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特征及泉州海外大震构造环境分析
1
作者 吕浩江 雷土成 +1 位作者 陈辉琼 杨志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76-81,共6页
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活动,自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以继承性差异升降作为主要特点。本文分析了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8级大震与该区断裂活动的关系,并对该次大震震源断层面错动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大陆边缘 断裂构造 震源过程 地震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缘海与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演变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PACES第五届年会在广东顺利召开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边缘 IPACES 大陆边缘 大洋边缘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环境演变 地质构造演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第五次年会暨“中国边缘海与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演变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清远召开
3
作者 赵太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边缘 地质构造演化 大陆边缘 大洋边缘 IPACES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环境演变 促进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地块东缘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功宇 周建波 +1 位作者 李龙 王红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9-1730,共12页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微陆块群的最东缘,其东缘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和沉积演变进程为欧亚大陆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的转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东缘中泥盆世黑台组砂岩,形成于被动陆缘的...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微陆块群的最东缘,其东缘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和沉积演变进程为欧亚大陆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的转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东缘中泥盆世黑台组砂岩,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黑台组上覆的老秃顶子组流纹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砂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早二叠世的二龙山组安山岩以及相邻地区早二叠世的其它火成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同时,佳木斯地块东缘泥盆-二叠纪的沉积地层也呈现出由浅海相到陆相地层转化的特征。因此,佳木斯地块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化应该发生在中泥盆世到晚石炭世,而该构造环境的转化也为晚古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转化 晚古生代 欧亚大陆东缘 蒙古-鄂霍茨克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山群沉积岩浆记录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32
5
作者 徐黎明 周立发 +2 位作者 张义楷 杨文敬 鲁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2-448,共7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和确定提供佐证。方法通过香山群地层的岩石学、沉积学、砂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综合分析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和确定提供佐证。方法通过香山群地层的岩石学、沉积学、砂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综合分析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香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晚寒武世较合适;香山群主体是一套由板岩、细、粉砂岩和砂岩组成的浊积岩系,其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和粉砂质石英砂岩,前寒武纪变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要碎屑来源和物源区组成;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香山群属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斜坡环境中的沉积物,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应属大洋扩张构造环境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结论香山群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被动大陆边缘中的大陆斜坡和深海平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群 下古生界 浊积岩 大地构造环境 被动大陆边缘 大陆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4
6
作者 解小龙 牛漫兰 +4 位作者 吴齐 闫臻 李秀财 夏文静 付长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2-81,共10页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一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233~253Ma代表早一中三叠世岩浆活动,205~225Ma代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空间上,岩浆活动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秦祁昆结合部旱一中三叠世岩浆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由南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下,而晚三叠世可能已经逐渐进入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三叠纪 岩浆岩 构造环境 大陆边缘 古特提斯洋 后碰撞 秦祁昆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景谷岔河地区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保民 沈上越 +2 位作者 莫宣学 张志斌 张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20,共7页
岔河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澜沧江构造岩浆带的南段。晚二叠世在岔河一带喷发了一套安山岩—流纹岩与粗面岩组合的杂色火山岩系。熔岩普遍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以钙碱性和碱性岩为主,其次是拉斑玄武岩系。据CIPW计算,除... 岔河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澜沧江构造岩浆带的南段。晚二叠世在岔河一带喷发了一套安山岩—流纹岩与粗面岩组合的杂色火山岩系。熔岩普遍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以钙碱性和碱性岩为主,其次是拉斑玄武岩系。据CIPW计算,除碱性岩系外,均含标准石英分子。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无Eu异常的富轻稀土右倾型。微量元素分配形式为亏损P、Ti元素的锯齿状。w(Zr)/w(Y)值大于3.5,w(Ti)/w(Y)值小于500,W(TiO2)平均为0.82%。岩浆来源深度为138km。表明岔河地区火山岩属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大陆边缘 构造环境 云南景谷岔河地区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登发 管树巍 +1 位作者 张水昌 孙衍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9-353,共25页
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沉积盆地是在勉-略洋盆南侧发展起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泥盆纪-中二叠世以稳定沉降为主,向北以碳酸盐岩缓坡与台地向勉略洋盆过渡;中二叠世末期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形成隆坳相间的格局;早一... 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沉积盆地是在勉-略洋盆南侧发展起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泥盆纪-中二叠世以稳定沉降为主,向北以碳酸盐岩缓坡与台地向勉略洋盆过渡;中二叠世末期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形成隆坳相间的格局;早一中三叠世构造体制由伸展变为挤压,沉积建造由开阔海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半局限台地、半封闭海湾膏盐湖相以及陆相碎屑岩含煤岩系过渡。该陆缘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川西、川北前陆盆地,以及晚白垩世至今构造残留盆地的改造。其中,晚三叠世须三一须六期上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大致沿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分布。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南的上二叠统烃源岩在早中生代始终处于埋藏增温状态,只是自晚白垩世才进入抬升降温阶段,呈“同代”烃源岩的特征;而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北的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山前冲断地区,上二叠统烃源岩则围绕生烃窗经历了多次增温和降温过程,热演化历史复杂,呈“隔代”烃源岩的特征。因此,对于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陆缘盆地的勘探,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南比其北侧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 被动大陆边缘 构造-沉积环境 热年代学 “隔代”烃源岩 上扬子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两类中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沉积环境特征
9
作者 高延林 汤耀庆 《地质通报》 CAS 1984年第3期59-70,共12页
本文试用当前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方法,重点讨论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完全不同性质的中生代古大陆边缘(北部为具有典型岛孤系的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南部是具有完整结构的大西洋型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板块构造... 本文试用当前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方法,重点讨论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完全不同性质的中生代古大陆边缘(北部为具有典型岛孤系的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南部是具有完整结构的大西洋型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板块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边缘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复理石 浅海相 大洋边缘 浅海环境 沉积特征 碎屑沉积岩 碎屑岩 中生代地层 地质环境 沉积环境 冈底斯 地质构造 盆地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白马让蛇绿岩:亚洲大陆边缘的小洋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胜标 李源 +3 位作者 杨经绥 李瑞保 董天赐 裴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66-3782,共17页
藏南雅鲁藏布蛇绿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该带中段的日喀则白马让蛇绿岩是保存较完整的蛇绿岩岩块之一。该蛇绿岩主要由橄榄岩、蛇纹岩、镁铁质侵入岩和玄武岩组成,缺堆晶岩系。镁铁质侵入岩主要呈辉绿岩脉、岩床和少量... 藏南雅鲁藏布蛇绿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该带中段的日喀则白马让蛇绿岩是保存较完整的蛇绿岩岩块之一。该蛇绿岩主要由橄榄岩、蛇纹岩、镁铁质侵入岩和玄武岩组成,缺堆晶岩系。镁铁质侵入岩主要呈辉绿岩脉、岩床和少量的岩墙产出。辉绿岩脉在整个蛇绿岩层序中均有分布,侵入橄榄岩的部分岩脉已经变为变辉绿岩和异剥钙榴岩。辉绿岩床(墙)向上逐渐过渡为玄武岩。局部可见日喀则群整合覆盖在玄武岩之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不同产状的镁铁质岩均属于低钾或中钾的拉斑玄武岩,亏损Nb、Ta、Ti和LREE,具有弧前玄武岩(FAB)或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的特征,它们的Ti/V和Yb/V的比值与BABB或正常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似,Sr-Nd-Pb同位素数据指示了亏损地幔(DM)与富集地幔(EM)过渡的源区。镁铁质岩野外产出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马让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组合可能形成于SSZ环境。考虑到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和日喀则群在空间上的连续性,认为白马让蛇绿岩可能是起源于亚洲大陆边缘俯冲带上的洋盆,属于原地系统,而非外来的构造岩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缝合带 日喀则蛇绿岩 构造环境 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地区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时代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峰 王科强 +1 位作者 喻万强 杨贵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5-114,共10页
喀腊大湾地区火山岩为一套以酸性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系,属钙碱性岩系列,明显富钠贫钾,并随着SiO2含量的增多由贫钠向富钠质演化,物质来源具多源性,岩石组合呈双峰式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高场强元素... 喀腊大湾地区火山岩为一套以酸性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系,属钙碱性岩系列,明显富钠贫钾,并随着SiO2含量的增多由贫钠向富钠质演化,物质来源具多源性,岩石组合呈双峰式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高场强元素Th,贫过渡族元素,Ba、Ta随岩石的酸性程度增加而降低,Sr、Th随岩石的酸性程度增加而增高,微量元素蛛网图谱明显右倾,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岩石从安山岩到酸性流纹岩,Ba、Ta、Sr等元素的亏损和Th、La等元素富集的程度逐渐增强,La/Sm-La图解上显示该区火山岩与拉配泉地区具同源性特点;稀土元素上稀土总量较高,具右倾轻稀土富集型特征,轻微至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上述特征与拉配泉和祁漫塔格地区火山岩特征相似,显示它们在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上应具有一致性。推测认为喀腊大湾地区火山岩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型环境,形成时代应与拉配泉地区火山岩相同,为奥陶纪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环境 活动大陆边缘 奥陶纪 喀腊大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沉积物源区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启东 欧阳建平 张本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物源区,源区组成可能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单元中古元古代的秦岭群及秦岭群组分沉积再循环的部分。沉积组分成熟度由高到低和源区剥蚀性质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指示三个岩片代表了华北、扬子两陆块在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一侧一系列构造事件中“俯冲后期-对接-碰撞前奏”的三个片断。这些论证显示,大别造山带北缘不同岩片沉积构造环境和演化的进程完全可以与北秦岭构造单元南部对比,大别造山带北缘应是北秦岭构造单元的东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球化学研究 物源区 构造-地层 岩片 北缘 构造演化 地球化学数据 构造单元 地球化学记录 主动大陆边缘 沉积构造环境 ND同位素 北淮阳地区 北秦岭 早古生代 佛子岭群 古元古代 性质变化 演化过程 构造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构造域及其成矿系统划分——以中国东北部陆缘区为例
13
作者 邢树文 孙景贵 张增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25,共2页
1复合构造域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松辽平原东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一线以东至中朝、中俄边界。构造环境隶属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以及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端,中、新生代处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为由多个微陆块及其造山带所... 1复合构造域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松辽平原东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一线以东至中朝、中俄边界。构造环境隶属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以及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端,中、新生代处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为由多个微陆块及其造山带所包围的复合构造区域。研究区构造作用十分复杂,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复合构造区域。不同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构造 构造作用 系统划分 太古宙 陆缘区 晚古生代 构造环境 成矿系统 热液成矿 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海西期中酸性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赖新荣 江思宏 +3 位作者 邱小平 刘妍 胡朋 张万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以南。该岩带产出大量的海西期岩浆岩,包括基性-超基性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等一系列岩体。本文对该岩带的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进行^(40)Ar-^(39...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以南。该岩带产出大量的海西期岩浆岩,包括基性-超基性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等一系列岩体。本文对该岩带的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进行^(40)Ar-^(39)Ar测年,获得的坪年龄分别为277.0±3.8Ma、275.0±4Ma,系早二叠世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有高Al2O3、CaO、Mg#,低K2O、(La/Yb)N、ΣREE,表明其偏向于幔源的特点。石英二长岩具有高K2O、(La/Yb)N、ΣREE、Al2O3,低CaO、Mg#,表明其偏向于壳源的特点。结合微量元素分析与大地构造环境条件,得出了该期石英闪长岩与石英二长岩产出环境为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北大山岩带 中酸性岩 构造环境 活动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建桥 姚伯初 +1 位作者 万玲 刘振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南海新生代经历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和地块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南部是碰撞挤压边缘,东部为俯冲聚敛边缘,西部是走滑边缘。在这种构造体制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上发育着张性沉积盆地和... 南海新生代经历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和地块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南部是碰撞挤压边缘,东部为俯冲聚敛边缘,西部是走滑边缘。在这种构造体制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上发育着张性沉积盆地和走滑拉张盆地;在南部边缘上,其北部发育着张性盆地,南部为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前弧盆地;东部边缘上发育着前弧盆地。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究其原因,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同时,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大型油气田较少,中小型油气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油气资源 新生代 南海海域 被动大陆边缘 大型油气田 南海北部 南海南部 构造环境 烃源岩 大陆张裂 演化历史 地块碰撞 海底扩张 构造体制 拉张盆地 张性盆地 前陆盆地 油气勘探 地温梯度 挤压构造 构造形成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辉长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信息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育新 白云来 陈发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61-66,共6页
据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将北山辉长岩类分为3组,第1组∑REE较大,LREE富集且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分馏;第2组轻稀土未发生明显的分馏,曲线较为平坦,∑REE较低;第3组LREE亏损,∑REE较低。Nb亏损,指示北山辉长岩类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构造... 据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将北山辉长岩类分为3组,第1组∑REE较大,LREE富集且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分馏;第2组轻稀土未发生明显的分馏,曲线较为平坦,∑REE较低;第3组LREE亏损,∑REE较低。Nb亏损,指示北山辉长岩类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构造环境,εNd(0)εNd(t)均大于0,指示来源于亏损型地幔源区。本文认为北山地区辉长岩产出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不同次一级构造环境;原始岩浆在上升途中遭受了陆壳混染;Sm-Nd模式年龄不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构造环境 辉长岩类 北山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深部信息 岩类 活动大陆边缘 ND模式年龄 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祺诚 《台湾海峡》 CAS 1987年第2期174-179,共6页
台湾海峡两岸的闽台地区,分布着新生代的玄武岩。本文从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出发,探讨了福建内地、福建沿海和台湾、澎湖玄武岩之间的差异,初步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对其岩浆成因与构造环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玄武岩 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牛头山 福建沿海 基性岩 闽台地区 构造环境 活动大陆边缘 碱性系列 岩浆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5
18
作者 时毓 于津海 +2 位作者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51-2670,共20页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造山带 秦岭岩群 年代学 地球 化学研究 新元古代 变质沉积岩 变质岩 变质火山岩 早古生代 构造环境 变质作用 扬子克拉通西缘 中晚期 火山弧 大陆边缘 克拉通陆块 指示 造山作用 扬子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多彩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路线
19
作者 3Oth IGC Geo-tour Committee(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30th IGC,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丰富多彩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路线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北京地科院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100037)地质旅行路线是历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主办国展示其地质特征、地质研究水平、地质工作成... 丰富多彩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路线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北京地科院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100037)地质旅行路线是历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主办国展示其地质特征、地质研究水平、地质工作成就的极好机会。近几届国际地质大会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质大会 地质特征 地质环境问题 构造地质 被动大陆边缘 野外地质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复理石 纬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