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60
1
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5 位作者 黄士鹏 周慧 冯庆付 戴晓峰 鲁卫华 任梦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8,共9页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中部(川中)等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钻获了一批高产气井,展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其能否成为该盆地天然气规模勘探的重要层系,还取决于是否具备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为回答上述疑问,...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中部(川中)等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钻获了一批高产气井,展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其能否成为该盆地天然气规模勘探的重要层系,还取决于是否具备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为回答上述疑问,从烃源条件、颗粒滩分布、风化壳型岩溶储层分布及成因等3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茅口组缓坡颗粒滩体在广元—广安—重庆以西地区大面积分布,为储层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2)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的区域性侵蚀面有利于大面积岩溶型储层的形成;(3)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茅一段—茅二c层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等3套主力烃源岩与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储层构成"三明治式"源—储成藏组合,是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关键。进而分析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富集条件,提出了有利勘探方向与目标。结论认为:(1)该盆地茅口组具备大面积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2)侵蚀微古地貌及后期走滑断裂改造控制了该区大型缝洞体的分布,颗粒滩—风化壳岩溶—走滑断裂"三位一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有利区带;(3)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裂发育,茅口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是天然气规模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茅口组 天然气大面积成藏 地质条件 颗粒滩 风化壳岩溶 源-储组合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31
2
作者 卞从胜 王红军 +3 位作者 汪泽成 李永新 朱如凯 刘柳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8-555,565,共9页
川中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大面积分布的特征,已发现的广安、合川、八角场等大型气田以及充西等含气构造。这套含气组合平面上分布于川中地区各个不同的构造区域,纵向上各储层段交互发育。它们成藏背景相似,但又相互独立,... 川中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大面积分布的特征,已发现的广安、合川、八角场等大型气田以及充西等含气构造。这套含气组合平面上分布于川中地区各个不同的构造区域,纵向上各储层段交互发育。它们成藏背景相似,但又相互独立,互不连通,表现为大面积成藏的地质特征。通过对须家河组成藏地质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大面积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①平缓构造背景下,大型开放式浅水湖盆广泛发育煤系与砂岩的交互组合,是大面积成藏的基础;②优质储层的广泛分布,是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条件,主要受早印支期古构造、沉积微相以及裂缝的联合控制;③白垩纪末盆地的整体抬升,天然气发生膨胀排烃以及储层的分隔化对气藏的保存作用是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成藏 主控因素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安气田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条件 被引量:12
3
作者 卞从胜 王红军 +1 位作者 尹平 林华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2,26,共5页
广安气田是目前川中地区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的最大气田,由于其地质条件特殊,对该气田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和富集条件一直认识不清。根据大面积成藏的定义,结合广安气田的地质特征,认为广安气田具有大面积成藏的特征。从气田烃源岩和储... 广安气田是目前川中地区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的最大气田,由于其地质条件特殊,对该气田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和富集条件一直认识不清。根据大面积成藏的定义,结合广安气田的地质特征,认为广安气田具有大面积成藏的特征。从气田烃源岩和储层的结构、气层分布特征、裂缝与气藏分布的关系以及包裹体的测试分析入手,认为大面积成藏的主要条件为平缓构造背景下,源储的大面积间互;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控制了气层的分布,构造起伏与裂缝发育有利于气层的分布与产能的提高;煤系地层的吸附解析机理和平缓构造造成晚期构造抬升是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条件。这一认识与前人关于构造抬升对油气成藏不利的观点不同,将增加抬升区油气成藏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广安气田 大面积成藏 地质特征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再认识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厚财 朱俊梅 +5 位作者 林煜 邓勇 刘作强 黄友华 张珊 屈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玛中平台区近4000.0 km 2勘探空白区的勘探潜力,扩大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潜力,实现玛湖凹陷整体突破,综合利用地质、钻井、高精度地震等资料,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划分进行了细化,将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砂体划分为百口泉组... 为进一步探索玛中平台区近4000.0 km 2勘探空白区的勘探潜力,扩大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潜力,实现玛湖凹陷整体突破,综合利用地质、钻井、高精度地震等资料,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划分进行了细化,将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砂体划分为百口泉组零段(百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从烃源岩条件、疏导体系、沉积体系和成藏条件等方面对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百零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展开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具有碱湖双峰式生油特征,油气资源基础大,百零段更近源,更容易捕获深层油气;玛中平台区印支期走滑断裂直插深层烃源岩,搭接形成了高效的输导体系;百口泉组顶底板条件优越,百零段在大型地层超覆背景下叠置发育多期湖侵退积砂体,形成规模有效的储盖组合;百零段发育四大规模扇体,其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致密带、扇间泥岩、构造等值线相互配置,形成复合式多面遮挡,为扇三角洲前缘大面积成藏奠定了基础。类比研究认为,中拐扇前缘亚相上倾、侧向遮挡条件好,具有宏观整体成藏基础。该区前缘亚相有利勘探面积大,岩性目标叠置发育,落实程度高,是目前寻求百零段新层系突破的重点勘探目标。百零段的突破有望打开玛中平台区勘探局面,进而实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整体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控大面积成藏 低位域 勘探潜力分析 百口泉组 玛中平台区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被引量:216
5
作者 贾承造 赵文智 +5 位作者 邹才能 冯志强 袁选俊 池英柳 陶士振 薛叔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72,共16页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大面积成藏 地质理论 勘探技术 油气重大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砾岩大油区勘探新突破及启示 被引量:107
6
作者 唐勇 郭文建 +2 位作者 王霞田 鲍海娟 吴海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1993年发现玛北油田、1994年发现玛6井区油藏之后,近20年勘探工作未获重大进展。2010年,针对玛湖凹陷资源条件、储集层条件和增产潜力进行了整体评价,认为玛湖凹陷斜坡区是石油预探的重大战略领域。由此转变勘探理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1993年发现玛北油田、1994年发现玛6井区油藏之后,近20年勘探工作未获重大进展。2010年,针对玛湖凹陷资源条件、储集层条件和增产潜力进行了整体评价,认为玛湖凹陷斜坡区是石油预探的重大战略领域。由此转变勘探理念,由源边断裂带构造勘探逐步转到源内主体区岩性勘探,自2012年之后连续6年持续获得发现,截至目前已发现六大油藏群,形成南、北两个大油区。新增三级储量12.4×10~8t,其中探明地质储量5.2×10~8t.玛湖凹陷砾岩大油区的发现,证实了源上砾岩储集层在断裂沟通下可大面积成藏,证实了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能够实现低渗透砾岩油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砾岩油藏 退覆式扇三角洲 源上大面积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65
7
作者 赵文智 汪泽成 +1 位作者 王红军 王兆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近年中国陆上发现的一批中、低丰度大型油气田具有低孔渗、小油(气)柱、低储量丰度和规模大等特点。中、低丰度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件是:大型敞流湖盆腹地发育大型牵引流成因砂体,与烃源岩呈"三明治"结构大面积间互,为... 近年中国陆上发现的一批中、低丰度大型油气田具有低孔渗、小油(气)柱、低储量丰度和规模大等特点。中、低丰度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件是:大型敞流湖盆腹地发育大型牵引流成因砂体,与烃源岩呈"三明治"结构大面积间互,为成藏奠定了基础;小油气柱、常压—低压系统降低成藏对盖层质量的要求;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强烈,气藏整体连通性差,降低了气体逸散能量,保证油气在包括地质条件相对劣质区的大范围成藏;抬升卸载环境导致气源岩解吸面状排烃,有利于晚期大面积成藏。研究表明,中国陆上大型坳陷盆地向斜区具有发现大型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前景,这一认识已在鄂尔多斯、松辽和四川盆地向斜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指导作用,推动油气储量大幅度增长,未来仍有良好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油气田 大面积成藏 低丰度 岩性油气藏 理论新进展 坳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丰度气藏盖层的空间分布及封闭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默 王璐 +3 位作者 冯金义 王少波 孔令江 赵永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中以四川盆地中部气田为重点解剖对象,在全面分析中—低丰度气田盖层发育特征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低丰度气田盖层发育特征、封闭能力及对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我国中—低丰度气田盖层以泥质岩为主,单层厚度小,横向连续性... 文中以四川盆地中部气田为重点解剖对象,在全面分析中—低丰度气田盖层发育特征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低丰度气田盖层发育特征、封闭能力及对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我国中—低丰度气田盖层以泥质岩为主,单层厚度小,横向连续性差,分为分隔层、局部性盖层和区域性盖层3级。盖层排替压力较低,普遍小于5 MPa,但由于气田主要分布在凹陷区,地层倾角缓,较小的排替压力可以使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盖层总体表现为3级封盖模式:分隔层直接封闭,局部性盖层封隔,区域性盖层总控。气藏在分布上表现为大面积连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丰度 盖层 天然气 大面积成藏 封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