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大陪审团功能问题再思索 |
潘侠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
|
从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探究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
王劲晓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3
|
香港法院的陪审员——香港司法见闻之六 |
李昌道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4
|
英国陪审制度探源 |
董华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2
|
|
5
|
论对美国刑事程序之借鉴 |
徐静村
冯继洁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2
|
|
6
|
民众参与公诉权行使评析 |
谢小剑
|
《法治研究》
|
2008 |
4
|
|
7
|
美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 |
何家弘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1
|
|
8
|
美国的犯罪侦查制度 |
何家弘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9
|
浅谈司改背景下检察委员会的适度司法化——以检委会讨论决定案件为视角 |
张少林
|
《东方法学》
CSSCI
|
2016 |
7
|
|
10
|
英国的犯罪侦查制度 |
何家弘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3
|
|
11
|
“伊朗门”事件再掀风波 |
陆琛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2
|
审判拉赫曼 ——美国司法当局的棘手案件 |
方舟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3
|
由李文和案想到《美亚》杂志案 |
李仲元
|
《国际展望》
|
1999 |
0 |
|
14
|
毒品、金钱与死亡——诺列加毒品走私案揭秘 |
赵念渝
|
《国际展望》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