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
被引量:
60
1
作者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共17页
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
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球构造、造山带、地体、矿床)的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CMF模式)和4种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同类成矿系统的对比;介绍了运用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找矿预测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中国学者发挥中国碰撞造山带丰富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成矿
理论
碰撞
造山流体
成矿
模式
热液矿床
浅成作用
找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塞银矿床中硫盐矿物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丁奎首
郭敬辉
+2 位作者
刘秉光
韩秀伶
杨赛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地处我国四川省巴塘县茶洛乡,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其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的中央地段。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陆碰撞型矿床。该矿床以含高品位的Ag,伴生Sn、Cu、Bi、Cd、Au,以及众多的硫化物及硫盐为特征,其种类多达5...
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地处我国四川省巴塘县茶洛乡,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其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的中央地段。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陆碰撞型矿床。该矿床以含高品位的Ag,伴生Sn、Cu、Bi、Cd、Au,以及众多的硫化物及硫盐为特征,其种类多达50种,尤以辉锑铅银矿及银锑黝铜矿系列最丰富,系该矿山银资源的主要矿石矿物。其他如锑端元硫砷锑铅矿、脆硫锑银铅矿、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系列亦有发育。本文旨在查明此类矿物的成因并探索其重要的成矿作用。本文通过EMP及SEM-EDS等方法查明上述矿物的赋存形式并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均以显微包裹体状态散布于硫化物方铅矿及铁闪锌矿中。代表性的辉锑铅银矿包裹体粒径大小悬殊,形态各异,粒度从1μm至50μm不等,且以两组成90°正交的网状构造分布在方铅矿中,此种构造实属罕见,此外尚见有其他多种奇特形态。将银锑黝铜矿系列的Ag/(Ag+Cu)与Zn/(Zn+Fe)比值在Sack等温曲线中投图,估算生成银锑黝铜矿系列的流体温度为200~350℃。参照以往包裹体测温数据认为夏塞地区Ag、Sn多金属矿床应属岩浆期后的中温热液类型矿床。本文再次强调硫盐矿物在夏塞银矿床成矿作用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刻认识夏塞矿床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塞超大型银矿床
大陆碰撞成矿
辉锑铅银矿
正交格子网格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
被引量:
60
1
作者
陈衍景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共17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403500)
国家攀登预研39号项目02课题
+2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915-03-05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421、40425006、U1139301)
国家危机矿山项目(20089934)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球构造、造山带、地体、矿床)的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CMF模式)和4种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同类成矿系统的对比;介绍了运用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找矿预测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中国学者发挥中国碰撞造山带丰富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大陆碰撞成矿
理论
碰撞
造山流体
成矿
模式
热液矿床
浅成作用
找矿勘查
Keywords
Continental collision metallogeny
Tectonic model for Collisional orogeny, Metallogeny and Fluid flow (CMF model)
Hydrothermal mineral system
Epizonogenism
Ore exploration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塞银矿床中硫盐矿物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丁奎首
郭敬辉
刘秉光
韩秀伶
杨赛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文摘
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地处我国四川省巴塘县茶洛乡,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其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的中央地段。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陆碰撞型矿床。该矿床以含高品位的Ag,伴生Sn、Cu、Bi、Cd、Au,以及众多的硫化物及硫盐为特征,其种类多达50种,尤以辉锑铅银矿及银锑黝铜矿系列最丰富,系该矿山银资源的主要矿石矿物。其他如锑端元硫砷锑铅矿、脆硫锑银铅矿、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系列亦有发育。本文旨在查明此类矿物的成因并探索其重要的成矿作用。本文通过EMP及SEM-EDS等方法查明上述矿物的赋存形式并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均以显微包裹体状态散布于硫化物方铅矿及铁闪锌矿中。代表性的辉锑铅银矿包裹体粒径大小悬殊,形态各异,粒度从1μm至50μm不等,且以两组成90°正交的网状构造分布在方铅矿中,此种构造实属罕见,此外尚见有其他多种奇特形态。将银锑黝铜矿系列的Ag/(Ag+Cu)与Zn/(Zn+Fe)比值在Sack等温曲线中投图,估算生成银锑黝铜矿系列的流体温度为200~350℃。参照以往包裹体测温数据认为夏塞地区Ag、Sn多金属矿床应属岩浆期后的中温热液类型矿床。本文再次强调硫盐矿物在夏塞银矿床成矿作用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刻认识夏塞矿床成因机制。
关键词
夏塞超大型银矿床
大陆碰撞成矿
辉锑铅银矿
正交格子网格状构造
Keywords
Xiasai super-large Ag deposit
continental collision deposit
diaphorite
othorombic lattice texture
分类号
P618.5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夏塞银矿床中硫盐矿物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
丁奎首
郭敬辉
刘秉光
韩秀伶
杨赛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