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登科 马清温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作用,具有促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及抑制骨溶解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能显著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起降血脂等作用;同时EG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EG毒性较小,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其代谢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在大鼠心、肝、脑和肾中分布较多,大约有45%的原形药物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药理作用 神经保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去甲斑蝥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悦华 严亦舒 +1 位作者 赵岩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352,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①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①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同时给药,终浓度分别为30~480μmol·L-1)、序贯联用方案Ⅰ(EG→NCTD,EG作用24 h后除去EG,加入NCTD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和序贯联用方案Ⅱ(NCTD→EG,NCTD作用24 h后除去NCTD,加入EG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相应的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两药联用潜在的关键靶点。流式细胞术分析EG和NCTD单用及NCTD→EG序贯联用对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3)和活化CASP3蛋白表达。②建立肝癌H22移植瘤小鼠模型,设模型对照(给予PBS)、5-氟脲嘧啶(5-Fu)阳性对照(30 mg·kg^(-1))、EG单用(4 mg·kg^(-1))、NCTD单用(4 mg·kg^(-1))、两药同时联用(EG+NCTD,各2 mg·kg^(-1))及序贯联用(NCTD→EG,NCTD 4 mg·kg^(-1)6 d,EG 4 mg·kg^(-1)6 d)组,均ip给药,每天1次,共12 d。末次给药后24 h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移植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①EG和NCTD单用、同时联用及2种方案序贯联用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和A549细胞存活(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协同作用。EG和NCTD单用及同时联用三者比较,NCTD单用IC50最低,同时联用未表现出更好的作用。与两者单用比较,NCTD→EG序贯联用IC50最低。基于反向找靶及PPI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CASP3,表明两药联用可能涉及细胞凋亡通路。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与EG和NCTD单用组相比,NCTD→EG序贯联用明显增加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率(P<0.01),且活化CASP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CASP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肝癌H22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NCTD单用、同时联用、NCTD→EG序贯联用和5-Fu阳性对照组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42.4%,47.8%,50.4%和69.0%;EG单用抑瘤作用不明显。同时联用组小鼠体重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5-Fu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G与NCTD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去甲斑蝥素 联合用药 序贯给药 肝癌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及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欧沛思 古洺赫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M1低(25μmol·L^(-1))、中(50μmol·L^(-1))、高(100μmol·L^(-1))剂量给药IR-HepG2细胞24 h对其葡萄糖消耗量、糖吸收、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M1与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胰岛素表面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AKT2的结合能力。采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1对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NMR确认分离纯化所得产物为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为95%)。与模型组相比,M1在各给药浓度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P<0.001)及糖吸收水平(P<0.001),且作用比PHE更强(P<0.001);在中、高给药浓度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C含量(P<0.001),其中在TG水平上其改善作用优于PHE(P<0.01);在各浓度均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01),提高HDL-C含量(P<0.01,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1与通路关键因子INSR、IRS1、PI3K、AKT2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与模型组相比,M1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INSR、IRS1、PI3K、AKT2、GLUT2 mRNA的表达,并且下调p-IRS1/IRS1蛋白表达(P<0.001),上调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P<0.00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度M1,M1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 制备方法 IR-HepG2细胞 糖脂代谢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通过PI3K/AKT/NF-κB通路干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亚萍 陈婷 +6 位作者 刘玉凤 高小芳 黄黎娜 黄枚 张俊平 陈燕 南丽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9-12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monoglucoside,PMG)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干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MG低...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monoglucoside,PMG)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干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MG低、中、高(10、20、40 mg·kg^(-1))剂量组及联苯双酯(300 mg·kg^(-1))阳性对照组。PMG组和联苯双酯组灌胃对应药物混悬液,2次/天,连续3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空白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0.5%CCl_(4)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16 h后取材。给药体积均为0.1 mL/10 g体质量。HE染色法评价PMG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PI3K、p-PI3K、AKT、p-Akt、IκB、p-IκB总蛋白及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细胞比例。结果PMG干预可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能明显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明显降低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I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结论PMG可抑制CCl_(4)致小鼠肝细胞凋亡,抑制肝脏过度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NF-κB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凋亡 炎症 NF-ΚB激活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秦学玲 杨崇仁 +2 位作者 杨庆雄 钱子刚 杨璐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纯度进行测定:色谱柱为Liehrospher 100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0-5min,乙腈15%-20%;5-55min,乙腈20%-55%;55-65min,乙腈55%-85%;65-90min,乙腈8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5mL/min,柱温30℃。结果:所制备的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纯度为98.38%。对金铁锁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含量为3.75%,线性范围0.615-3.712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RSD为0.69%(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靠,制得的化舍物可作为衡量金铁锁提取物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HPLE 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月华 杨红英 +2 位作者 付崇罗 李爱峰 玄红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3-1198,共6页
研究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不同肿瘤细胞(MCF-7、MDA-MB-231和A549)和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正常培养的肺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 研究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不同肿瘤细胞(MCF-7、MDA-MB-231和A549)和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正常培养的肺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的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40、80、160μM)分别处理24和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核凝集和片段化;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DCHF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7(ANXA7)、P62、procaspase3和LC3的表达。结果表明,香叶木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MDA-MB-231、MCF-7、A549的增殖和去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通过上调LC3-Ⅱ的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自噬。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去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显著降低去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细胞核片段凝集,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下调caspase3和LC3-Ⅱ的水平。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香叶木素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化合物,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能成为一种保护HUVECs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 细胞凋亡 自噬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路路 张志超 +1 位作者 吴诉诉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DCFH-DA法检测Q3GA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引起的活性氧(ROS)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分析脂肪酸氧化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Q3G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FFA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可改善脂肪酸氧化引起ROS,MDA的升高以及SOD的降低。另外,Q3GA在一定浓度下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A、MCAD的表达,而对CYP4A11和ACO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Q3GA可抵抗脂肪酸氧化引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HepG2细胞,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对HepG2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翟延君 佟苗苗 +1 位作者 程飞 祝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从红蓼成熟果实中分离出来的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胃癌MGC细胞、人肝... 目的探讨从红蓼成熟果实中分离出来的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胃癌MGC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1~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MGC细胞、HepG-2细胞和Hce-8693细胞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较好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同等条件下,花旗松素比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抑制作用强。结论花旗松素与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能抑制MGC细胞、HepG-2细胞和Hce-8693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 人胃癌MGC细胞 人肝癌HEPG-2细胞 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测定中药制剂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4
9
作者 卫洪清 刘二保 +3 位作者 任荣芳 赵秀丽 李晓霞 江凤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4-847,共4页
研究了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在硝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的发光行为和光谱现象,甲醛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大,文章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制... 研究了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在硝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的发光行为和光谱现象,甲醛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大,文章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制剂中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含量的新方法。对于不同中药制剂样品中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测定的回收率为10 2 %~10 8%。方法的检出限为11 83μg·mL- 1 ,线性范围为15 75~136 5 μg·m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3 4 5 % (Cs=2 1 0 μg·mL- 1 ,n =3)。此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发光分析 高锰酸钾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环氧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刚良 梅新娅 +1 位作者 曹元成 刘曼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4-545,549,共3页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烯丙苷。再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其路线要比文献报道的少一步,总收率可达40%。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得到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环氧丙基2 3 4 6--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 D-葡萄糖 1 2 3 4 6--o-乙酰基-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的抗氧化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光 张晓宇 +2 位作者 金淑莉 邸琳 刘新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粘萎陵菜含有的一种化合物 ,d 儿茶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 (CGS)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CGS在体外对NADPH 维生素C和Fe2 + 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形成 )的影响 ,对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 目的 研究粘萎陵菜含有的一种化合物 ,d 儿茶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 (CGS)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CGS在体外对NADPH 维生素C和Fe2 + 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形成 )的影响 ,对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 (还原型细胞色素C形成 )的影响 ;在体内对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丙二醛形成的影响。结果 体外CGS 1 0 0 μmol·L-1 能明显抑制NADPH 维生素C和Fe2 + 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丙二醛形成及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在体内能抑制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脂质丙二醛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萎陵菜 儿茶素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丙二醛 自由基 d-儿茶素-3-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山香子中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 李甫 +2 位作者 陆园园 张艳军 黄锡山 《广西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217-218,225,共3页
满山香子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个糖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UV、I R、1HNM R、13CNM R、M S和元素分析确定为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 满山香子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个糖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UV、I R、1HNM R、13CNM R、M S和元素分析确定为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该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山香子 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 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健肾生发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柏龙 郭朝晖 魏志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42-1144,共3页
关键词 健肾生发丸 HPLC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叶中牡荆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丽 马远 陈随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47-21649,共3页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m为检测波长,测定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牡荆素在0.056~0.4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在1.808~4.0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58%。[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构树叶质量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叶 牡荆素 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O-(2,4-二硝基苯)-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兴泉 郭振楚 欧阳文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7-818,共2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reacts with 2,4-dinitrophenol to synthesize 1-O-(2’,4’-dinitrophenyl)-2-acetamido-β-...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reacts with 2,4-dinitrophenol to synthesize 1-O-(2’,4’-dinitrophenyl)-2-acetamido-β-D-glucoside.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法 合成 1-o-(2’ 4’-二硝基苯)-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 糖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复方参仲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路玫 莫可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58,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参仲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NovaPakC18柱(300mm×3.9mm,4μ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目的建立复方参仲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NovaPakC18柱(300mm×3.9mm,4μ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0456μg~0.2736μ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55%,RSD为1.25%。结论所建方法快速、方便,分离度好,其他成分无干扰,可用于复方参仲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参仲口服液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防衰益寿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蕾 曹杰 +2 位作者 张海鸣 沈圣民 杜树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建立防衰益寿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18∶8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nm。结果:线性... 目的:建立防衰益寿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18∶8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nm。结果:线性范围为0.055~0.165μg,精密度试验RSD为0.11%,回收率为96.40%,RSD为0.94%。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防衰益寿丸的质量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衰益寿丸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除脂生发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
18
作者 任孝德 马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14-415,共2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脂生发片中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 2 -O - β -D -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ODSC18色谱柱。乙腈 -水 (2 0∶80 )为流动相 ;流速 :1ml/min ;柱温 :4 0℃ ;检测波长 32 0nm。结果 :本法可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脂生发片中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 2 -O - β -D -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ODSC18色谱柱。乙腈 -水 (2 0∶80 )为流动相 ;流速 :1ml/min ;柱温 :4 0℃ ;检测波长 32 0nm。结果 :本法可测定除脂生发片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回收率为 99 36 % ;RSD为 1 17%。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脂生发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2 3 5 4'-四羟基二笨乙烯-2-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液相色谱法快速制备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单体及鉴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家骄 王凤玉 +4 位作者 田旭辉 邓昌瑞 黄小萍 王东 刘东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5-698,共4页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20 min,10%(A);20~230 min,30%(A);230~270 min,60%(A);270~300 min,100%(A),流速:5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0 mL,从抱茎苦荬菜(苦碟子)总黄酮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7GU)单体。所得单体经UV、IR、TOF-MS、1H NMR、13C NMR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经硅胶和聚酰胺薄层色谱检查,在365 nm紫外灯下均呈单一的黄绿色荧光斑点;HPLC-UV分析表明,在210、254、290、348 nm四个波长下,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产品纯度均在98%以上。所得产品可直接作为对照品用于苦碟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苦荬菜 苦碟子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 分离 制备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淑琴 崔东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6-449,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探讨影响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测定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探讨影响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测定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4.6mm×250.0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56:44),检测波长为210nm,速流为I.00mL·min^-1,柱温30℃。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分离效果良好,在14.80~26.6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简便、准确、专属性强,HPLC可作为心律宁胶囊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宁胶囊 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