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金秀 杨牧 周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5,F0004,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对Koizumi和ZeaLonga模型构建方法加以改进。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和模型缺血的评价,采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对Koizumi和ZeaLonga模型构建方法加以改进。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和模型缺血的评价,采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来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3级百分率为95%。结论实验所采用的改良术式构建大鼠MCAO模型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操作简便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为基于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开展的下游相关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TTC 梗死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浩 吉训明 +2 位作者 赵喜庆 苏万东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50-553,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梗塞 大脑动脉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k5的调控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芳 王宇红 +3 位作者 邵乐 夏相宜 佘颜 蔡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6-1181,共6页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还...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干预组(灌胃2.41 g·kg^(-1)),每组按给药后1、3、7、14、28 d再各分5小组。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考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5的表达。结果 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脑缺血后1 d即出现Cdk5上调趋势,并随着脑缺血的加剧,Cdk5的表达继续上调,其中mRNA及蛋白水平在7~14 d达最大,28 d则出现下降趋势,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P<0.01,提示脑缺血损伤将激活Cdk5信号转导途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干预后的3、7、14、28 d均能明显降低Cdk5的表达,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下调趋势越明显,干预28 d后,Cdk5的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提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可下调Cdk5的异常表达,与补阳还五汤原方比,两方对Cdk5的调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可能通过调控Cdk5的表达水平对脑缺血海马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脑缺血 海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体会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珂 纪立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被普遍认为是脑缺血标准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血管解剖位置、插线的制备、切口位置、插线深度及翼腭动脉结扎等角度,对模型塑造过程中发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线栓法 大鼠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宇 谢鹏 +1 位作者 朱晓峰 蔡志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NG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NGF对自体和移植NSCs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 目的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NG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NGF对自体和移植NSCs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NGF组)、C组(MCAo+NSCs组)及D组(MCAo+NG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化行BrdU、槽蛋白检测,分析结果。结果移植后的2周、4周神经功能评分显示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B组的槽蛋白及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P<0.05),D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C组(P<0.05)。结论NSCs移植和N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NGF对自体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移植N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移植 大鼠大脑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评价活体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成功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宇 孟然 +2 位作者 闫峰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评价活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成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10只体重280-310 g的雄性SD大鼠用传统线栓法制作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LDF监测插栓前后大鼠脑血流动态变...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评价活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成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10只体重280-310 g的雄性SD大鼠用传统线栓法制作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LDF监测插栓前后大鼠脑血流动态变化。于缺血2 h和再灌注24 h断头取脑,TTC染色检测脑片梗死灶体积。结果:基线血流均值为(224.99±75.00)PU,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0分。插栓成功MCAO模型,缺血2 h血流均值为(67.23±6.90)PU,与基线血流差值为157.76PU,降幅约为70%(P<0.01),差异显著。拔拴后血流均值为(216.01±7.30)PU,与缺血2 h血流差值为148.78PU(P<0.01),差异显著;与基线血流差值为-8.98PU(P>0.05),无显著差异。再灌注24 h后,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10.35分,脑片TTC染色显示梗死及水肿灶。插栓不成功模型LDF监测显示仍有血流通过,降幅少于基线的50%,再灌注24 h后,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0分,TTC染色未见梗死灶。结论:LDF对大鼠脑血流的监测是除神经功能评分以外另一种判断活体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大脑动脉阻塞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大鼠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潘江 陈成 +5 位作者 石文英 李里 周文娟 娄必丹 章薇 王诚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1-55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分设24、72 h两个亚组,每组10只。经穴组予以电针相应穴位,每12 h 1次,模型组、正常组捆绑处理,各组电针及...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分设24、72 h两个亚组,每组10只。经穴组予以电针相应穴位,每12 h 1次,模型组、正常组捆绑处理,各组电针及捆绑处理大鼠后,颈动脉取血,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CK、CK-MB、LDH、α-HBDH的变化。结果:各组MCAO大鼠造模后血清CK、CK-MB、LDH、α-HBDH明显增高;电针内关组能明显下调CK、CK-MB、α-HBDH的升高,并优于照海穴、人中穴。电针内关、人中能抑制LDH升高,照海组能抑制α-HBDH表达。结论:电针内关、神门穴(尤其是内关)能抑制CK、CK-MB、α-HBDH在心肌中的过度释放,达到减轻心肌组织损伤,保护心脏作用,且作用强于人中、照海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动脉梗阻模型大鼠 心肌酶谱 心经 心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包玉龙 朱竟赫 +4 位作者 范英兰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赵磊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均高于线栓法模型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梗死范围的稳定性、脑水肿程度、梗死体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线栓组,使该模型推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动脉 闭塞 脑栓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诱导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伟 董为伟 +1 位作者 傅雅各 董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光照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局部滴注20min后皮质rCBF则有所回升,用药后30minrCBF明显上升,为缺血前rCBF的131.1%。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光照例鼠MCA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管腔内均有明显血栓形成,缺血12h梗塞区神经元、线粒体及内质同明显肿胀,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后病理损害更为明显。实验鼠先照例额、顶叶皮质及新纹状体出现边界清晰、范围较恒定的苍白梗塞灶。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及脑梗塞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大脑动脉 动物模型 光化学诱导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江 陈武善 +1 位作者 陈成 章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43,I0003,I0004,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1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2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经穴 大脑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 神经生长因子(N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兆岩 郭述 +1 位作者 苏曹霞 曹秉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5,F003,共4页
应用外径约 0 .3mm的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 ,一直到距大脑中动脉 (MCA)起始处 2~ 3mm处 ,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于手术后 3、6、12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 ,手术后 12h取脑观察Willis环、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表... 应用外径约 0 .3mm的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 ,一直到距大脑中动脉 (MCA)起始处 2~ 3mm处 ,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于手术后 3、6、12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 ,手术后 12h取脑观察Willis环、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表明 ,该模型行为障碍和脑梗死体积较为恒定 ,观察Willis环可见MCA起始部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血栓是混合血栓 ,脑梗死体积与本研究室应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MCA缺血模型的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该模型操作简便 ,缺血效果可靠 ,梗死部位恒定 ,而且较接近人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血栓形成 大鼠 动物模型 M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玉龙 范英兰 +4 位作者 朱竟赫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杜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54-2756,共3页
目的: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方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对改良三氯化铁法和普通三氯化铁法的栓塞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改良血栓可形成与普通血栓相同的MCAO,两组之间神... 目的: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方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对改良三氯化铁法和普通三氯化铁法的栓塞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改良血栓可形成与普通血栓相同的MCAO,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脑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保证了大脑中动脉的完整,开颅窗口比较小且损伤较少,手术操作简单,使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模型成功率显著提高,使模型在试验中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动脉 闭塞 脑栓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时大鼠脑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琼兰 李瑞祥 +2 位作者 张光鹏 羊惠君 邱昌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3-376,共4页
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流0.5~48 h 制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脑缺血后白细胞共同抗原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呈圆形,未见分支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的小胶质细... 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流0.5~48 h 制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脑缺血后白细胞共同抗原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呈圆形,未见分支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的小胶质细胞于再灌流3 h 开始出现,再灌流12 h 数量显著增多,并且胞质、胞核均为强阳性;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分布于纹状体、下丘脑、杏仁核处及皮质与外囊相连处,完全坏死区无阳性小胶质细胞;此外,同侧微血管强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同侧大脑皮质Ⅳ、Ⅴ、Ⅵ层锥体细胞、丘脑、海马形态正常的神经元亦强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但核固缩的神经元白细胞共同抗原则呈阴性。本实验推测白细胞共同抗原可能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并可能是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大脑动脉阻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神经保护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正羽 唐松山 周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69-1074,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神经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法制作大鼠脑卒中模型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海朋 胡永波 +2 位作者 张小东 王娜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对电凝制作大鼠脑卒中模型方法进行改良及评价。方法将26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300 g)分成5组:Tamura手术组、Tamura假手术组、改良手术一组、改良手术二组、改良假手术组。分别使用Tamura法和改良电凝法制作脑卒中模型。术... 目的对电凝制作大鼠脑卒中模型方法进行改良及评价。方法将26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300 g)分成5组:Tamura手术组、Tamura假手术组、改良手术一组、改良手术二组、改良假手术组。分别使用Tamura法和改良电凝法制作脑卒中模型。术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面积和部位进行评价。结果与Tamura法比较,改良电凝法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大鼠没有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改良手术一组大鼠没有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改良手术二组大鼠肢体瘫痪比较明显;改良手术一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较小,梗死范围局限于大脑皮层,改良手术二组梗死面积较大,梗死部位在基底节测区和大脑皮层。结论①改良电凝法更加简便快速,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更低,对大鼠其他损伤更小。②使用改良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的不同部位,可以实现不同面积和部位的脑梗死、满足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法 动物模型 大脑动脉闭塞 脑梗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大脑皮层EphrinB2信号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心磊 孙芳玲 +3 位作者 艾厚喜 张丽 王文 安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皮层中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皮层中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大鼠脑皮层中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的磷酸化EphrinB2表达量和阳性细胞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且血管内皮有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结论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EphrinB2信号通路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大脑动脉阻塞 缺血 再灌注 EPHRINB2 大鼠 EPHRIN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性卒中大鼠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明哲 魏雷 +5 位作者 王鹤 张英杰 张思聪 李源莉 洪大基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1-727,共7页
目的:建立缺血性卒中(MCAO)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电针组(EA组),记录体重、神经缺损评分(NDS)、脑血流及造模前(B)、造模后(1d... 目的:建立缺血性卒中(MCAO)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电针组(EA组),记录体重、神经缺损评分(NDS)、脑血流及造模前(B)、造模后(1d)、造模后(10d)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对比观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大鼠脑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NDS评分:M组、EA组2h、1d、3d、5d、7d均显著高于S组(P<0.05);M组1d、3d、5d、7d均显著高于EA组(P<0.05)。体重:S组、EA组3d、5d、7d与B、1d相比显著上升(P<0.05);M组7d与1d相比显著上升(P<0.05);M组与S组相比1d时显著下降(P<0.05);M组与S组、EA组相比5d、7d时均显著下降(P<0.05)。血流量、红细胞浓度:S组、EA组2h与B相比显著下降(P<0.05);S组1d与2h相比显著上升(P<0.05);EA组3d与2h相比显著上升(P<0.05);M组1d、3d、5d、7d时与其S组、EA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脑成像中,10d时EA组在健侧小脑、脑干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电针早期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的脑功能有影响,可能与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及增强神经元活动有关,从而影响运动相关的脑区,具有促进运动功能康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脑血流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艳 张洹 谭广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1 h后再灌注24h,多数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可见苍白梗死区;HE染色和尼氏染色发现典型的缺血性表现。BABL/C小鼠大脑损伤最为明显,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脑组织百分比与昆明白、C57BL/6J小鼠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线栓法易于操作,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再灌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监测对大鼠脑缺血模型制备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龙 金保哲 张新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监测对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分别将线栓插入30只SPF级Wistar Han大鼠颈内动脉颅内段(16.0±0.5)、(18.0±0.5)和(20.0±0.5)mm,制备3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10... 目的探讨脑血流监测对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分别将线栓插入30只SPF级Wistar Han大鼠颈内动脉颅内段(16.0±0.5)、(18.0±0.5)和(20.0±0.5)mm,制备3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10只),然后将所有实验大鼠依据颅底有无血凝块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染色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有无梗死灶分为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及过深阻塞组,对阻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前后及拔出线栓再灌注后每只大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皮质的血流量以激光多普勒法进行监测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皮质的血流量以相对流量单位PU值表示;阻塞后及再灌注后的脑皮质血流量变化以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的百分比表示。结果模型制作过程中,1只大鼠死亡;不全阻塞组9只,完全阻塞组15只,过深阻塞组5只。不全阻塞组8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16.0±0.5)mm,不能完全阻止大脑前动脉向大脑中动脉的血流,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0~1分;颅底动脉环周围无血凝块,经TTC染色后无梗死灶。完全阻塞组9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18.0±0.5)mm,大脑前动脉的血流被完全阻断,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2~3分;颅底动脉环周围无血凝块而TTC染色提示存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灶。过深阻塞组5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20.0±0.5)mm,可完全阻断大脑前动脉血流,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3~4分;解剖可见颅底血凝块,TTC染色后可见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插入线栓后,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大鼠脑皮质血流量均较阻塞前下降(分别为94±17比256±36、43±9比286±44、44±6比294±46,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7,P<0.01),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血流量明显低于不全阻塞组(均P<0.05),完全阻塞组与过深阻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阻塞后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6.93±0.06)%、(15.09±0.02)%、(15.52±0.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4,P<0.01)。再灌注后,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脑皮质血流量(分别为213±31、147±17、96±14)均较阻塞后有明显回升(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5,P<0.01),过深阻塞组脑皮质血流量明显低于完全阻塞组(P<0.05);3组再灌注后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水平百分比分别为(83.10±0.02)%、(51.83±0.05)%、(33.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3,P<0.01)。结论以激光多普勒对脑血流进行监测,可作为判断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脑缺血模型成功与否的一种实时、便捷、微创、客观可靠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动物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大脑动脉阻塞 脑血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立新 袁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方法 3 2只Wistar雄性大鼠 ,按照Longa的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 ,但在放入栓塞线时不结扎翼腭动脉 (PPA) ,通过局部脑血流监测、动物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测定、红四氮唑 (TTC)染色和...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方法 3 2只Wistar雄性大鼠 ,按照Longa的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 ,但在放入栓塞线时不结扎翼腭动脉 (PPA) ,通过局部脑血流监测、动物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测定、红四氮唑 (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动物麻醉后一般只需 15min左右即可完成栓线手术 ,术后大鼠大脑中动脉区域血流量下降 ,神经功能损伤明显 ,脑含水量增高 ,TTC染色脑梗死区苍白 ,病理学检查显示缺血灶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神经元固缩坏死。结论不结扎PPA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 ,缺血效果明确可靠 ,手术时间短 ,是理想的研究脑缺血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翼腭动脉 大脑动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