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带大南沟地区含榴尖晶黑云钾长片麻岩成因及其形成的P-T条件 |
蔡佳
刘福来
刘平华
施建荣
刘建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2
|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中段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立甲子基性麻粒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
刘平华
刘福来
蔡佳
刘建辉
施建荣
王舫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7
|
|
3
|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乌拉山地区孔兹岩系的变质地层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
徐仲元
刘正宏
杨振升
吴新伟
陈晓峰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3
|
|
4
|
内蒙古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含义 |
刘江
张进江
郭磊
戚国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5
|
青藏高原东南缘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片麻岩的变质演化及深熔作用特征 |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6
|
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变沉积岩的成因矿物学与变质演化特征 |
冀磊
刘福来
王舫
蔡佳
王伟
田忠华
刘利双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7
|
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对郯庐断裂带的制约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 |
朱强
吴礼彬
杜建国
胡召齐
施珂
孙明明
赵先超
高曙光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8
|
昌宁-孟连杂岩带澜沧岩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变质演化及其对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 |
王慧宁
刘福来
冀磊
田忠华
许王
刘利双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9
|
哀牢山-大象山变质杂岩带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
徐文涛
刘福来
冀磊
许王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0
|
岩浆核杂岩和变质核杂岩特征对比及控矿实例--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构造群落及控矿模式 |
杨兴科
何虎军
晁会霞
朱昊磊
韩珂
王北颖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1
|
藏东吉塘变质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陈奇
王长明
杜斌
贺知成
祝佳萱
杨立飞
石康兴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12
|
中条山—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研究 |
刘树文
张臣
刘超辉
李秋根
吕勇军
余盛强
田伟
凤永刚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2
|
|
13
|
西藏东部嘉玉桥变质杂岩内中侏罗世高压剪切作用:来自多硅白云母的证据 |
王根厚
张维杰
周详
贾建称
于海亮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14
|
赣中变质岩带对该区铀成矿控制作用的研究 |
胡恭任
刘丛强
余达淦
章邦桐
于瑞莲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5
|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
黄始琪
董树文
胡健民
施炜
陈宣华
刘志强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7
|
|
16
|
拉水峡式基性-超基性岩同生铜镍矿床 |
杨合群
|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西藏羌塘中部亚丹高压变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王泉
王根厚
方子璇
王后
陈贤
郑艺龙
范正哲
高曦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8
|
京北云蒙山地区四合堂韧性逆冲型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早期变形时限约束 |
裴磊
刘俊来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9
|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 |
崔建军
张岳桥
董树文
江博明
徐先兵
马立成
李建华
苏金宝
李勇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20
|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
王仁民
倪志耀
童英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2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