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_(7)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志峰 王洋 +4 位作者 吕楠 任伟东 李梦杰 周友龙 方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建立足趾部切口痛大鼠模型,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镇痛效果及其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5-HT_(7)受体(5-HT_(7)R)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组... 目的:建立足趾部切口痛大鼠模型,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镇痛效果及其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5-HT_(7)受体(5-HT_(7)R)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组)、切口痛模型组(Incision pain,IP组)、正常+电针预处理组(Control+Electroacupuncture,Con+EA组)、模型+电针预处理组(Incision Pain+Electroacupuncture,IP+EA组)。IP组和IP+EA组大鼠右足趾部行疼痛造模,且造模前,Con+EA组和IP+EA组大鼠行右侧“足三里”穴和“环跳”穴电针刺激(2/1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数值为1档,每日1次30 min),连续5天。于第1次电针预处理前2 h(T1)、术前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5-HT浓度;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大鼠PAG中c-Fos和5-HT_(7)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IP组大鼠T3、T4时间点MWT和TWL均明显降低,脑脊液中5-HT浓度增加,PAG中c-Fos蛋白和5-HT_(7)R表达明显上调(P<0.05);Con+EA组和IP+EA组脑脊液中5-HT含量和PAG中5-HT_(7)R表达均上升(P<0.05)。与IP组相比,IP+EA组大鼠T3、T4时间点的MWT和TWL显著升高,PAG中c-Fos蛋白表达减少,5-HT_(7)R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PAG中5-HT_(7)R蛋白表达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切口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5-HT_(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阿片肽血清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2 位作者 刘玉红 王曙光 宋朝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β 内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抗甲 脑啡肽血清、抗β 内啡肽血清和OT...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β 内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抗甲 脑啡肽血清、抗β 内啡肽血清和OT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 :PAG内注入抗甲 脑啡肽血清、抗 β 内啡肽血清后 ,使大鼠痛阈明显降低 ;但在注射OT前预先注射抗甲 脑啡肽血清或抗 β 内啡肽血清不能完全阻断OT的镇痛效应。结论 :PAG内OT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不完全依赖于PAG内的内源性脑啡肽和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阿片肽血清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催产素 镇痛 内源性脑啡肽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志峰 方洁 +5 位作者 朱建坡 张虎 李阿丽 程志芳 任学军 吕帅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仅给予麻醉而不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切口疼痛模型手术前15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仅给予麻醉而不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切口疼痛模型手术前15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地佐辛组(D组):切口疼痛模型手术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地佐辛3 mg/kg 2 ml。于术前24 h(T_0)、术后2 h、6 h、24 h(T_(1-3))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累积疼痛评分,T3时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全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较,S组和D组T1-3时MWT明显降低,累积疼痛评分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与S组比较,D组T1-3时MWT升高,累积疼痛评分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下降(P<0.01)。结论:地佐辛预先给药可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减轻大鼠切口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预先给药 切口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蓉飞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电刺激偏头痛模型,观察给予氟桂利嗪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氟桂利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电刺激偏头痛模型,观察给予氟桂利嗪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氟桂利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111.7±15.7、112.9±10.7、508.7±30.8、209.2±18.5、502.7±33.1。结论: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出现了NF-κB细胞的激活,氟桂利嗪使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上矢状窦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NF-ΚB蛋白 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害性刺激、电针镇痛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爱群 方智慧 +4 位作者 朱君明 楚宪襄 王金兰 范天生 任朝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镇痛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正常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SOM神经元的基因表达;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和电针镇痛(EA)对PAG内SOM多肽合成的调...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镇痛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正常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SOM神经元的基因表达;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和电针镇痛(EA)对PAG内SOM多肽合成的调控,以探讨伤害性刺激和电针对PAG内SOM在基因转录水平的激活影响。结果:正常情况下PAG内有一定的SOMmRNA表达,伤害性刺激和单纯电针后SOMmRNA表达增强,EA后进一步增强。结论:(1)SOM可能参与痛觉调制;(2)SOM可能参与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电针 伤害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NF-κB和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易桂标 杨丽 +1 位作者 郝仁方 张中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藤碱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复...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藤碱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复制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尼美舒利为阳性对照组,在制模、药物干预后,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AG区NF-κB和COX-2阳性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尼美舒利组和青藤碱高剂量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尼美舒利组比较,青藤碱高剂量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κB、COX-2参与了偏头痛发病过程;青藤碱能较好地缓解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变化,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G区NF-κB和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偏头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核转录因子-κB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5-羟色胺能投射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云庆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向三又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 5 C)投射的起源细胞在其吻、中、尾三个部分的分布不同,且由尾段向吻段有从腹侧向背侧移行的趋势。尾段的HRP逆标细胞主要位于PAG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中段的标记细胞较多...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向三又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 5 C)投射的起源细胞在其吻、中、尾三个部分的分布不同,且由尾段向吻段有从腹侧向背侧移行的趋势。尾段的HRP逆标细胞主要位于PAG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中段的标记细胞较多,主要见于腹外侧区、背侧区和背外侧区腹侧部,尚可见一些顺行标记的终末;吻段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背外侧区,在上丘深层、Cajal氏中介核、Darkschewitsch氏核内,也可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和终末均主要位于注射侧的PAG内。PAG向Sp 5 C投射的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主要位于PAG的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中段的双标细胞占全部双标细胞数的57%,尾段占41%,吻段占2%。在背中缝核(DR)内,亦可见到一些双标细胞。PAG内的双标细胞占其HRP标记细胞总数的37%,但仅占5-HT样阳性细胞总数的4.5%。标记细胞主要为中型(20—30μm)梭形及三角形,小型(<20μm)梭形和大型(>30μm)多角形细胞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怀钦 张博闻 +5 位作者 顾金海 赵奇 和祯泉 任双来 何仲义 牛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明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调节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采用逆行示踪技术,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逆行示踪剂注射到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胞体分布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PAG内CTb逆行标记... 目的:明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调节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采用逆行示踪技术,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逆行示踪剂注射到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胞体分布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PAG内CTb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特点;接着采用顺行示踪技术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将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示踪剂注射到PAG,观察下丘脑内BDA标记的神经纤维与orexin神经元的重叠分布特点;最后运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BDA标记轴突终末与orexin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CTb注射到单侧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区域后,在PAG观察到大量CTb标记神经元,注射点同侧标记细胞数明显占优,其中PAG外侧区(lPAG)和腹外侧区(vlPAG)可见大量CTb逆标神经元,背外侧区(dlPAG)和背内侧区(dm PAG)可见少量标记神经元;注射点对侧lPAG及vlPAG区域也观察到少量CTb标记神经元。BDA注射到单侧lPAG后,下丘脑内双侧均可观察到BDA标记的神经纤维,但注射点同侧标记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占优。BDA标记纤维与orexin神经元胞体在穹窿背侧接近不定带(ZI)的区域(本文中将此区域称作"穹窿上区")形成显著的重叠分布。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DA标记的轴突终末与orexin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联系,且多为非对称性类型。结论:lPAG投射到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在穹窿上区与orexin神经元形成优势重叠分布、并与orexin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突触联系,提示orexin神经元可能在lPAG的直接支配下发挥其调节觉醒状态、摄食行为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 中脑水管周围灰质 下丘脑 突触联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勿动蛋白-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表达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宁 房春燕 +4 位作者 孟蒂 马娟 王燕 张广学 成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观察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勿动蛋白-A(Nogo-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单侧后肢sc给予2%甲醛0.1 ml引起炎症反应,第3天用热和压力刺激方法,检测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变化,确... 目的观察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勿动蛋白-A(Nogo-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单侧后肢sc给予2%甲醛0.1 ml引起炎症反应,第3天用热和压力刺激方法,检测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变化,确定甲醛致炎痛敏模型成功。分别在致炎后第3天和第7天取出大鼠PAG,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AG内Nogo-A、CGRP、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LR)和受体调节蛋白1(RAMP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PAG内Nogo-A,CGRP,CLR和RAMP1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甲醛致炎第3天,与正常大鼠比较,压力和热刺激方法测定大鼠缩爪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1),并且致炎痛敏大鼠PAG内Nogo-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CGRP,CLR和RAM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甲醛致炎第7天,CGRP mRNA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但Nogo-A mRNA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CLR和RAMP1 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甲醛致后肢炎性痛敏大鼠PAG内Nogo-A表达显著下降,CGRP,CLR和RAMP1mRNA表达升高;并且随炎症的减轻,CGRP mRNA表达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变化可能与大鼠PAG涉及炎症反应或痛觉调制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勿动蛋白-A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炎症性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大中缝核-脊髓通路——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结合法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云庆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用海人酸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HRP注入脊髓(SpC)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PAG-NRM-SpC通路进行了研究。在大中缝核(NRM)内可见四种突触:(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远端树突... 本文用海人酸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HRP注入脊髓(SpC)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PAG-NRM-SpC通路进行了研究。在大中缝核(NRM)内可见四种突触:(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远端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HRP顺标轴突末梢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和HRP逆标胞体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我们认为:PAG-NRM-SpC间接通路在NRM中可能有单突触和通过中间神经元两种联系方式。NRM和SpC之间有往返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大中缝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通路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也与中缝大核内其它神经元之间形成多种突触联系。本研究结果首次在突触水平证明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间接通路,同时又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末与中缝大核内的神经元成分之间还形成比较复杂的突触联系,并对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中缝大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终纹床核投射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晋光荣 饶志仁 韩志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本文将HRP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又将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损伤,通过HRP呈色、抗FOS、抗5-HT免疫组化染色,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发现七种不同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5-HT样阳性和FOS样... 本文将HRP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又将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损伤,通过HRP呈色、抗FOS、抗5-HT免疫组化染色,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发现七种不同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5-HT样阳性和FOS样阳性细胞,HRP/5-HT、5-HT/FOS和HRP/FOS双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HRP/5-HT/FOS三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HRP/5-HT/FOS细胞数量很少,出现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终纹床核 血清素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构筑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猛 张颖芳 许鹿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8-362,共5页
采用经典的神经细胞染色技术,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正常大鼠和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以及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元的形态学指标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各节段、各亚区内... 采用经典的神经细胞染色技术,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正常大鼠和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以及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元的形态学指标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各节段、各亚区内神经元的平均直径、胞体椭圆率和面数密度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可能与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及听源性惊厥点燃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源性惊厥 点燃 中脑 导水管周围灰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运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的表达
14
作者 李艳珍 宋慧芳 +3 位作者 张卫国 王栋梁 杨成志 杨桂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游泳运动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NF-κB的表达情况,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与力竭运动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力竭游泳运动模型,将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力竭组(30只),力竭组进行1周力竭游泳训练,在...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游泳运动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NF-κB的表达情况,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与力竭运动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力竭游泳运动模型,将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力竭组(30只),力竭组进行1周力竭游泳训练,在末次运动结束后取0,4,8,12,16,24h等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观察灰质背内侧区(dmPAG)、背外侧区(dlPAG)、外侧区(lPAG)和腹外侧区(vlPAG)转录因子NF-κB的分布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力竭组在dmPAG、dlPAG与lPAG中NF-κB在即刻表达最高(P<0.05),4~12h逐渐下降(P<0.05),16~24h继续下降(P>0.05),24h恢复到正常水平,而vlPAG中NF-B在8h表达增高(P<0.05),12h开始下降(P<0.05),16~24h继续下降(P>0.05),24h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PAG中NF-B的表达与神经活性物质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NK-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侧脑室注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15
作者 张桂林 刘维泽 +3 位作者 韩丹 周兰仙 张亮 席正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侧脑室注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PAG或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ACTH,给药后于不同时间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侧脑室注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PAG或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ACTH,给药后于不同时间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在30个神经元中,有22个被PAG注入ACTH抑制;15个神经元中,有14个被侧脑室注入ACTH兴奋。结果表明:ACTH在PAG水平有抗伤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脊髓背角细胞 放电 AC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采凤 张雯玮 +5 位作者 胡朝婷 王冉超 接玉 赵昶昀 陈茜 杨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内饱和及非饱和浓度的GABA_B受体激动剂对兴奋性突触及抑制性突触作用的异同。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在成年大鼠PAG的急性横切薄片记录其腹外侧区神经元。结果饱和浓度...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内饱和及非饱和浓度的GABA_B受体激动剂对兴奋性突触及抑制性突触作用的异同。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在成年大鼠PAG的急性横切薄片记录其腹外侧区神经元。结果饱和浓度的GABA_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5μmol·L^(-1))对上述两类突触的抑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而非饱和浓度的巴氯芬(0.1μmol·L^(-1))对上述两类突触的作用有差异,0.1μmol·L^(-1)巴氯芬对抑制性突触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其对兴奋性突触的抑制。与之相对应,0.1μmol·L^(-1)巴氯芬对单个PAG神经元的兴奋性显示增加作用,而非抑制作用。结论饱和浓度的GABA_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抑制两类突触的比率无差别,而非饱和浓度的巴氯芬对抑制性突触的抑制作用比其对兴奋性突触的抑制效率高,此结果可能解释了PAG注射不同浓度巴氯芬引起不同行为学反应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B受体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全细胞记录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释放的影响
17
作者 李鹏涛 肖智 +1 位作者 文松 李尤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P2X7受体激活介入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文章拟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通过脑微透析结合ELISA技术观察vlPAG中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 目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P2X7受体激活介入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文章拟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通过脑微透析结合ELISA技术观察vlPAG中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骨癌痛组(n=12)和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438079)组(n=6)。骨癌痛组大鼠建立大鼠胫骨转移性骨癌痛模型,注入20μL含SHZ-88乳腺癌细胞的RPMI-1640培养基细胞悬液(癌细胞1×10^7个/0.5 mL);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的经过处理的癌细胞(SHZ-88乳腺癌细胞在90℃沸水中持续20 min),其余操作同骨癌痛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2X7受体拮抗剂组前面操作同骨癌痛组,但灌流液中加入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438079。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分别于同一时间点检测大鼠建模侧后足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21 d时间点大鼠vlPAG中P2X7受体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和P2X7受体拮抗剂组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vlPAG透析液中D-丝氨酸变化。结果骨癌痛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在第5、7、10、14、18、21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vlPAG中有散在P2X7阳性表达,骨癌痛组大鼠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骨癌痛组大鼠vlPAG中D-丝氨酸含量[(220.28±63.38)ng/mL]较正常对照组大鼠[(148.09±46.89)ng/mL]和假手术组[(147.32±51.44)ng/mL]大鼠明显升高(P<0.05)。P2X7受体拮抗剂组大鼠vlPAG中D-丝氨酸含量[(134.20±41.77)ng/mL]较骨癌痛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lPAG P2X7受体激活后促进D-丝氨酸释放进而参与大鼠骨癌痛机制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微透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P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若卓 于生元 +1 位作者 王贺波 郭俊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采用电刺激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 (superiorsagittalsinus ,SSS)硬脑膜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c fos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PAG在血管源性头痛 (如偏头痛 )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 ,在... 目的 :采用电刺激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 (superiorsagittalsinus ,SSS)硬脑膜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c fos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PAG在血管源性头痛 (如偏头痛 )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后电刺激SSS区硬脑膜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 fos蛋白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 ,阳性细胞数头侧至尾侧逐渐增多。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刺激组每张切片的F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 7.2± 4 .2、13.6± 4 .3、76 .0± 12 .3。结论 :PAG可能参与血管源性头痛 (如偏头痛 )的痛觉中枢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上矢状窦 硬脑膜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C-FOS 蛋白表达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红岩 于挺敏 +1 位作者 毛西京 姚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C组)和高雌激素替代治疗组(D组)。1周后B、C、D组给予硝酸甘油10mg·kg-1皮下注射制备偏头痛模型,A组以同剂量花生油皮下注射,观察注射后大鼠行为学改变,注射2h后处死大鼠,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行为学表现,D组爪红、耳红、尾红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爬笼、搔头次数明显减少,C组与B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阳性神经元增多(P<0.01),以腹外侧和背外侧明显,B组增加程度最明显,C组次之,D组增加程度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雌激素能减少PAG区5-H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高雌激素能减轻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神经活性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雌激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5-羟色胺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投射 被引量:3
20
作者 槐瑞托 李俊敏 +1 位作者 牛丽静 管振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最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最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腹...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最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最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腹侧亚核; (2)这些亚核向PAG的腹外侧区投射最多,向外侧区投射较少,向背侧区投射最少,向背外侧区无投射; (3 )AP区的吻侧部向尾段PAG的腹外侧区投射最多,向其他部位投射较少; (4)在PAG的吻尾方向上,这些投射从吻段到尾段逐渐增加; (5)NTS和AP向PAG的两侧均有投射,但以同侧投射占优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揭示PAG与NTS和AP之间的功能关系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 PAG 孤束核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AP NTS 大鼠 亚核 最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