当前全球呼吁绿色可持续建筑的背景下,使建筑改造后各方面性能达至最佳正日益成为设计重点,... 在传统建筑的再利用项目中,建筑师多以现代材料与空间构成等手法解决空间再利用问题,而对人体舒适度与环境友好性方面的关注尚显不足。同时,在当前全球呼吁绿色可持续建筑的背景下,使建筑改造后各方面性能达至最佳正日益成为设计重点,但传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一新的需求。试以岭南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再利用为例,在设计过程中引入建筑性能模拟作为辅助分析手段,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的量化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传统民居 天井空间再利用 建筑性能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复廊式住院楼天井空间自然通风模拟及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宇 张春阳 王奕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0,共10页
我国湿热地区气候特殊,医院通过空调系统进行通风导致其运行能耗巨大。医院住院部的大部分公共空间在合理分类和布局的情况下,可以并且有必要通过自然通风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热舒适要求,改善建筑内部空气质量,同时有效节能降耗... 我国湿热地区气候特殊,医院通过空调系统进行通风导致其运行能耗巨大。医院住院部的大部分公共空间在合理分类和布局的情况下,可以并且有必要通过自然通风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热舒适要求,改善建筑内部空气质量,同时有效节能降耗。天井是湿热地区建筑常见的气候适应空间,文中以我国湿热地区代表性城市广州(23.1°N,113.3°E)作为研究地点,以复廊式住院楼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医院住院楼模型的CFD模拟实验、分析湿热地区全年适宜自然通风的时段,探究天井空间的设计要素对复廊式住院楼护理单元公共空间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医院复廊式住院楼设计中,相较与无天井布局,天井空间可以有效改善复廊式住院楼护理单元公共空间自然通风性能;通过设置合理的天井的平面形式、位置和高度,可以使医院复廊式住院楼各层护理单元公共空间获得满足人体舒适的自然通风;合理设置住院楼建筑首层的进风口位置,可增大全年自然通风潜力,以广州地区为例,该区域除南向外,东南、东北和北向都有较高频率的自然风,因此,除在建筑首层南向外,还宜在东南、东北和北向设置部分进风口,以增大全年自然通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医院复廊式住院楼 天井空间 CFD模拟 自然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民居天井空间的精神及其启示——乐山市雷畅故居天井空间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洁 陈一 +1 位作者 周波 李旭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4期235-237,278,共4页
以雷畅故居作为模本对川西民居中的天井空间进行了分析,从结构风水和生态作用等方面研讨了雷畅故居的天井空间带给居住者的精神感受,论述了雷畅故居天井空间形成的生态性和人文性,提出其对于现代建筑住宅设计的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天井空间 雷畅故居 精神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大厝天井空间的现代转译——以2017年台达杯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程明 刘彤彤 《建筑节能》 CAS 2019年第1期97-102,127,共7页
面对全球性地域化绿色建筑趋势,建筑师在运用现代形式、材料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越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尝试具有地域性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同时,出现了种种浮于形式的地域性符号过度表达的状况。因此,以极具地域性的被动... 面对全球性地域化绿色建筑趋势,建筑师在运用现代形式、材料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越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尝试具有地域性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同时,出现了种种浮于形式的地域性符号过度表达的状况。因此,以极具地域性的被动节能手段——天井为切入点,将以宏琳厝为代表的闽南大厝天井空间的特征,结合具体方案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策略进行了分析,对"天井"模式下的被动节能手段与天井空间形态、文化内涵的结合策略进行了重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闽南大厝 天井空间 地域性 被动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派天井空间的现代化演绎 被引量:6
5
作者 侯小莉 张乘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0期90-91,共2页
天井是徽派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鲜明特色。它的通风、采光、排水等功能,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思想,都是古徽州人的智慧结晶。天井空间的发展,对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天井功能... 天井是徽派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鲜明特色。它的通风、采光、排水等功能,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思想,都是古徽州人的智慧结晶。天井空间的发展,对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天井功能的深化、空间层次的连接、尺度和形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结合案例,具体分析现代设计中对徽派天井空间的现代化演绎。当然,对徽派天井的现代化设计与延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方面,需要我们去不断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建筑 天井空间 现代设计 现代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丝路沿线民居天井空间自然通风模式研究——以海南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倩倩 罗智星 陈敬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5期94-98,共5页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CFD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1:1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民居 天井空间 自然通风 测试模拟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徽州天井空间情感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梦兰 宣晓东 刘源 《华中建筑》 2022年第7期157-162,共6页
天井空间作为传统徽州民居最具特色的空间,因现代化建筑思想的影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天井空间正在慢慢消失。为了更好地将传统的空间特性和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该文将选取典型徽州传统天井空间与部分现代天井空间为研... 天井空间作为传统徽州民居最具特色的空间,因现代化建筑思想的影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天井空间正在慢慢消失。为了更好地将传统的空间特性和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该文将选取典型徽州传统天井空间与部分现代天井空间为研究案例,通过观看高度还原的天井空间全景图进行情感评价,进而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数据结果构建知识表达系统,对属性进行约简和重要度计算得出对情感评价影响较大的物理要素,并通过规则的提取,得出在传统与现代天井空间中影响人愉悦感的优劣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天井空间现代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也对徽州地域建筑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天井空间 情感评价 全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影流动”在农村住宅的设计探索——以天井空间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淑萍 李绪洪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5期238-239,共2页
本文将以天井空间为例,进行农村住宅中光影流动的设计探索,以进一步提升农村住宅的居住灵性。
关键词 光影流动 农村住宅 天井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院式民居天井空间防热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倩倩 范征宇 +1 位作者 白鲁建 毛晓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天井是湿热地区民居进行自然通风降温的重要空间,但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如何确定天井空间形态尺度的量化研究略显不足。研究以实现双碳为目标,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合院式民居的防热性能,探索天井空间形态及尺度对建筑防热性能的影... 天井是湿热地区民居进行自然通风降温的重要空间,但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如何确定天井空间形态尺度的量化研究略显不足。研究以实现双碳为目标,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合院式民居的防热性能,探索天井空间形态及尺度对建筑防热性能的影响作用机制。根据天井空间的不同形态尺度,采用CFD模拟软件对天井进行面宽进深比、窗井数量比、层高和竖向窗户数量4个设计变量因素的风环境和热环境模拟。研究表明:在建筑高度相同时,设计面宽与进深尺度相近的内天井,可获得较好的建筑风环境与热环境,天井设计时应避免过大面宽或进深尺度;当天井的面宽进深比较大时,可根据面宽与进深的比值,在面宽方向设计等比例数量的窗户,以增加自然通风对流,带走建筑室内和天井的热量;当天井面宽与进深尺度相近时,民居建筑层高宜控制在3~4 m,层高越高,建筑室内风环境与热环境越差;当因空间高度需求,层高高度必须大于4 m时,宜在民居南北外墙设上下高低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将天井空间尺度形态进行定量研究,有利于给建筑师在方案设计阶段提供明确的建筑设计指导建议,在设计阶段提升建筑绿色生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天井空间 形态尺度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徽州天井空间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仲雄 周柯伊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249-251,共3页
文章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和类型,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州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语言,探索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与徽州建筑原型相结合的空间特征... 文章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和类型,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州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语言,探索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与徽州建筑原型相结合的空间特征,揭示徽州天井空间在新徽派建筑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 徽州民居 天井空间 新徽派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井在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运用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映彤 张子璇 《美与时代(城市)》 2020年第1期16-17,共2页
天井是我国传统民居空间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采用内外空间结合的手法,营造居住环境的特色空间。文章通过对天井元素的... 天井是我国传统民居空间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采用内外空间结合的手法,营造居住环境的特色空间。文章通过对天井元素的概念和设计特征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天井空间在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演绎,归纳出天井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优势,探讨传统民居元素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井空间 传统民居 现代设计 建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空间中感受生活的温度 圣蒂尔苏Forte住宅
12
作者 〔葡萄牙〕Tiago Pedrosa Martin 夕阳(编译)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3年第2期52-57,共6页
Forte住宅坐落于圣蒂尔苏一个成熟的社区内,建筑所在的地块周围房屋林立,场地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于设计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在尊重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干预手段完成改造任务,是此次设计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设计师摆脱... Forte住宅坐落于圣蒂尔苏一个成熟的社区内,建筑所在的地块周围房屋林立,场地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于设计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在尊重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干预手段完成改造任务,是此次设计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设计师摆脱了传统的布局形态,在现有地块轮廓的基础上,通过减法,重新规划整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空间彼此穿插,使每一处设计都恰到好处。从临街的入口进入住宅,设计师打造了一个过渡的天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空间 布局形态 空间布局 重新规划 天井空间 住宅 蒂尔 设计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低技建造的生态手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立 上官永吉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运营维护呈现高能耗的状态.在一些建筑中,尤其是一些处于城市中的建筑,设计者或使用者,为了达到室内舒适度的要求,并未能从设计角度或建造层面考虑低碳营造的策略,也缺乏节约能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运营维护呈现高能耗的状态.在一些建筑中,尤其是一些处于城市中的建筑,设计者或使用者,为了达到室内舒适度的要求,并未能从设计角度或建造层面考虑低碳营造的策略,也缺乏节约能源的环境保护意识,而是采用主动式技术来达到目的,如在保温、隔热需求中采用空调技术、在能源的转换利用间大量的采用太阳能光伏板技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单方面改变室内的环境温度,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多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完成之后,是在建筑上的一种附加与拼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技术 天井空间 传统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CLAMATION TECHNIQUE IN A SURFACE MINE WITH CROSS-PIT SYSTEM
14
作者 胡振琪 S.K.Ch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5年第1期90-97,共8页
A cross-pit system (CPS) could combine the excavation of coal and the reclamation of land together, thu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countries. Based on a field experiment at Horse Creek mine in Illinois State of ... A cross-pit system (CPS) could combine the excavation of coal and the reclamation of land together, thu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countries. Based on a field experiment at Horse Creek mine in Illinois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reclamation technique of surface mining by a CPS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its reclamation effect. Problern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reclamation technique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reclamation surface mining cross-pit system reclamation effect soi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