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改良及氧化损伤模型构建 |
马露
杨雷
晏凡晨
刘晓丹
丁煌
谭维
李菀榆
唐映红
张伟
邓常清
|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内皮细胞力学感受器在主动脉扩张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赵容
孙慧莹
李双双
陆清声
|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高良姜素通过下调lncRNA H19的表达抑制ox-LDL诱导的人源 正常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 |
罗瑞
田龙海
杨永曜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
张帆
李柏霖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纯化鉴定 |
杨翠燕
王金凤
张艳萍
王芳
王国玉
侯明晓
|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6
|
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
张少君
吴恒芳
陈相健
杨笛
朱铁兵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7
|
单壁纳米碳管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
林治卿
袭著革
晁福寰
杨丹凤
张华山
|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
2006 |
9
|
|
8
|
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李晓燕
房洁
张红明
韩淑芳
高玉琪
晋群
|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研究 |
潘礼龙
戴敏
王伟
|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0
|
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 |
苗新宇
朱潇潇
龚燕平
谷昭艳
李春霖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1
|
芝麻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糖、血脂及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的影响 |
周勇
杨解人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08 |
16
|
|
12
|
Kv1.5蛋白通道阻滞剂DPO-1对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
安宁
周贤
张晓霞
杨涛
许美霞(指导)
|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罗格列酮及环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体外诱导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缪培智
金贤
汪海娅
方宁远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4
|
载脂蛋白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
岳媛
陈洪艳
王嘉玮
徐明强
丁瑜
姜昊
高妍
张嘉保
闫守庆
|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酶消化法分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改进方法 |
徐荣良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6
|
黄芪甲苷促进缺氧损伤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研究 |
卢飞艳
丁燕子
陈相健
卞智萍
吴恒芳
杨笛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1
|
|
17
|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改良型分离培养方法 |
林翠红
刘光辉
杨田野
赵利
王航
史常旋
孟春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8
|
miR-18a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
莫倩
李丹
凌文华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9
|
尾加压素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的收缩效应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ERK_(1/2)磷酸化的影响 |
石莹
王艳霞
姚泰
朱依纯
|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20
|
布比卡因增强α_1受体介导大鼠胸主动脉收缩反应中血管内皮的作用 |
张贺飞
许文琪
都倩
赵静
夏红月
任雷鸣
|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