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道:多元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6-74,共9页
避免文明冲突的基本途径是文明对话,可以通过阐发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和最高境界。“仁”的... 避免文明冲突的基本途径是文明对话,可以通过阐发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和最高境界。“仁”的实现之道是“仁道”,其基本途径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即求仁之道,是儒家一贯之道。“仁道”的基本含义是“仁爱”,可以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天下归仁”既是“仁”这一核心价值同心圆推衍的结果,也是儒家仁道逻辑演进的旨归,更是儒家仁爱之道的社会理想。立足仁道,多元文明圆融无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仁道 仁爱 价值基础 天下归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为政说与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2
作者 郭长兴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0期25-27,共3页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反之,“学礼”,“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注重渊》篇)即一旦能用礼克制自己,为政以礼,天下百姓就会称你是仁人。 孔子为政以礼的重要内容是其民本思想,包括教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干部思想 为政者 道德建设 举贤才 天下归仁 颜渊 民本思想 冉求 为人民服务宗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教育思想的矛盾性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
3
作者 刘兵 《齐鲁学刊》 1988年第2期43-45,共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本文集中探讨前二者在一定层次上的矛盾——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与教育内容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一、孔子教育目的的积...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本文集中探讨前二者在一定层次上的矛盾——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与教育内容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一、孔子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使古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为自己的理想而投身宦途。从总体而言,孔子开创私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天下归仁”。“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大同”和“天下为公”的政治主张。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孔子教育思想 矛盾性 政治思想 政治理想 消极性 天下归仁 政治主张 专制政治 教育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