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优选及鉴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晓霞 张丹参 +1 位作者 黄红娜 薛贵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主客分子质量比、溶剂浓度、包合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包合过程的影响,优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大黄酚的条件。... 目的:研究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主客分子质量比、溶剂浓度、包合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包合过程的影响,优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大黄酚的条件。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相溶解度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是: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0,溶剂乙醇的浓度为50%,包合时间2h,包合温度是30℃,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结论: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高,工艺稳定,操作简单。大黄酚适宜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增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试验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席小辉 胡瑜文 +6 位作者 张升阳 宋欠欠 黄轩宇 金懿志 刘爱冰 李诚 胡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nutmeg essential oi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NEO/HP-β-CD)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包合物结合浸泡法、涂抹法和无纺布法处理冷鲜猪肉,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pH、挥发... 为研究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nutmeg essential oi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NEO/HP-β-CD)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包合物结合浸泡法、涂抹法和无纺布法处理冷鲜猪肉,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质构、汁液流失率、色泽与感官指标。结果表明,NEO/HP-β-CD包合物添加量1%的无纺布法可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冷鲜猪肉的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延缓猪肉质构特性与色泽劣变,提高感官品质;与对照组(6 d)相比,可延长贮藏期4 d。因此,NEO/HP-β-CD包合物添加量1%的无纺布法对冷鲜猪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羟丙-环糊精包合物 冷鲜猪肉 保鲜效果 指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生鹏 张根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9-107,共9页
芦丁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解决其水溶性差导致的应用缺陷。本文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HPCD)包合物,分析了包合物的结构、溶解性、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HPCD能够有效包埋... 芦丁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解决其水溶性差导致的应用缺陷。本文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HPCD)包合物,分析了包合物的结构、溶解性、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HPCD能够有效包埋芦丁,包合物中二者摩尔比为1:1,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89.33%、26.67%,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游离芦丁的51倍。芦丁被包合后,其晶体衍射峰完全消失,提高了最大失重速率温度(266℃到318℃),且固态包合物呈现出不规则的片状结构,表明HPCD成功包合了芦丁。包合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_(50)显著低于芦丁(P<0.05),并且其铁离子还原能力是芦丁的1.2倍。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光处理6 d后游离芦丁和包合芦丁保留率分别为31.80%、66.70%,50℃热处理15 d后保留率分别为66.91%、87.38%。因此HPCD不仅提高了芦丁的水溶性,也提升了其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使芦丁可在不同环境中发挥其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溶解度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酰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热缓释性能分析
4
作者 李倬 周当男 +6 位作者 罗灿选 张智轩 宋伟民 陈泽少 艾丹 张晓平 郑峰洋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9-2545,共7页
以薄荷酰胺为芯材,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共沉淀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出两种包合物,并探究其在常温与高温条件下的缓释性能。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包合物的结构、形貌及物质组成进行表征,使用... 以薄荷酰胺为芯材,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共沉淀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出两种包合物,并探究其在常温与高温条件下的缓释性能。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包合物的结构、形貌及物质组成进行表征,使用热重分析仪对其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埋率和不同温度下的缓释性。结果表明,薄荷酰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埋率为12.31%,高于薄荷酰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埋率(9.55%);两种包合物的热解温度均超过300℃,远高于薄荷酰胺的热解温度(217℃),包合物热稳定较好,薄荷酰胺/HP-β-环糊精在25~120℃下释放一定时间后,累计释放量仅为14.94%~40.06%,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环糊精 薄荷酰胺 包合物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邵伟 袁敏 +2 位作者 王大庆 王春香 米广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 :制备黄芩甙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 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黄芩甙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结果 :经红外光谱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 ,表明黄芩甙与羟丙基 β 环糊精已形成包合... 目的 :制备黄芩甙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 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黄芩甙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结果 :经红外光谱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 ,表明黄芩甙与羟丙基 β 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 ,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 1∶1。结论 :黄芩甙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黄芩甙的溶解度 ,黄芩甙的溶解度由原来的 0 .112mg/mL增至包合后的 2 .743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甙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冷冻干燥法 红外光谱法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理化性质与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静 张景勍 +4 位作者 赵华 王红 孙全 袁誉铭 蒋心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制备的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D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complex,CBHD)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CBHD物进行表征。大鼠灌胃给予CBHD... 目的:本研究对制备的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D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complex,CBHD)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CBHD物进行表征。大鼠灌胃给予CBHD和环维黄杨星D(CB)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FLD测定血浆中CB的浓度。结果:CBHD的理化性质与CB和物理混合物明显不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果显示形成包合物后一种新物相峰出现;CBHD和C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76.83±6.73)μg/L和(69.27±8.66)μg/L;Tmax为(6.00±0.00)h和(4.33±0.00)h;AUC0~t为(1 541.04±178.61)μg/(L·h)和(619.93±75.67)μg/(L·h)。结论:CBHD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48.58%,CBHD明显提高了CB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杨星D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表征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程建明 刘汉清 张兴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8-359,共2页
关键词 芩苷-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壮丽 王亚飞 +3 位作者 荣晓哲 赵志鸿 张小俊 王桂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33,共8页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TLC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表征。再通过高温、高湿、强光照试验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搅拌法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包合率、载药量均最高。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1∶25,包合温度50℃,搅拌速度420 r/min,包合时间80 min,包合率77.35%,载药量4.48%。所得包合物为白色粉末,质地疏松,溶解度显著增加,体外累计释放度达80.05%。其在高温(60℃)、强光照(3 000 lx)下稳定性良好,而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潮解结块,包合率和载药量明显降低,但复水性良好。结论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是简单的混合物,有可能生成了新物相,在储藏时应保持干燥密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8
9
作者 范高福 刘修树 +3 位作者 汤洁 龚菊梅 蔡玉华 康品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制备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溶液研磨法、超声法、搅拌-超声法分别制备包合物后,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法进行鉴定,HPLC法测定石榴鞣花酸含有量。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石榴鞣花酸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 目的制备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溶液研磨法、超声法、搅拌-超声法分别制备包合物后,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法进行鉴定,HPLC法测定石榴鞣花酸含有量。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石榴鞣花酸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然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表观溶解度。结果搅拌-超声法最适合制备包合物。最佳条件为石榴鞣花酸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1∶2,包合时间36 h,包合温度20℃,乙醇体积分数60%,包合率(90.12±1.31)%。与鞣花酸单体比较,其包合物的表观溶解度提高了约10倍。结论该方法稳定简单、包合率高,所得包合物疏松易溶,可为石榴鞣花酸的应用开发提供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鞣花酸 羟丙-环糊精包合物 制备 搅拌-超声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亚硝胺合成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赛意 刘寿春 +4 位作者 陈建平 苏伟明 谌素华 刘海 秦小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20-127,共8页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高良姜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得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优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对包合物的...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高良姜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得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优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高良姜油及其包合物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紫外线诱导红细胞溶血的影响以及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其阻断亚硝胺合成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高良姜油-HP-β-CD包合物优于超声法,高良姜油能被有效包合,且对其化学成分几乎无影响;高良姜油及其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较高的还原能力,对DNA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并且可有效抑制亚硝胺的合成;包合后高良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亚硝胺合成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油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抑制亚硝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安伟娟 锁然 +1 位作者 李娜 胡珊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为1∶2(物质的量的比),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60 min。以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为1∶2(物质的量的比),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60 min。以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初步证明包合物已形成。通过测定包合率的大小证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白藜芦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靖 董诚明 +1 位作者 张铁军 廖茂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降香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得率、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优选HP-β-CD对降香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降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30,HP-...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降香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得率、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优选HP-β-CD对降香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降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30,HP-β-CD的包合浓度为10%(g/100 mL),包合温度30℃。结论:确定了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挥发油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相溶解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柘僮 杨明 +3 位作者 吴品江 许润春 高亚男 欧水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考察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以及溶解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评价标准,对药物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投料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药液滴加速度进行了考察,以确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目的:考察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以及溶解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评价标准,对药物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投料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药液滴加速度进行了考察,以确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采用相溶解度试验对增溶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确定了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即药物投料比例为1:3,温度为60℃,搅拌时间60 min,药液滴加速度1.6 mL/min;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包合常数K=564.30 L/mol,增溶11.81倍。结论:以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包合物,包合率达到97.1%,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胆酸适宜用HP-β-CD包合,增溶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羟丙-环糊精包合物 HPLC 制备工艺 相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桂芬 李引乾 +2 位作者 姜成 罗延红 赵晓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6-209,共4页
采用超声法制备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工艺,经相溶解度图研究、熔点测定、薄层色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以及溶解度测定等对包合物进行检验。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吡喹酮比率为2∶1,... 采用超声法制备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工艺,经相溶解度图研究、熔点测定、薄层色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以及溶解度测定等对包合物进行检验。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吡喹酮比率为2∶1,溶剂为60%乙醇溶液,包合时间为30 min,形成包合物性质稳定,且溶解度增大了27倍;经鉴定包合物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新的物相,但包合前后吡喹酮未发生化学变化,只是通过范得华力及分子间氢键等稳定结合。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法可制备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明显提高吡喹酮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哈婧 张佳丽 +1 位作者 张娜 王秋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7-622,共6页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考察所制备的丁苯酞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前后的...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考察所制备的丁苯酞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TLC,UV,IR,DSC,TGA可以表征包合物的形成,丁苯酞与HP-β-CD在70℃、反应4h所形成的包合物主、客体分子物质的量比为1∶1,包封率为65.22%,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为268.99。对包合前后的水溶解性考察结果表明,形成包合物后可以使丁苯酞增溶108.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葛竹兴 张小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9,共6页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AP在水中和包合物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甲...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AP在水中和包合物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且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砜霉素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静 王章阳 刘松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84-986,共3页
目的 制备格列齐特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增加其溶解度。 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不同方法制备格列齐特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 ,经相溶解度图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热分析以及溶解度测定、铵限量检查法等... 目的 制备格列齐特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增加其溶解度。 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不同方法制备格列齐特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 ,经相溶解度图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热分析以及溶解度测定、铵限量检查法等对包合物进行测定。结果 格列齐特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在三种方法中均可形成 ,主、客分子比为 1∶1;但冷冻干燥法包合物有铵残留。结论 采用研磨法和喷雾干燥法可制备格列齐特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齐特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亚改 刘聚祥 +1 位作者 刘静 李宏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得到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 h,羟丙基-β-环糊精与甲砜霉素摩尔比为1∶1。并经X-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验证,证明甲砜霉素... 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得到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 h,羟丙基-β-环糊精与甲砜霉素摩尔比为1∶1。并经X-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验证,证明甲砜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溶解度试验证明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形成包合物溶解度增大了约13倍,显著提高了甲砜霉素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砜霉素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燕 毛勇 +3 位作者 李飞 张志敏 张美丽 邓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5-289,共5页
比较了纳他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与纳他霉素对照品的抗茵活性及生物稳定性。结果显示:包合物中纳他霉素的水溶度为61.58X10^3mg/L,是对照品纳他霉素(34.37mg/L)的1792倍;包合物对8种常见真菌(菌液浓度1×... 比较了纳他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与纳他霉素对照品的抗茵活性及生物稳定性。结果显示:包合物中纳他霉素的水溶度为61.58X10^3mg/L,是对照品纳他霉素(34.37mg/L)的1792倍;包合物对8种常见真菌(菌液浓度1×10^3cfu/m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对照品完全相同,对黄曲霉的MIC值低于对照品;包合物经过紫外线照射15~90min、光照处理2~10d、温度(50、80、100、120℃)分别处理30~120min、1%的双氧水处理15~90min或在pH2~10条件下作用1h后,其剩余纳他霉素的相对含量与对照品相比均有增高的趋势。实验证明:纳他霉素经过HP-β-CD包合后,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纳他霉素的水溶性,还能提高其生物稳定性,同时不影响其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羟丙-环糊精 包合物 抗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鹏 王展 +2 位作者 沈汪洋 吴进菊 于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6-49,共4页
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 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00.00~500.00℃,热分解过程表观活化能为49.54 kJ/mol,指前因子为27.54 min^(-1),分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3/2),分解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麦芽糖-环糊精 包合物 热分解 动力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