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曰俊 陈从喜 +5 位作者 买光荣 曾强 罗俊成 黄智斌 郑多明 彭更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6,共10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 ,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 -推覆 (或陆内俯冲 )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原前陆盆地和远前陆盆地是同一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它们构成了同一大陆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 ,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单一成因类型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造山带 周缘前陆盆地 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2
作者 金振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着重介绍了最近几年外国学者在喜马拉雅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发现高压榴辉岩和含柯石英超高压榴辉岩的新成果。这项重要发现,对于正确了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过程、大陆俯冲、折返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演化历史有着重... 着重介绍了最近几年外国学者在喜马拉雅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发现高压榴辉岩和含柯石英超高压榴辉岩的新成果。这项重要发现,对于正确了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过程、大陆俯冲、折返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演化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学者从事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即大拐弯地区)下地壳高压变质岩和结晶基底隆开研究有着重要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造山带 榴辉岩 柯石英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董汉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1201,共11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是通过“变形—变质—深熔”自组织系统的高度耦合和时空上演化来实现的。因此,对经过强烈抬升的造山带核部的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研究,为认识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是通过“变形—变质—深熔”自组织系统的高度耦合和时空上演化来实现的。因此,对经过强烈抬升的造山带核部的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研究,为认识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系统总结了大陆碰撞造山带内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在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造山带 喜马拉雅 东构 变形—变质作用 深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沱河茶曲帕查Pb(-Zn)矿:大陆碰撞背景下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玉财 侯增谦 +14 位作者 李政 杨天南 刘燕学 杨竹森 田世洪 王晓虎 王光辉 张洪瑞 刘英超 刘长征 李琳业 王贵仁 汪元奎 赵呈祥 刘群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碰撞背景 流体活动 沱沱河 典型矿床 岩浆活动 盆地 五道梁 方铅矿 大陆碰撞造山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形成地质作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作构造分区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文采 于常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9-716,共8页
在综合评述前人关于大陆板块内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讨论了以大陆岩石圈地质作用序列对亚欧大陆板块内部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准则与方法。相邻单元之间地壳生成演化作用序列不同,造成地层和岩石圈构造属性不同。基于板块运动... 在综合评述前人关于大陆板块内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讨论了以大陆岩石圈地质作用序列对亚欧大陆板块内部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准则与方法。相邻单元之间地壳生成演化作用序列不同,造成地层和岩石圈构造属性不同。基于板块运动的规律,可以根据地层和构造属性不同特征推断构造单元演化作用序列,并依据岩石测年资料划分大陆岩石圈构造单元。据此,大陆板块可划分为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克拉通、大陆碰撞造山带、大陆俯冲增生带和叠复构造单元。中国大陆板块的克拉通包括华北、扬子、塔里木和华夏四个;大陆碰撞造山带包括天山—西拉木伦河、昆仑—秦岭—大别、喜马拉雅、萍乡—江山—绍兴和台湾五个。大陆俯冲增生带包括吉黑、准噶尔、柴达木祁连、羌塘—拉萨—松潘和江南五个。这种分区同时把形成时代和区域构造形成地质作用作为区划的主要根据,体现了构造单元的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分区 中国 克拉通 大陆碰撞造山带 大陆俯冲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别的多期深熔作用及山根垮塌的新证据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贻灿 杨阳 李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4-677,共14页
大别山是由华南板块在245~ 210 Ma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并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随着南、北板块的汇聚继续,地壳持续加厚.然而,加厚的下地壳岩石(特别是镁铁质下地壳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增大、稳定性降低,在145~ 130 Ma时发生深熔作用;130... 大别山是由华南板块在245~ 210 Ma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并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随着南、北板块的汇聚继续,地壳持续加厚.然而,加厚的下地壳岩石(特别是镁铁质下地壳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增大、稳定性降低,在145~ 130 Ma时发生深熔作用;130 Ma左右加厚下地壳拆沉,引发软流圈上涌,产生了130 ~ 110 Ma的大规模镁铁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以及北大别发生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其中,北大别混合岩中不同类型浅色体(至少可以分为4种)和碰撞后变质闪长岩的甄别及其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系统研究为大别山印支期深俯冲陆壳的折返以及燕山期镁铁质下地壳岩石拆沉和山根垮塌所引发的多期深熔作用提供了新的关键证据.山根垮塌诱发的地幔对流导致~ 145 Ma时岩石圈开始减薄,进而导致加厚镁铁质下地壳温度和地壳中下部地热增温率升高,并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导致造山带下地壳持续弱化,加剧其重力不平衡,从而引发深部俯冲的镁铁质下地壳岩石的大规模拆沉和山根垮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别 大陆碰撞造山带 下地壳 根垮塌 深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佛坪变质结晶岩系年龄和物质组成特征——SHRIMP锆英石U-Pb年代学和全岩Sm-Nd年代学数据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宗清 宋彪 +3 位作者 唐索寒 张寿广 杨永成 王进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秦岭是长期多阶段发展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本文报道了位于造山带中部佛坪变质结晶杂岩系的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和全岩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变质岩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十分复杂,除有少量太古宇形成的锆英石外,还存在大量元古... 秦岭是长期多阶段发展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本文报道了位于造山带中部佛坪变质结晶杂岩系的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和全岩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变质岩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十分复杂,除有少量太古宇形成的锆英石外,还存在大量元古宇至显生宇的锆英石,并在2000Ma,1200Ma,800Ma,400Ma,200Ma左右形成峰期。片麻岩Nd模式年龄tDM1372~2081Ma。佛坪变质结晶岩系主体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年龄2000Ma左右。在后期强烈地质作用中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岩系形成于新太古代的意见笔者没有得到证实。秦岭造山带中部可能存在或存在过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陆碰撞造山带 变质结晶岩系 年龄 SHRIMP锆英石U-Pb年龄 全岩Sm-Nd年代学 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