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咽痒咳合剂挥发油成分分析及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1
作者 梁晓莲 桂雄斌 +4 位作者 赵凤仙 马家宝 杨正腾 陈勇 李冠慧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5,I0003,I0004,共8页
目的建立咽痒咳合剂超临界CO_(2)萃取中挥发油成分分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使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CO_(2)extraction,SFE-CO_(2))萃取咽痒咳合剂中紫苏叶、厚朴、细辛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 目的建立咽痒咳合剂超临界CO_(2)萃取中挥发油成分分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使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CO_(2)extraction,SFE-CO_(2))萃取咽痒咳合剂中紫苏叶、厚朴、细辛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咽痒咳合剂中麻黄、甘草、厚朴、紫苏、细辛进行薄层鉴别研究。结果咽痒咳合剂中紫苏叶、厚朴、细辛在适宜的SFE-CO_(2)萃取条件下,共鉴定出67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0.51%,主要由萜、烃、醇、酸、酚、酮、酯、醛、醚、酰胺10类化合物组成,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成分有甲基丁香酚(12.96%)、厚朴酚(11.95%)、β-细辛脑(5.06%)、角鲨烯(4.72%)、α-亚麻酸(4.71%)、异亚油酸(4.65%)、黄樟素(4.47%)、3,4,5-三甲氧基甲苯(3.92%)、β-石竹烯(3.18%)、反式角鲨烯(3.14%)等。对咽痒咳合剂进行TLC法鉴别研究,在麻黄、甘草、紫苏、厚朴、细辛的TLC法鉴别实验中,斑点清晰可见,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咽痒咳合剂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可为其药效学研究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咽痒咳合剂中麻黄、甘草、细辛、厚朴、紫苏的TLC法鉴别方法操作便捷、重现性佳、斑点特征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痒咳合剂 超临界CO_(2)萃取 成分分析 薄层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四味穿心莲散”中大青叶、穿心莲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建蓉 吴顺祥 +1 位作者 杨俊华 武晓宏 《中国动物保健》 2009年第5期54-55,共2页
为了完善中药四味穿心莲散的质量标准,在显微鉴别的基础上,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大青叶和穿心莲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薄层色谱分离效果好,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关键词 四味穿心莲 完善质量标准 大青叶、穿心莲薄层色谱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优化
3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2 位作者 宋瑩 王丹彧 马彧 《特产研究》 2024年第6期109-113,119,共6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当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建立新方法,为当归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方案。试验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藁本内酯、阿魏酸和当归为对照,考察不同展开剂、显色剂及温湿度影响,确定当归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结果... 本研究旨在优化当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建立新方法,为当归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方案。试验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藁本内酯、阿魏酸和当归为对照,考察不同展开剂、显色剂及温湿度影响,确定当归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结果表明,当归中挥发油成分,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体积比为8.5:1.5)为展开剂,置365 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藁本内酯对照品与当归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的荧光斑点;当归乙醚萃取物,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体积比为7:2:1)为展开剂,置365 nm紫外灯下检视,喷以2%三氯化铁-2%铁氰化钾(体积比为1:1)溶液,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阿魏酸对照品和当归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当归正丁醇萃取物,以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甲酸冰醋酸水(体积比为15:1:1:1:2)为展开剂,在254 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当归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本方法简单易操作,定性特征明显,重复性好,比现行药典方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藁本内酯 阿魏酸 薄层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豆的红外指纹图谱和薄层色谱鉴别及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婧 韦金玉 +5 位作者 梁洁 梁炎丽 魏江存 陆春莲 郑飘雪 孙正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6-1662,共7页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类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类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豆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咖啡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红外光谱法可推测出华佗豆含有有机酸、黄酮类等成分,红外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0.999。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为两大类,产地S1、S2、S3聚为一类,其余产地为一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5种差异性成分(VIP>1);建立的薄层色谱的供试品和对照品显示位置一致,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华佗豆中6种酚酸类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77%~102.5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90%。结论建立的华佗豆药材薄层色谱和红外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行、结果稳定;建立的华佗豆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可靠,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豆 红外指纹图 薄层鉴别 酚酸类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的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艳艳 王欢欢 +3 位作者 仲子怡 刘欣莲 孙利 汪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OF/MS技术找出柴胡属混淆品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果薄层色谱显示,不同基原柴胡饮片均具有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根据荧光斑点强度和位置可将其进行区分。北柴胡及其醋炙品特征图谱分别标定了14、16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个成分。不同产地北柴胡饮片所含化学组分类似,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柴胡特征。进一步通过特征图谱比较发现,竹叶柴胡在成分类群组成上与正品北柴胡接近,锥叶柴胡和大叶柴胡具有各自响应值较高的特征峰,藏柴胡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北柴胡。利用UPLC-Q-TOF/MS共鉴定出69种柴胡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其次是黄酮类,少数色酮、苯丙素类和炔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种间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柴胡混淆品具有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用于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柴胡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特征图 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 薄层 化学成分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金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戴敬 杨晓婧 +2 位作者 郝培培 冯丽 李建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建立女金丸中多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建立了处方中牡丹皮、肉桂、延胡索、黄芩、陈皮、白芍和益母草共七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薄层色谱结果斑点圆整、清晰,无色谱背景、无非鉴别药味干扰。结论:方法专属性强、重... 目的:建立女金丸中多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建立了处方中牡丹皮、肉桂、延胡索、黄芩、陈皮、白芍和益母草共七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薄层色谱结果斑点圆整、清晰,无色谱背景、无非鉴别药味干扰。结论: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为女金丸的质量控制建立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金丸 薄层鉴别 牡丹皮 肉桂 延胡索 黄芩 陈皮 芍药苷 益母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常见的几种植物甾醇的薄层色谱分离与鉴别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和 李玉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2,共3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与鉴别植物油中常见的豆甾烷醇、β-谷甾醇、豆甾醇、△5-燕麦甾醇、△7-豆甾烯醇、α—菠菜甾醇、△7-燕麦甾醇等七种植物甾醇。
关键词 甾醇 薄层 分离 鉴别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茎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丘琴 陈明伟 +1 位作者 甄汉深 黄培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0-1334,共5页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但其鉴别方法尚未完全建立,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其叶与根的显微鉴别已有报道,而茎的鉴别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对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生药学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龙脷叶的茎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龙脷叶茎的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有7~12列细胞,皮层中含有较多淀粉粒,并含有纤维束,韧皮部窄,木质部宽,射线明显,髓部大;粉末可见螺纹、网纹及梯纹导管,伴有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小,有纤维。薄层色谱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发现样品斑点与对照药材斑点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特征可作为鉴别和制定龙脷叶茎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为建立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以及进一步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白术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寿旦 俞忠明 章建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535-536,共2页
目的:建立新的白术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苍术酮、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为对照品,分别以石油醚(60~90℃)与乙酸乙酯(10∶0.2)和正己烷-醋酸乙酯(3.5∶1)为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10%硫酸乙醇显色后在波长365nm下检识。结果白术药... 目的:建立新的白术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苍术酮、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为对照品,分别以石油醚(60~90℃)与乙酸乙酯(10∶0.2)和正己烷-醋酸乙酯(3.5∶1)为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10%硫酸乙醇显色后在波长365nm下检识。结果白术药材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为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薄层鉴别 苍术酮 白术内酯Ⅲ 白术内酯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蓝芩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春燕 刘希望 +2 位作者 杨亚军 郭沂涛 李剑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为建立复方银翘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了该试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的鉴别复方中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及... 为建立复方银翘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了该试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的鉴别复方中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蓝芩口服液 薄层 鉴别方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大姑中没食子酸的分离鉴定与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布鸣 陈荣光 +3 位作者 韦汝武 蔡全玲 姜惟恒 赖茂祥 《广西科学》 CAS 1999年第3期203-204,共2页
从漆大姑植物中分离出一主要成分, 经 M S, N M R, I R, U V, T L C等鉴定为没食子酸,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
关键词 漆大姑 没食子酸 分离 鉴定 薄层鉴别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中熟地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春香 章贵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5-46,共2页
中成药中熟地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吉林省药品检验所(130062)赵春香吉林省人民医院章贵杰熟地黄为常用中药材,无论是单味药还是用于中成药中,其鉴别方法报道的极少。本文对10个厂家生产的丸剂、胶囊剂、片剂、冲剂等4种剂型1... 中成药中熟地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吉林省药品检验所(130062)赵春香吉林省人民医院章贵杰熟地黄为常用中药材,无论是单味药还是用于中成药中,其鉴别方法报道的极少。本文对10个厂家生产的丸剂、胶囊剂、片剂、冲剂等4种剂型11批成药,应用薄层层析色谱鉴别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中成药 薄层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耳草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志芳 陈燕 +1 位作者 边巴次仁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43-1244,共2页
关键词 兔耳草 薄层鉴别 梓醇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箭羽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赟 周欣 +1 位作者 龚小见 曹桂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对鬼箭羽的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采用现代薄层色谱(TLC)技术对鬼箭羽中何帕22(29)-烯-3β-醇、β-谷甾醇、羽扇豆酮、白桦酯醇、齐墩果酸、雷公藤内酯甲进行了色谱鉴别,结果表明,用TCL技术鉴别鬼箭羽,方法的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 对鬼箭羽的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采用现代薄层色谱(TLC)技术对鬼箭羽中何帕22(29)-烯-3β-醇、β-谷甾醇、羽扇豆酮、白桦酯醇、齐墩果酸、雷公藤内酯甲进行了色谱鉴别,结果表明,用TCL技术鉴别鬼箭羽,方法的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完全可以作为鬼箭羽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羽 薄层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浙产铁线莲属植物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组法鉴别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红飞 高晓洁 金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55-657,共3页
目的:为威灵仙类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组法对浙产6种铁线莲属植物进行分析鉴别。结果:扬子铁线莲、毛蕊铁线莲、柱果铁线莲的薄层色谱有其特征斑点;6种铁线莲属植物的紫外谱线组图谱存在差异。... 目的:为威灵仙类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组法对浙产6种铁线莲属植物进行分析鉴别。结果:扬子铁线莲、毛蕊铁线莲、柱果铁线莲的薄层色谱有其特征斑点;6种铁线莲属植物的紫外谱线组图谱存在差异。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鉴别该6种铁线莲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薄层 紫外光组法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别复方季铵盐戊二醛溶液中的季铵盐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晓辉 郝利华 +2 位作者 柳焜耀 王雷 万仁玲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2期33-35,共3页
建立了复方季铵盐戊二醛溶液中季铵盐分离鉴别方法,即以[氯仿-水(20∶1.5)的下层溶液]-甲醇(10∶3)为展开剂、浓氨试液为预平衡剂,采用硅胶G薄层板进行分离鉴别,实现了三类季铵盐良好的分离鉴别,并且较好的避免了制剂中其他辅料的干扰... 建立了复方季铵盐戊二醛溶液中季铵盐分离鉴别方法,即以[氯仿-水(20∶1.5)的下层溶液]-甲醇(10∶3)为展开剂、浓氨试液为预平衡剂,采用硅胶G薄层板进行分离鉴别,实现了三类季铵盐良好的分离鉴别,并且较好的避免了制剂中其他辅料的干扰。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分离效果良好,适用于该类复方消毒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季铵盐戊二醛溶液 季铵盐 薄层 分离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丹中元胡和白芍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晓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41,共1页
通过试验建立了在同一薄层板上同时鉴别出处方中投料量最大的药味白芍及理气止痛要药元胡的薄层色谱法。方法简便,专属性强。
关键词 摩罗丹 元胡 白芍 薄层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建舫 高会军 +4 位作者 白景玲 雷思琦 陈丽平 崔昊 穆祥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建立芪参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人参、黄芪、白术及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芪参口服液的定性鉴别。
关键词 芪参口服液 薄层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丸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1期154-154,共1页
抗感丸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十余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是治疗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的验方制剂,为了有效地控制其药品质量,我们对其主要成分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实践证明效果满意.
关键词 金银花 连翘 黄芩 薄层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鉴别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嘉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27,共2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理化性质非常相似的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两化合物进行分离 ,经选择展开剂展开后 。
关键词 薄层 氟苯尼考 甲砜霉素 兽用抗生素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