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宝珺 许效松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6,共16页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刘宝珺,许效松,徐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古大陆的板块构造演化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用新发展起来的露头层序地层方法和沉积盆地...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刘宝珺,许效松,徐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古大陆的板块构造演化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用新发展起来的露头层序地层方法和沉积盆地演化分析来阐明其变化规律。在扬子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层序地层 古生代 东南大陆边缘 动力演化 晚元古代 扬子板块 沉积盆地 岩相古地理 志留纪 超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主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钱锋 艾永峰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1,24,共5页
中—晚奥陶世期间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为古秦岭洋北侧具沟、弧、盆体系的主动大陆边缘。在此背景下 ,有序地发育了可分别用镶边碳酸盐陆棚模式及重力流模式概括的弧后盆地与残留海盆地沉积类型 ;构造轮廓为向洋呈阶状断落和块状错移结构... 中—晚奥陶世期间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为古秦岭洋北侧具沟、弧、盆体系的主动大陆边缘。在此背景下 ,有序地发育了可分别用镶边碳酸盐陆棚模式及重力流模式概括的弧后盆地与残留海盆地沉积类型 ;构造轮廓为向洋呈阶状断落和块状错移结构特征的基本格局。晚奥陶世末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主动大陆边缘 演化特征 盆地类型 沉积特征 构造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看中国北方大陆南缘古生代的油气前景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传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3-200,共8页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ORP实施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钻揭示了该造山带的巨大推覆构造。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巨大推覆体之下的大陆边缘,广泛分布着古生代浅水碳酸盐岩地层并具有巨大油气潜力。于是很多油气公司调整了这些地区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很快在推覆体之下早古生代地层中得到油气勘探的突破。其中,威尔伯顿(Wilburton)油气田就是当时美国发现的最大油气田之一,其单井天然气日产量有的超过1亿立方英尺。通过综合对比,笔者认为中国北方大陆南部边缘的大别—秦(岭)祁(连)—昆仑这一东西延伸的造山带与美国阿巴拉契亚—阿钦塔推覆大陆边缘在地层、岩相和盆地构造演化史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是发生在中国北方巨大大陆南缘的古生代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在许多大洋深水盆地相推覆体之下的早古生代浅水碳酸盐岩地层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粗略估算,我国北方大陆边缘推覆体之下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很可能达几十万km2或更多,这一潜力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大陆边缘推覆造山带及油气 中国北方 大陆边缘早古生代油气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83
4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4 位作者 刘建民 胡健民 宋彪 刘健 吴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4-842,共19页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Ma左右,岩性主要为碱性岩(正长岩及二长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二长闪长岩、碱性花岗岩及流纹岩,出露面积较少。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0~265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其次为辉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250~200Ma),岩性主要为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杂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呈近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隆起上,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分布范围更大,其南界可以到达燕山构造带最南端的蓟县盘山及太行山北段的河北涿鹿矾山地区。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弧-陆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活动期次 古生代-中生代 华北地块 大陆边缘 锆石U-PB定年 兴蒙造山带(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果胜 马文璞 朱卫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具有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坡向南倾斜,大田、漳平一线相当于当时陆坡下部的位置,沉积盆地中心位于大田-龙岩-永定一带,具有北、南两个方向的物质来源。闽西南晚古生代古生物有特提...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具有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坡向南倾斜,大田、漳平一线相当于当时陆坡下部的位置,沉积盆地中心位于大田-龙岩-永定一带,具有北、南两个方向的物质来源。闽西南晚古生代古生物有特提斯域亲缘分子,早三叠世溪口组是被动大陆边缘最后的海相沉积,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在时间和地质特征等方面非常相似。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早期,闽西南海域可能是古特提斯海域的一个分支,它的构造演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古特提斯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三叠世 沉积建造 被动大陆边缘 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建宇 郝洪文 李晓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6-922,共7页
南美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南美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后漂移期4个阶段,发育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同裂谷期的湖相源岩... 南美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南美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后漂移期4个阶段,发育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同裂谷期的湖相源岩为最重要的生油岩,过渡期发育的盐岩层对油气的成藏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发现的大油气田均位于盐下同裂谷期的陆相碎屑岩和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中。南美东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可以按油气潜力分为3类,最有潜力区位于巴西东海岸的中南部盆地群。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在本区进行油气藏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洲 被动大陆边缘 油气潜力 盐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沉积物源区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启东 欧阳建平 张本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物源区,源区组成可能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单元中古元古代的秦岭群及秦岭群组分沉积再循环的部分。沉积组分成熟度由高到低和源区剥蚀性质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指示三个岩片代表了华北、扬子两陆块在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一侧一系列构造事件中“俯冲后期-对接-碰撞前奏”的三个片断。这些论证显示,大别造山带北缘不同岩片沉积构造环境和演化的进程完全可以与北秦岭构造单元南部对比,大别造山带北缘应是北秦岭构造单元的东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球化学研究 物源区 构造-地层 岩片 北缘 构造演化 地球化学数据 构造单元 地球化学记录 主动大陆边缘 沉积构造环境 ND同位素 北淮阳地区 北秦岭 古生代 佛子岭群 古元古代 性质变化 演化过程 构造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油气及非传统能源现状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晟 张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41-942,共2页
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油气资源潜力大国,横跨欧亚大陆,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西南靠黑海,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与出口国之一。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环俄大陆架油气资源体系,并不断争取北极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油气资源潜力大国,横跨欧亚大陆,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西南靠黑海,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与出口国之一。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环俄大陆架油气资源体系,并不断争取北极大陆架的油气资源潜力区。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掀起新能源开发的高潮,使得俄罗斯油气在欧洲战略地位有所冲击,因而也从起初对页岩气的漫不经心逐步将其视为战略远景规划资源。目前,石油、天然气和页岩气作为俄罗斯战略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油气 油气资源 欧洲 矿产资源 俄罗斯 石油储量 油气储量 天然气储量 乌拉尔地区 油气 东西伯利亚 大陆边缘 大陆 大陆 天然气资源 潜力分析 非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9
作者 侯桂卿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12期3-5,共3页
本文分述了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海域的油气富集和分布的地质构造特征。已有资料表明,海洋油气的绝大部分分布在被动大陆边缘,并且主要聚集在受挤压褶皱和挤入岩层控制的拉张裂谷带中。同时列举了一些主要的油气富集或远景区。
关键词 海洋油气潜力 大陆边缘 油气分布 大陆 大陆 沉积作用 圈闭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非洲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被引量:73
10
作者 刘剑平 潘校华 +3 位作者 马君 田作基 陈永进 万仑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8-384,共7页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诸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漂移)期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分别发育了静湖相和全球性缺氧环境下的海相烃源岩,过渡阶段沉积的厚层蒸发岩...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诸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漂移)期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分别发育了静湖相和全球性缺氧环境下的海相烃源岩,过渡阶段沉积的厚层蒸发岩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对大型圈闭的形成等起了积极作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外盆地是西非主要的油气产区,长期发育的几条大型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在海域沉积,形成了大规模的三角洲、浊积扇(如尼日尔三角洲、刚果扇、宽扎扇等),对西非边缘盆地油气贡献很大。尼日尔三角洲与下刚果盆地是该区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的盆地;加蓬盆地和穆尼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潜力有限,关键是需要寻找新的油气增长点;而宽扎盆地深水区勘探还不成熟、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非洲 油气地质 资源潜力 被动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特征和评价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郝石生 王飞宇 +1 位作者 高岗 刚文哲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6年第2期25-32,8,共8页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地层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对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有机质丰度下限、烃源岩有机质特征和成烃作用等进行了论述。我国下古生界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一般跨越了多个构造期,...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地层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对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有机质丰度下限、烃源岩有机质特征和成烃作用等进行了论述。我国下古生界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一般跨越了多个构造期,呈现了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的特点,在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地质评价中主要应关注中新生代以来有效的生烃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生油岩 生烃潜力 烃源岩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潜力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建军 李天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45-946,共2页
1成矿地质背景大兴安岭地区东至北北东向的嫩江断裂与松辽盆地,北西与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相邻,南与华北地台北缘断裂为界。本区处于西伯利亚古板块大陆边缘和中朝古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接合部位。在早古生代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 1成矿地质背景大兴安岭地区东至北北东向的嫩江断裂与松辽盆地,北西与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相邻,南与华北地台北缘断裂为界。本区处于西伯利亚古板块大陆边缘和中朝古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接合部位。在早古生代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为—古洋盆,随着两大板块向洋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多金属矿 成矿地质背景 找矿潜力 古生代 华力西期 中生代 大陆边缘 华北地台北缘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聚敛作用的构造转换及其成矿响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文渊 郭周平 王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北祁连造山前的构造聚敛样式的诸多争议 ,主要源于北祁连山东西段的巨大差异。甘肃肃南白泉门以东主要表现为 ,自北而南发育有弧后、岛弧和洋中脊、洋岛海相火山岩系 ,产出岛弧裂谷白银厂式 (黑矿型 )和弧后扩张脊石居里沟式 (塞浦路斯... 北祁连造山前的构造聚敛样式的诸多争议 ,主要源于北祁连山东西段的巨大差异。甘肃肃南白泉门以东主要表现为 ,自北而南发育有弧后、岛弧和洋中脊、洋岛海相火山岩系 ,产出岛弧裂谷白银厂式 (黑矿型 )和弧后扩张脊石居里沟式 (塞浦路斯型 )块状硫化物矿床 ,少见陆壳基底碎块 ,花岗岩侵入体不发育 ;而西段以镜铁山微地块为特点 ,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系发育 ,分布有大面积花岗质岩基 ,产出夕卡岩型钨矿床。这种东西段区域岩石组合和成矿特征上的差异 ,反映了早古生代北祁连洋盆在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向北俯冲消减构造聚敛上的不同 ,东段为洋—洋俯冲的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系大陆边缘 ,西段则转换为洋—陆俯冲的智利型活动大陆边缘 ,并由于深部消减物质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碰撞岩浆作用形式和相应的成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 加里东期 北祁连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响应 花岗岩侵入体 活动大陆边缘 火山岩系 塞浦路斯 弧后扩张 夕卡岩型 成矿特征 志留世 中奥陶世 古生代 马里亚纳 成矿组合 岩浆作用 西段 发育 洋中脊 岛弧 白银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米什忠宝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锆石U-Pb年龄和成矿意义
14
作者 陈超 吕新彪 曹晓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库米什 花岗岩体 二长花岗岩 中天山南缘 锆石 泥盆世 花岗岩特征 活动大陆边缘 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建 谢亘 +1 位作者 施光海 王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7-1668,共12页
关于北祁连南蛇绿岩带蛇绿岩,前人多认为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洋中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本次对川刺沟A型花岗岩和其周围超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较全面认识该区时代序列与构造格架。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碱性长石(~45%)、石英(~30%)... 关于北祁连南蛇绿岩带蛇绿岩,前人多认为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洋中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本次对川刺沟A型花岗岩和其周围超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较全面认识该区时代序列与构造格架。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碱性长石(~45%)、石英(~30%)、斜长石(~15%)以及少量的霓辉石(~5%)等,发育条纹和显微文象等结构。岩石具有高SiO_2(72.58%~73.96%)和高Na_2O+K_2O(10.12%~10.39%),A/NK<1,10000Ga/Al值为2.59~3.49。微量元素型式显示该花岗岩富集Rb、Ba、Th、K,强烈亏损Sr、P、Ti、Nb、Ta,稀土元素型式呈明显负铕异常(δEu=0.56~0.60)的海鸥形。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均符合A型花岗岩特征,进一步细分可将其归属于A_2型,形成于后造山环境。其周围的超基性岩稀土型式呈"U"型,富集Th、Zr、Hf,推测其经历过俯冲熔/流体交代。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一组该A型花岗岩的谐和年龄501±5Ma,可以代表其侵位年龄。该年龄早于北祁连造山带陆-陆碰撞时间,晚于大陆裂谷发生时间。由于A_2型花岗岩后造山环境有两亚类:陆-陆碰撞后造山和活动大陆边缘拉张环境,本次研究结果更加倾向后者,即,该A型花岗岩为在中-晚寒武世俯冲作用影响下,活动大陆边缘弧前发生拉张,软流圈部分熔融产生幔源岩浆底侵形成。进一步推测该地区超基性岩可能与俯冲有关,为非经典定义的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古生代 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测年 活动大陆边缘 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5
16
作者 时毓 于津海 +2 位作者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51-2670,共20页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造山带 秦岭岩群 年代学 地球 化学研究 新元古代 变质沉积岩 变质岩 变质火山岩 古生代 构造环境 变质作用 扬子克拉通西缘 中晚期 火山弧 大陆边缘 克拉通陆块 指示 造山作用 扬子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旬北关子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栗亚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1-232,共2页
1区域地质关子沟铅锌矿区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地层区划属于留坝-白河小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构造线总体呈北西西向-东西向,南羊山断裂,冷水河-棕溪断裂、大羊山复向斜、麻坪河-旬阳复背斜构成了区内主要的... 1区域地质关子沟铅锌矿区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地层区划属于留坝-白河小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构造线总体呈北西西向-东西向,南羊山断裂,冷水河-棕溪断裂、大羊山复向斜、麻坪河-旬阳复背斜构成了区内主要的构造格架。区内出露有早古生代奥陶系、志留系及晚古生代泥盆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石 铅锌矿区 碳酸盐岩 志留系 热水沉积 地层区划 岩浆活动 被动大陆边缘 古生代 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