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振荡通气下吸入低氧建立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晓岚 陈贤楠 +1 位作者 耿荣 周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5-437,共3页
为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下吸入12 %氧气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及稳定性 ,将动物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 ,在HFO下给大鼠吸入12 %氧气 ,连续观察肺动脉压(PAP)的变化 ,并测定吸12 %氧气后5min、10min、15min、30min和40mi... 为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下吸入12 %氧气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及稳定性 ,将动物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 ,在HFO下给大鼠吸入12 %氧气 ,连续观察肺动脉压(PAP)的变化 ,并测定吸12 %氧气后5min、10min、15min、30min和40min各时间点PAP值 ,观察基础和吸12 %氧气后血液气体交换情况 ,结果显示 :进入实验组的18只大鼠均在30min内达到低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吸入低氧15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90 ,P<0.05) ;心率变化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32 ,P>0.05) ;PaCO2 和肺内动静脉分流 (Qs/Qt)差异均无显著性 (分别t=0.25 ,t=0.70 ,P>0.05)。提示HFO下吸入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吸入低氧 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体积生长重构理论量化肺动脉高压下小鼠心脏的生长重构
2
作者 关德宝 Hao Gao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56,共1页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为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性高的疾病,其中右心室衰竭是导致P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一套基于实验数据的心脏生长与重塑(G&R)模型,为理解PAH条件下右心室(RV)衰竭提供生物力学判据。方法通过个体...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为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性高的疾病,其中右心室衰竭是导致P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一套基于实验数据的心脏生长与重塑(G&R)模型,为理解PAH条件下右心室(RV)衰竭提供生物力学判据。方法通过个体化多尺度生物力学数值模拟,对大鼠心脏在PAH环境下的不良生长与重塑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基于超声成像数据,重建了包含左心室(LV)和RV解剖结构的大鼠心脏模型。随后,通过改进的大变形微分同胚度量映射(LDDMM)框架对RV和LV在不同阶段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最终,通过体积生长模型对LDDMM预测的G&R张量进行了验证,并对其与生物力学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研究成功量化了PAH条件下患病心脏相对于对照心脏的生长张量。结果显示G&R主要发生在心肌纤维方向、透壁方向及第三正交方向,且剪切组分相对很小。生长量与相应的心肌应变高度相关。利用运动学心脏生长模型,估计的生长张量能够解释患病心脏观测到的84.3%几何变化。结论本研究开发的方法不仅能够利用稀疏的体内图像精准量化心脏的G&R,而且从生物力学角度为揭示触发右心室衰竭的潜在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为心脏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策略的优化贡献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心脏 生物力学因素 肺动脉高压 心肌应变 生长模型 右心室 微分同胚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运 凃鹏杰 +2 位作者 陈龙 潘小杰 陈文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新的肺动脉高压(PAH)合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trol),肺动脉高压组(PAH),肺缺血再灌注组(IR),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缺血再灌注组(PAH+IR)。PAH组大鼠以腹...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新的肺动脉高压(PAH)合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trol),肺动脉高压组(PAH),肺缺血再灌注组(IR),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缺血再灌注组(PAH+IR)。PAH组大鼠以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方法建立PAH模型,IR组采用血管夹夹闭肺门法构建LIRI模型,PAH+IR组大鼠注射野百合碱4周后,应用血管夹夹闭肺门法建立PAH合并LIRI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湿干重比值(W/D),并通过肉眼及光镜观察肺组织变化。结果PAH+IR组大鼠的mPAP、RVSP、RV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R组(均P<0.05),PAH+IR组大鼠的mPAP及RVSP明显高于PAH组(均P<0.05);光镜下PAH组和PAH+IR组可见血管内皮层增生,肺小血管闭塞,IR组和PAH+IR组可观察到肺损伤改变,且PAH+IR组肺损伤较IR组明显;IR组和PAH+IR组大鼠的左肺W/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AH组(均P<0.05)。结论PAH和LIRI相互影响,促进疾病进展。该研究成功建立PAH合并LIRI大鼠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为研究PAH合并LIRI的病因及防治提供了可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在肺动脉高压心肌重构SD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4
作者 龚医博 吴斯杰 +3 位作者 许芳婷 吴勤 廖晓波 杨一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3-14,共2页
目的: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炎症反应等多种机体功能调节,目前尚缺如LXR在肺动脉高压(PAH)心肌重构过程中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将观察PAH心肌重构SD大... 目的: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炎症反应等多种机体功能调节,目前尚缺如LXR在肺动脉高压(PAH)心肌重构过程中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将观察PAH心肌重构SD大鼠心脏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检测右心室心肌中NF-κB、TNF-α、IL-6等炎症指标的表达情况;上调LXR表达,观察其对PAH心肌重构大鼠心脏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同时检测相关炎症指标表达变化,探索LXR调控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为PAH心肌重构的干预提供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PAH 心肌重构 大鼠模型 SD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肺动脉去神经术在肺高压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
5
作者 黄源 刘一为 +6 位作者 项理 邢珺月 苏展豪 张晓玲 孟健 王佩合 张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6-46,共1页
目的: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高压大鼠模型中,实施经胸肺动脉去神经支配术改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重构。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和手术组予一次性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4周后采... 目的: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高压大鼠模型中,实施经胸肺动脉去神经支配术改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重构。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和手术组予一次性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4周后采用右心导管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组行经胸肺动脉去神经支配术,即常规左2~3肋开胸暴露肺动脉后,剔除肺动脉主干附近结缔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肺动脉 平均肺动脉 野百合碱 大鼠模型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Wistar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刘可及 王怀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53-254,274,共3页
为排除麻醉药物对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建立了Wistar大鼠清醒模型肺循环的研宄方法,并比较在麻醉及清醒状态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压升高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麻醉状态大鼠肺动脉压对缺氧刺激的反应不明显,清醒大鼠肺动脉压可因缺氧刺... 为排除麻醉药物对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建立了Wistar大鼠清醒模型肺循环的研宄方法,并比较在麻醉及清醒状态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压升高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麻醉状态大鼠肺动脉压对缺氧刺激的反应不明显,清醒大鼠肺动脉压可因缺氧刺激明显升高。清醒大鼠的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缺氧刺激引起肺循环机能状态的改变,麻醉药物的影响是肺循环研究申应当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 肺动脉高压 清醒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第35卷总目次
7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I0004-I0015,共12页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纤维化小模型 核苷(酸)类似物 肝细胞癌组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临床肝胆病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