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弧离子镀涂层大颗粒缺陷控制与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泽 张远涛 +3 位作者 张林 赵栋才 张腾飞 张世宏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电弧离子镀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其制备的涂层具备高硬度、高沉积效率和良好的结合力等优点,在刀具及模具涂层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该技术存在涂层表面大颗粒缺陷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高精密加工、高致密性防护涂... 电弧离子镀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其制备的涂层具备高硬度、高沉积效率和良好的结合力等优点,在刀具及模具涂层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该技术存在涂层表面大颗粒缺陷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高精密加工、高致密性防护涂层以及传感器绝缘膜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涂层表面大颗粒缺陷的数量和密度已成为相关机构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总结了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大颗粒缺陷控制和抑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大颗粒产生、传输和到达3个阶段下的产生/运动机理和控制手段进行了总结。针对大颗粒产生过程,通过优化弧源设计,改善磁场分布,提高弧斑运动速度,实现了更加均匀、快速的弧斑运动轨迹,减少了大颗粒生成概率;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物理屏蔽/磁过滤与辅助阳极辅助等手段有效控制了离子和大颗粒运动轨迹;在基体区域沉积阶段,通过增加基体偏压来调控到达基体的大颗粒数目。此外沉积参数的改变也广泛用于减少大颗粒缺陷。这些方法思路和研究进展将为解决电弧离子镀技术中存在的大颗粒缺陷问题提供新思路,并有望推动该项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大颗粒去除 电弧源 磁过滤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炭地下气化的大颗粒块煤热解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艺膑 赵云鹏 +4 位作者 吴法鹏 仇乐乐 肖剑 柳方景 曹景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6,共5页
基于大颗粒块煤的热解过程探讨了温度、粒径、升温速率、气氛和压力等热解条件对大颗粒块煤热解行为的影响,论述了大颗粒块煤热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并对未来大颗粒块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颗粒块煤 热解机理 地下气化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张永前 张媛媛 +5 位作者 魏小芳 冯友繁 伏媛 陈巧琳 张启科 赵继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 目的:探讨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1(28-83)岁。发病时6人有乏力、贫血症状,淋巴结肿大4例,脾大5例。检测显示,抗核抗体阳性4例,贫血5例;血红蛋白中位数83(61-151)g/L,白细胞中位数5.6(2.0-8.7)×10^(9)/L,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中位数66.2(13.9-89.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3例,增生活跃2例,增生减低2例;骨髓MF-1级5例,MF-2级1例。T细胞比例中位数64.3(31.5-80.6)%。免疫分型显示,CD3^(+)CD4^(-)CD8^(+)经典型5例,CD57^(+)患者6例,TCRα/β^(+)3例,TCRγ/δ^(+)3例。基因重排TCRG^(+)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5(4-87)个月,1例因心脏疾病死亡,其余6例目前仍生存。结论: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低,早期有贫血、乏力、淋巴结肿大、脾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等表现,骨髓中异常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流式细胞免疫表型、TCR克隆性重排、STAT3、STAT5b热点基因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常香香 孙尚彪 +2 位作者 李玉文 王淼 朱燕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骨髓增生较低下,血涂片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及T细胞克隆重排符合T-LGLL应用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后逐渐减停)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结论: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极为罕见,与CD4^(-)CD8^(+)T-LGLL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复合型肥对甜樱桃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佰岩 刘智强 +6 位作者 卢宗云 董智勇 王薇 王媚 王淼 张晓松 黄韬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84,共4页
为探明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D)在甜樱桃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俄罗斯8号为试验对象,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以基肥形式分别施入6颗(D6)、8颗(D8)、10颗(D10)和12颗(D12)对甜樱桃种植土速效养分、叶片养分和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探明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D)在甜樱桃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俄罗斯8号为试验对象,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以基肥形式分别施入6颗(D6)、8颗(D8)、10颗(D10)和12颗(D12)对甜樱桃种植土速效养分、叶片养分和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处理3年后,D10和D1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D12效果最佳,分别提高了26.85%、31.68%和15.21%;D10和D12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氮、磷、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D12处理效果最佳,分别提高了23.64%、18.93%、28.33%和9.59%;连续2年(2022、2023)采果显示D10和D1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D10效果最佳,分别提高了21.02%、11.52%、4.32%和9.48%,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6.98%。综合来看,施入10颗大颗粒型肥可最大程度减少化肥用量,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甜樱桃产量和品质,为甜樱桃生产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肥料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复合型肥 甜樱桃 土壤养分 生长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特性及对艳红桃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天娇 李杰 +4 位作者 卢宗云 丁学忠 刘智强 刘璐 赵彦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为了评估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在果树轻简化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大颗粒复合型肥为研究材料,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形态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效果,同时对比常规肥料,探究使用不同数量的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对丹东艳红桃产量的影... 为了评估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在果树轻简化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大颗粒复合型肥为研究材料,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形态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效果,同时对比常规肥料,探究使用不同数量的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对丹东艳红桃产量的影响,从减少肥料损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明确最佳形态肥料施用量,为果树轻简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淋溶试验中,不同形态肥料对氮磷钾的淋洗损失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T1)处理有效磷的淋洗浓度为常规肥表施肥(T4)处理的25倍、常规肥(T3)处理的0.3倍、复合型肥粉末状(T2)处理的0.87倍,T1处理的有效磷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截止到T1处理淋洗浓度最高时,该处理无机氮的淋洗总量低于T2处理27.3%、T3处理16.5%;速效钾的淋洗量低于T2处理30.6%、T4处理18.2%、T3处理16.1%,T1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氮磷钾元素的淋洗损失。对丹东艳红桃轻简化施肥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的丹东艳红桃平均增产11.6%,比普通复合肥实物用量平均减少了66%。轻简化施肥处理生产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的使用减缓了养分淋失,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为现代果树生产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肥料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 肥料形态 淋溶 果树 轻简化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玉婷 周敏然 +4 位作者 李淼 马荷花 王冉 秦雪梅 陈春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分析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例T-LG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目的:分析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例T-LG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T-LGLL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61.9%)、感染(28.6%)、脾肿大(61.9%),6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T-LGLL患者血常规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减少(42.9%)和(或)贫血(71.4%),骨髓涂片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骨髓活检可见粒红系增生受抑,典型的T-LGLL免疫表型为CD3^+CD4^-CD8^+CD57^+CD16^+,88.9%患者TCR基因重排阳性。T-LGLL通常疾病进展缓慢,免疫抑制治疗总有效率为60%,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20%,部分缓解率为40%。结论:T-LGLL为一种以血细胞减少、骨髓及外周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克隆性增多为特征的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疾病进展较慢,一线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细胞减少 大颗粒淋巴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浆体与大颗粒冲击力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曾超 苏志满 +1 位作者 雷雨 余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3-1930,1938,共9页
开展了密度为1 400-2 200 kg/m3的泥石流浆体、浆体与大颗粒混合流体的冲击力试验,获取了流速为2.8-4.9 m/s条件下31组冲击力试验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有效地去除了冲击力数据中的噪声信号,依据离散傅里叶变换(FFT)为基础的频谱分... 开展了密度为1 400-2 200 kg/m3的泥石流浆体、浆体与大颗粒混合流体的冲击力试验,获取了流速为2.8-4.9 m/s条件下31组冲击力试验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有效地去除了冲击力数据中的噪声信号,依据离散傅里叶变换(FFT)为基础的频谱分析结果,将低频泥石流浆体冲击和高频大颗粒冲击的临界频率值界定为2 Hz,实现了浆体和大颗粒冲击信号的分离。目前水动力学公式中待定系数α缺乏统一的确定方法,以不同地区157组泥石流观测和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待定系数?与流体Fr数的幂函数关系,形成可表征不同流态,且弱化尺度效应的浆体动压力计算公式。与泥石流浆体平滑信号相比,大颗粒冲击压力具有一定随机性。泥石流大颗粒冲击次数与频率随大颗粒的质量比增加而增大,其质量比从0.05增至0.21时,冲击总次数从1 305次增至2 838次,冲击频率从82次/s增至195次/s,且龙头段大颗粒的冲击频率高于后续泥石流体。测得大颗粒的压力约为60 k Pa,是相同密度和流速下浆体动压力的3倍。随着大颗粒比例的增加,上部1#和2#传感器测得大颗粒冲击频率增加量明显高于下部3#-6#。说明随着流体中大颗粒比例上升,颗粒物质多集中于泥石流上部或表层运动,也佐证了泥石流运动中大颗粒多集中在龙头顶部的认识。对大颗粒和浆体冲击规律的分析可为固液两相流运动机制研究和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承灾体易损性定量评估提供合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固液两相流 浆体 大颗粒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炭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热应力破碎理论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爱民 池涌 +2 位作者 严建华 倪明江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8-211,共4页
根据大颗粒炭在流化床中的传热和燃烧的特点,推导出大颗粒炭内部产生的热应力分布,提出大颗粒炭热应力破碎理论.指出位于炭粒中心部位的裂隙处因张应力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是大颗粒炭破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颗粒 流化床 燃烧 破碎 热应力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高浓度硅溶胶的制备新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念强 顾建祥 +1 位作者 罗康 郑松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25-929,共5页
以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滴加工艺制备一定粒径大小的二氧化硅作为母核;采用在催化剂和分散剂共同作用下水解硅粉的方法使母核二氧化硅颗粒进一步增长,得到了高均匀分布的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上、浓度可达50%的二氧化硅溶胶。并对新方法下pH... 以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滴加工艺制备一定粒径大小的二氧化硅作为母核;采用在催化剂和分散剂共同作用下水解硅粉的方法使母核二氧化硅颗粒进一步增长,得到了高均匀分布的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上、浓度可达50%的二氧化硅溶胶。并对新方法下pH值、温度以及母核SiO2的浓度、粒径大小对二氧化硅平均粒径及其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制备大颗粒、高浓度的硅溶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硅粉 硅溶胶 纳米二氧化硅 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国新 田伟学 +1 位作者 许伟 程惠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3-736,共4页
应用煤热解的分布活化能机理 ,考虑热解热效应以及热解产物在煤粒内部的传热传质 ,提出了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 .该模型可以预测煤热解过程析出挥发分份额、温度等参数在煤粒内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对大颗粒煤在移动床... 应用煤热解的分布活化能机理 ,考虑热解热效应以及热解产物在煤粒内部的传热传质 ,提出了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 .该模型可以预测煤热解过程析出挥发分份额、温度等参数在煤粒内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对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对流和辐射传热条件下的热解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表明 ,大颗粒煤的热解必须考虑煤的热解热效应 ,而热解产物的传质冷却效应则可以忽略 .同时 ,讨论了煤粒表层和中心的热解状况以及颗粒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 热解 热效应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VD法在基片边缘生长大颗粒金刚石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满卫东 翁俊 +3 位作者 吴宇琼 吕继磊 董维 汪建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研究在自制的5 kW大功率MPCVD装置中,利用边缘效应成功的在基片边缘处以50μm/h的沉积速率沉积出晶粒尺寸达500μm左右的大颗粒金刚石并以70μm/h的沉积速率同质外延修复长大了一颗天然的单晶金刚石。在实验中,利用SEM和Ram an光谱对... 本研究在自制的5 kW大功率MPCVD装置中,利用边缘效应成功的在基片边缘处以50μm/h的沉积速率沉积出晶粒尺寸达500μm左右的大颗粒金刚石并以70μm/h的沉积速率同质外延修复长大了一颗天然的单晶金刚石。在实验中,利用SEM和Ram an光谱对基片边缘区域和中央区域所沉积的金刚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边缘处沉积的金刚石颗粒与中央区域沉积的金刚石颗粒相比,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更好的质量。通过仔细观察实验条件,对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基片边缘放电,使得基片表面的电场强度和温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基片边缘区域的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高于中央区域,高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的综合作用是使得在基片边缘能以较高的沉积速率沉积出大尺寸金刚石颗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CVD 边缘效应 大颗粒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亲聚合物制备大颗粒苯丙乳液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玉 古国华 +2 位作者 焦艳荣 傅洵 胡正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3,共4页
分别以两亲聚合物 P(C9- AA)和 P(DCPD- St-α- St- AA)作乳化剂 ,研究了制备大颗粒 (约 1μm)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苯丙乳液的方法 ,讨论了乳化剂 ,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P(C9- AA)作乳化剂时 ,引发剂用量为单... 分别以两亲聚合物 P(C9- AA)和 P(DCPD- St-α- St- AA)作乳化剂 ,研究了制备大颗粒 (约 1μm)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苯丙乳液的方法 ,讨论了乳化剂 ,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P(C9- AA)作乳化剂时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1.2 % ,90℃时可以合成性能良好的苯丙乳液 ;以P(DCPD- St- α- St- AA)作乳化剂时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1.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制备 大颗粒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装置大颗粒灰拦截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理鹏 谢新华 +3 位作者 黄飞 卢承政 周健 宋玉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1,168,共7页
针对部分SCR烟气脱硝装置运行中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大颗粒灰堵塞催化剂问题,采用冷态物理模型试验予以研究,分析了大颗粒灰拦截网的开孔形状、外形结构与安装位置对拦灰效率与系统阻力的影响,并对灰斗、导流、拦截网相结合的多个方案进行... 针对部分SCR烟气脱硝装置运行中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大颗粒灰堵塞催化剂问题,采用冷态物理模型试验予以研究,分析了大颗粒灰拦截网的开孔形状、外形结构与安装位置对拦灰效率与系统阻力的影响,并对灰斗、导流、拦截网相结合的多个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拦截网阻力与开孔率的三次方成反比;对于拦截网阻力和拦灰效率,拦截网开长条形孔优于开正六边形孔和开正方形孔;屋脊式和平板式拦截网的阻力、拦灰效果基本相同;在省煤器出口采用导流挡板+深灰斗+低拦灰网/挡板方案的大颗粒灰拦截效果最佳,其拦截效率可达95%以上,在SCR入口竖直烟道设置灰斗和折线形后墙可进一步提升拦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烟气脱硝 SCR 大颗粒 拦截技术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偏压占空比和放置状态对大颗粒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永强 刘建伟 +2 位作者 文振华 蒋志强 田修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在20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 N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占空比和基体放置状态对大颗粒形貌和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Ti N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Image J图像软件对Ti大颗粒的数目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在20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 N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占空比和基体放置状态对大颗粒形貌和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Ti N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Image J图像软件对Ti大颗粒的数目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相同情况下,转动时Ti N薄膜表面的大颗粒数目较多;随脉冲偏压占空比的增大,薄膜表面的大颗粒数目迅速降低,当占空比为40%时,大颗粒所占的面积比达到最小值,分别为静止时的1.9%和转动时的6.8%,为最佳的占空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TIN 脉冲偏压 大颗粒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岩块对月壤钻取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天喜 魏承 +1 位作者 马亮 赵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18-2126,共9页
针对月壤钻取采样过程中存在大颗粒岩块情况进行三维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黏聚力为0.90 k Pa,内摩擦角为42.25°的满足真实... 针对月壤钻取采样过程中存在大颗粒岩块情况进行三维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黏聚力为0.90 k Pa,内摩擦角为42.25°的满足真实月壤宏观力学指标的仿真模型。针对月壤内层存在大颗粒情况设计4种采样工况分别进行仿真分析,监测大颗粒运动轨迹与采样效率,发现了"旋入效应"、"纵向运移效应"与"阻塞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岩块粒径大小直接影响采样结果:当岩块粒径小于钻头"虚拟切削圆"时,其无论存在于任何位置对采样效率与后续样品缠绕收集均无明显影响;当岩块粒径大于"虚拟切削圆"时,阻塞现象严重,样品收集困难,极易导致采样失败。研究结论对月壤钻取采样控制设计与钻具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散元模型 月壤钻取采样 参数标定 大颗粒岩块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黏土矿物对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解古巍 叶美芳 +5 位作者 黄静 王小琳 南珺祥 任志鹏 石小虎 柳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06,共8页
现行X射线衍射分析黏土矿物都是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悬浮溶液检测样品的黏土矿物组合及含量,含量数据有时与其他检测数据相悖。在鄂尔多斯盆地黏土矿物研究中,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发现存在粒径大于2μm的黏土矿物颗粒,特别是高岭石... 现行X射线衍射分析黏土矿物都是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悬浮溶液检测样品的黏土矿物组合及含量,含量数据有时与其他检测数据相悖。在鄂尔多斯盆地黏土矿物研究中,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发现存在粒径大于2μm的黏土矿物颗粒,特别是高岭石的粒径多为3~10μm,这些大颗粒黏土矿物会造成含量数据不准确。为了证明大颗粒黏土矿物对其含量测量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不同粒径标准的提取物对比试验:随机选取267个样品,每个样品分别按照10μm和2μm标准提取两份悬浮溶液制成测试片,采用SY/T5163—2010行业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得到10μm和2μm提取物的黏土矿物组合及含量。通过对比发现大颗粒黏土矿物对各类黏土矿物的相对含量测量结果有明显影响:10μm提取物中高岭石含量明显增大;伊利石/蒙脱石间层矿物含量显著降低;伊利石含量的变化小且无规律;绿泥石含量整体变化较小,少量样品中绿泥石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偏离,与大颗粒高岭石的赋存有关。本研究提出应结合地质状况和工作目的审慎选择提取粒径的标准,对SY/T 5163—2010中的黏土矿物提取粒径标准作出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 粒径 黏土矿物含量 高岭石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内大颗粒固液两相流流动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谈明高 张可可 +1 位作者 吴贤芳 刘厚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67,共6页
为了研究泵内大粒径球形颗粒运动规律,该研究以一台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试验测试的方法对大粒径球形颗粒在固液两相流泵内的运动轨迹、通过性能以及颗粒与隔舌的碰撞规律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粒径... 为了研究泵内大粒径球形颗粒运动规律,该研究以一台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试验测试的方法对大粒径球形颗粒在固液两相流泵内的运动轨迹、通过性能以及颗粒与隔舌的碰撞规律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球形颗粒在泵内的轨迹变化规律相似,在叶轮进口处均有向叶片背面运动的趋势,而在运动过程中又逐渐脱离叶片背面,向下一叶片工作面靠近;泵内不同粒径颗粒运动趋势基本相同,但相对运动轨迹长度有所改变;粒径为8 mm和10 mm时颗粒平均过泵时间相对于粒径为6 mm时分别下降了15.15%和11.03%。颗粒体积分数对泵内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较小,不同体积分数下泵内颗粒的运动轨迹基本重合;体积分数为3%和5%时颗粒平均过泵时间相比体积分数1%时分别上升了4.38%和3.21%。颗粒体积分数为1%、3%和5%时,颗粒与隔舌的碰撞的概率分别为0.5%,0.69%和0.9%;颗粒粒径为6 mm,8 mm和10 mm时颗粒与隔舌发生碰撞的概率分别为0.69%,0.63%和0.55%。研究结果可为运输大颗粒两相流泵的结构设计和防磨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试验 高速摄影 大颗粒 固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中大颗粒缺陷清除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永强 侯军兴 +1 位作者 蒋志强 田修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电弧离子镀所制备薄膜中的大颗粒缺陷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其清除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阻挡过滤、电场抑制、工艺优化和磁场消除等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最终提出... 电弧离子镀所制备薄膜中的大颗粒缺陷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其清除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阻挡过滤、电场抑制、工艺优化和磁场消除等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最终提出了多级磁场直管磁过滤装置和脉冲偏压电场组合的电弧离子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薄膜 大颗粒 磁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颗粒Mie散射与Fraunhofer衍射问题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晔 张镇西 蒋大宗 《激光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21,共4页
利用Mie散射与Fraunhofer衍射理论的数值计算,对球形颗粒的Mie散射和Fraunhofer衍射做了大量的计算和分析比较,提出了大颗粒的Fraunhofer衍射近似替代Mie散射的判据。
关键词 光学 MIE散射 Fraunhofer衍射 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