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
李曰俊
陈从喜
买光荣
曾强
罗俊成
黄智斌
郑多明
彭更新
|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3
|
|
2
|
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启示 |
金振民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8
|
|
3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
董汉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4
|
沱沱河茶曲帕查Pb(-Zn)矿:大陆碰撞背景下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 |
宋玉财
侯增谦
李政
杨天南
刘燕学
杨竹森
田世洪
王晓虎
王光辉
张洪瑞
刘英超
刘长征
李琳业
王贵仁
汪元奎
赵呈祥
刘群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5
|
根据形成地质作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作构造分区 |
杨文采
于常青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6
|
北大别的多期深熔作用及山根垮塌的新证据 |
刘贻灿
杨阳
李洋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7
|
秦岭佛坪变质结晶岩系年龄和物质组成特征——SHRIMP锆英石U-Pb年代学和全岩Sm-Nd年代学数据 |
张宗清
宋彪
唐索寒
张寿广
杨永成
王进辉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4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