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大麦黄矮病小麦新品系选育及其RAPD分子验证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光祖 李忠杰 +6 位作者 李希臣 王广金 唐凤兰 张月学 闫文义 孙德全 孙岩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利用辐射与外源DNA花粉管导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选出了抗大麦黄矮病(BYDV)的小麦新品系龙辐 97K1 0 99。经多年自然发病和两年接毒蚜鉴定 ,该品系不仅高产 ,而且抗大麦黄矮病。RAPD分子验证表明 ,在所用的 75个随机引物中只有OPF15 具... 利用辐射与外源DNA花粉管导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选出了抗大麦黄矮病(BYDV)的小麦新品系龙辐 97K1 0 99。经多年自然发病和两年接毒蚜鉴定 ,该品系不仅高产 ,而且抗大麦黄矮病。RAPD分子验证表明 ,在所用的 75个随机引物中只有OPF15 具有多态性。OPF15 的扩增产物在 880bp、650bp和 50 0bp处出现 3条供体与龙辐 97K1 0 99共有的特异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大麦黄矮病 小麦 育种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青稞种质抗大麦黄矮病抗性鉴定研究初报 被引量:3
2
作者 梅红 赖建华 +3 位作者 尹梅 木德伟 施晓群 何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229-1233,共5页
本研究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年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52、54,I10)... 本研究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年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52、54,I10)表现出对BYDV明显抗性,且抗性较为稳定。为培育抗性品种、持续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种质 大麦黄矮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感染大麦黄矮病毒的小麦后介体麦长管蚜和非介体禾谷缢管蚜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仝则乾 孟琳钦 +2 位作者 苏丹 张弛 胡祖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2-1399,共8页
【目的】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GAV是BYDV在我国的主流株系,且其在田间与介体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非介体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发生,对小麦... 【目的】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GAV是BYDV在我国的主流株系,且其在田间与介体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非介体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发生,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大麦黄矮病毒胁迫下介体和非介体蚜虫体内重要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规律,为揭示病毒-蚜虫互作生理生化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化方法测定取食健康小麦(空白对照组),取食前期经无毒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3龄若蚜为害72 h的小麦(条件对照组)及取食前期经携带BYDV-GAV麦二叉蚜3龄若蚜为害72 h的小麦(处理组)7 d后,介体麦长管蚜与非介体禾谷缢管蚜成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重要保护酶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重要解毒酶活性变化。【结果】取食前期经BYDV-GAV感染的麦二叉蚜3龄若蚜为害的小麦7 d后,介体麦长管蚜成蚜体内POD,SOD和AKP活性比空白对照组显著上升,但与条件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且条件对照组比空白对照组显著上升。取食经BYDV-GAV感染的麦二叉蚜3龄若蚜为害的小麦7 d后,非介体禾谷缢管蚜成蚜体内SOD,AKP和AchE活性比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ACP活性显著上升,但与条件对照组相比仅ACP活性显著上升;且条件对照组禾谷缢管蚜体内AKP和AchE比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ACP活性显著上升。【结论】取食感染BYDV-GAV小麦后介体麦长管蚜成蚜体内POD,SOD和AKP酶活性升高是前期蚜虫的为害造成,与BYDV-GAV无关;非介体禾谷缢管蚜成蚜体内AKP和AchE酶活性下降是前期蚜虫为害引起,SOD酶活性下降是前期蚜虫为害和BYDV-GAV的综合作用,而BYDV-GAV和前期蚜虫为害均能使禾谷缢管蚜体内ACP酶活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大麦黄矮病 介体 非介体 保护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对大麦黄矮病的耐性 被引量:1
4
作者 J.Collin 张辉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1年第3期31-33,共3页
引言抗性或耐性品种的开发利用是控制大麦黄矮病(BYDV)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小麦中已被发现的耐性源都是数量性状的,没有鉴定出主基因(Qu-alset等,1973),而黑麦被认为是耐BYDV的(Os-wald和Houston,1953,Comeau,1986)。许多科学家报导了小... 引言抗性或耐性品种的开发利用是控制大麦黄矮病(BYDV)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小麦中已被发现的耐性源都是数量性状的,没有鉴定出主基因(Qu-alset等,1973),而黑麦被认为是耐BYDV的(Os-wald和Houston,1953,Comeau,1986)。许多科学家报导了小黑麦对BYDV耐性遗传的变异性,并鉴定出许多耐性品系。与普通小麦相比,小黑麦对BYDV有很强的耐性,同时观察到春性小黑麦的耐性水平不如优良冬性小黑麦的高(Comeau,1984a)。而关于小黑麦耐性的遗传规律以前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3个春性和3个冬性小黑麦杂交组合对BYDV耐性的遗传基础。通过目测所得的症状评分和其它3种表示耐性性状进行遗传效应的评估。同时利用狭义遗传力对可见症状进行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大麦黄矮病 耐性 小黑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麦黄矮病毒的育种 被引量:1
5
作者 Е.А.Рогожипа 王福绥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2年第5期5-7,共3页
大麦黄矮病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谷物病毒病,几乎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从主要栽培作物到杂草的大多数禾本科植物,该病都能侵染(Plumb R.T.,1983). 其病原体是黄病毒,它是由5种公认的分离菌所引起的.由专门带有某种分离菌的20多种禾谷蚜传播.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窄颖赖草对大麦黄矮病的抗性
6
作者 A.Plourde 黄炳羽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2年第6期19-22,共4页
本文利用酶连免疫吸着测定法(ELISA)来测定普通小麦Fukuho(简自Fukuhomugi)、阿尔泰黑麦Pilger及其杂交F_1(3个材料均于2-3叶期接种)叶片中大麦黄矮病毒(BYDV)含量。结果表明窄颖赖草(Leymus angustus)对BYDV具有免疫性和高抗性。在Fuk... 本文利用酶连免疫吸着测定法(ELISA)来测定普通小麦Fukuho(简自Fukuhomugi)、阿尔泰黑麦Pilger及其杂交F_1(3个材料均于2-3叶期接种)叶片中大麦黄矮病毒(BYDV)含量。结果表明窄颖赖草(Leymus angustus)对BYDV具有免疫性和高抗性。在Fukuho中,该病毒显著增殖;在大田栽培条件下,Fukuho对大麦黄矮病表现为中等水平的耐性。单倍体杂交种F_1代“Fukuho×窄颖赖草”几乎同其野生亲本表现为相同的抗性,F_1在接种后的16 d内BYDV含量很低,再后就不含该病毒。窄颖赖草对BYDV具抗性及F_1杂交种也同样具有这种抗性特征,这一发现为扩大小麦的BYDV抗性基因库提供了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育种 大麦黄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病毒抑制剂对西藏青稞上大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
7
作者 刘何春 姚小波 +2 位作者 李杨 雷雪萍 王文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7-302,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6种病毒抑制剂对西藏青稞上大麦黄矮病防治效果的研究。采用带毒蚜虫人工接种法,于青稞起身拔节期每株接种10~15头带毒麦长管蚜,7 d后灭蚜,灭蚜后3 d喷施病毒抑制剂,在成株期出现黄矮病症状后调查病株率、病情...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6种病毒抑制剂对西藏青稞上大麦黄矮病防治效果的研究。采用带毒蚜虫人工接种法,于青稞起身拔节期每株接种10~15头带毒麦长管蚜,7 d后灭蚜,灭蚜后3 d喷施病毒抑制剂,在成株期出现黄矮病症状后调查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以及长势和产量。结果表明,6种病毒抑制剂对青稞上大麦黄矮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6%寡糖·链蛋白WP、0.5%香菇多糖AS和8%宁南霉素AS防治效果分别为65.38%、52.41%和50.11%;处理后的青稞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6%寡糖·链蛋白WP、0.5%香菇多糖AS和40%烯·羟·吗啉胍SP处理增产率分别为78.44%、53.22%、27.42%。综合本文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WP、0.5%香菇多糖AS对西藏大麦黄矮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 毒抑制剂 防效 长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大麦黄矮病病毒株系鉴定及介体蚜虫传毒能力分析
8
作者 姚小波 王文峰 +4 位作者 李杨 刘何春 雷雪萍 庞博 次仁央拉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5-8,共4页
从西藏青稞发病田采集黄矮病株10份,经生物学分离并用BYDV-GAV、PAV、RPV、SGV 4种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即EILSA法)测定和RT-PCR法验证。拉萨曲水6份标样与GAV抗血清有强反应,而与PAV、RPV、SGV抗血清无反应,说明拉萨曲水大麦黄矮病... 从西藏青稞发病田采集黄矮病株10份,经生物学分离并用BYDV-GAV、PAV、RPV、SGV 4种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即EILSA法)测定和RT-PCR法验证。拉萨曲水6份标样与GAV抗血清有强反应,而与PAV、RPV、SGV抗血清无反应,说明拉萨曲水大麦黄矮病毒的主要株系为GAV株系。采用无毒麦无网长管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传毒,麦长管蚜对GAV株系病毒传毒强,拉萨、山南两地的麦长管蚜传毒力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大麦黄矮病 毒株系 蚜虫 传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YDV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α-淀粉酶2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孝 辛志勇 +4 位作者 肖世和 林志珊 徐惠君 杜丽璞 钱幼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对抗大麦黄矮病毒病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F94631和F94885-2进行抗性和α-淀粉酶2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研究,证明抗性基因和控制α-淀粉酶2形成的结构基因α-Amy-Ag^i2(α-Amy—X2)均位于中间偃麦草第7组染色体(7Ai-1或7X)长臂上.这... 对抗大麦黄矮病毒病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F94631和F94885-2进行抗性和α-淀粉酶2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研究,证明抗性基因和控制α-淀粉酶2形成的结构基因α-Amy-Ag^i2(α-Amy—X2)均位于中间偃麦草第7组染色体(7Ai-1或7X)长臂上.这两个基因都呈显性遗传.α-Amy-X2控制形成二条α-淀粉酶2特异酶带,可认为是7Ai—1长臂的生化标记.经BYDV抗性和α-淀粉酶2遗传分析,推断这两个基因位点相距为约29.4个遗传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大麦黄矮病 淀粉酶 易位系 重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大麦Yd2基因型及其在育种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彦宏 王艳芳 +3 位作者 李润植 牛洪斌 薛敬爱 刘林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83-1688,共6页
研究分子标记鉴定大麦抗黄矮病基因Yd2的有效性,可为Yd2基因在大麦抗病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辅助选择工具。利用与Yd2基因紧密连锁的YLM、CAPS-Ylp和ASPCR-Ylp标记同时检测52份国内外大麦品种(系)与4份大麦F1杂种的Yd2基... 研究分子标记鉴定大麦抗黄矮病基因Yd2的有效性,可为Yd2基因在大麦抗病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辅助选择工具。利用与Yd2基因紧密连锁的YLM、CAPS-Ylp和ASPCR-Ylp标记同时检测52份国内外大麦品种(系)与4份大麦F1杂种的Yd2基因型,同时结合生物学抗性检测的表型分析其有效性。通过对Yd2基因型已知的20份大麦品种(系)及4个F1杂种的Yd2基因型分析,表明YLM、CAPS-Ylp与ASPCR-Ylp标记可以有效判断大麦Yd2基因型。进一步用这3个标记检测32份Yd2基因型未知的大麦的基因型,鉴定出基因型为Yd2-/Yd2-的品种(系)27份,基因型为Yd2+/Yd2+的品种(系)5份。在回交育种的分子辅助选择实例中,从BC2F2世代中选出了16个基因型为Yd2+/Yd2+的单株。3个分子标记结合应用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定大麦Yd2基因型,可用于Yd2基因回交育种中的大规模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黄矮病 Yd2基因 分子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冰麦异附加系中携带BYDV抗性基因染色体的微分离及其文库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里红 王槐 +3 位作者 周奕华 卜秀玲 何孟元 陈正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0-14,共5页
采用微玻璃针法显微分离了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中附加有中间偃麦草 (天蓝冰草 )的一对染色体 ,这对染色体上携带有抗大麦黄矮病的抗性基因。经过蛋白酶K消化和两轮寡聚核苷酸引物 PCR (degenerateoligonucleotideprimedPCR ,DOP PCR... 采用微玻璃针法显微分离了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中附加有中间偃麦草 (天蓝冰草 )的一对染色体 ,这对染色体上携带有抗大麦黄矮病的抗性基因。经过蛋白酶K消化和两轮寡聚核苷酸引物 PCR (degenerateoligonucleotideprimedPCR ,DOP PCR)扩增后 ,用TAI 2 7和中间偃麦草的总DNA为探针的Southern杂交证明PCR产物确是来自这对小染色体。第二轮PCR产物被连接至pGEM Tvector中并转化大肠杆菌 ,获得小染色体DNA文库。初步分析文库共有 2× 10 5个克隆子 ,插入片段长度在 2 50~ 12 0 0bp之间 ,平均 530bp ,其中单、低拷贝序列占 57% ,中、高拷贝序列占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麦异附加系 大麦黄矮病 染色体 微切割 微克隆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