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发育新认识——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钻探成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华 张训华 +2 位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肖国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69-2379,共11页
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埋藏浅,是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由于缺乏钻井资料约束,中部隆起中-古生界的地层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口钻井,也是南黄海盆地钻遇地层最深的一口全取心井.本文在... 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埋藏浅,是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由于缺乏钻井资料约束,中部隆起中-古生界的地层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口钻井,也是南黄海盆地钻遇地层最深的一口全取心井.本文在分析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的岩心、测井和相应多道地震资料基础上,明确了中部隆起中-古生界的地层属性:在新近系充填沉积之下,依次发育三叠系下统青龙组下段、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孤峰组、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和高骊山组,泥盆系五通群和志留系高家边组、奥陶系.结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分析与区域地质认识,确定了地震反射界面T2、T8、T9、T10、T11的反射特征与对应的地质界面.中部隆起地层分布特征整体受南黄海构造运动的影响,早古生代地层平缓,断裂不发育,加里东运动造成志留系上统及中下泥盆统沉积缺失,石炭系-二叠系在中部隆起广泛发育,厚度大,二叠系最大沉积厚度约1900m,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局限,主要保存下三叠系,地层厚度变化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部隆起 中-古生界 地层分布 大陆架科学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南黄海陆架区首钻300m选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珊珊 吴志强 +2 位作者 郭兴伟 张训华 温珍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8,共8页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地震、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及钻孔等资料,敲定了井场调查合理区。同时,在调查区对限制钻探工作的地貌类型和地震相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钻探位置。另外,还根据调查区单道地震的特征对首钻300m钻孔的纵向地层及岩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实施第四纪地层全取心钻探提供依据。近日,海上300.1m钻探取心的成功实施,表明孔位选取和沉积地层预测的技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钻孔孔位选取 第四纪标准地层层序 岩性预测 南黄海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中-古生代古生物地层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兴伟 卢辉楠 +5 位作者 张训华 徐洪河 朱晓青 唐鹏 张以春 季兴开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5-88,共4页
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立足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沉积、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基础问题,聚焦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芯为手段,综合研究东亚大陆边缘的地球科学系统。CSDP-2井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2口钻井,位于南... 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立足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沉积、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基础问题,聚焦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芯为手段,综合研究东亚大陆边缘的地球科学系统。CSDP-2井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2口钻井,位于南黄海中部隆起,科学目标为系统揭示南黄海中−古生代的沉积与构造演化历史,探讨其资源环境效应。利用古生物系统框定地层时代,是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特征 大陆架科学钻探 地层时代 地球科学 南黄海 东亚大陆边缘 地质演化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以来中国陆架海区的地层及环境演化:“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的科学目标 被引量:3
4
作者 梅西 张训华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起、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实施的基础研究计划,于2011年启动。该项目拟根据不同的科学目标,分别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陆架区实施晚新生代以来地层全取心钻探,建立黄海、东海及南海陆架... "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起、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实施的基础研究计划,于2011年启动。该项目拟根据不同的科学目标,分别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陆架区实施晚新生代以来地层全取心钻探,建立黄海、东海及南海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地层层序,开展我国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地质事件的高精度记录、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及东亚地区源汇过程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藉此全面提升对中国陆架边缘海沉积与环境演化的认知水平,推动中国陆架海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陆架 地质作用 第四纪 晚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钻探施工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英传 翟育峰 +1 位作者 田志超 郭兴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期74-76,共3页
南黄海连接了扬子块体和海区.是联系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实施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承载着多个科学目标:在建立陆架区晚新牛代以来的标准地层层序基础上.开展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研究.探讨... 南黄海连接了扬子块体和海区.是联系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实施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承载着多个科学目标:在建立陆架区晚新牛代以来的标准地层层序基础上.开展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研究.探讨东亚大陆边缘的源汇过程;获取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的大地构造格局与岩相古地理.详细评价其油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海相 东亚大陆边缘 钻探施工 岩相古地理 大陆架科学钻探 南黄海 地层层序 扬子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政权 刘健 +12 位作者 万世明 刘焱光 易亮 刘建兴 单新 乔淑卿 赵德博 肖国桥 王昆山 窦衍光 王中波 胥勤勉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7,共16页
中国东部陆架位于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的过渡区域,是连接全球最大的沉积源-汇系统的重要纽带,记录了东亚构造变形、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海平面变化及东亚重大水系变迁等诸多重要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20年来中国海... 中国东部陆架位于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的过渡区域,是连接全球最大的沉积源-汇系统的重要纽带,记录了东亚构造变形、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海平面变化及东亚重大水系变迁等诸多重要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20年来中国海洋专项获得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了中国东部陆架区第四纪以海侵-海退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沉积环境变化,探讨了陆架沉积环境变化与区域构造、海平面和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联系;基于目前在长江、黄河流域及东部陆架区开展的沉积物源-汇研究,讨论了长江和黄河贯通入海的可能时代及控制因素;提出新生代以来陆架地质环境演变与东亚构造历史、季风系统演化、海平面变化、重大水系调整及陆架有机碳埋藏的耦合机制研究是未来在中国东部陆架实施科学钻探的重点科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海退 海平面变化 大陆架钻探 黄河和长江 中国东部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中——古生界科学钻探CSDP-2井选址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4 位作者 赵维娜 张训华 祁江豪 张晓华 蔡来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5,共13页
2014年,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确定采用自主研发的轻便型海洋钻井平台"探海1号"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实施首口科学钻探井(CSDP-2井),其科学目标是探查中部隆起的中—古生界地质结构和油气地质条件,解决南黄海中部隆起海... 2014年,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确定采用自主研发的轻便型海洋钻井平台"探海1号"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实施首口科学钻探井(CSDP-2井),其科学目标是探查中部隆起的中—古生界地质结构和油气地质条件,解决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残留盆地长期悬而未决的地层属性问题,同时为区域地质、海陆演化与海相油气资源前景研究和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据此确定钻孔的选址原则为:钻探海域水深不超过30m,在预定2 800m的钻探深度范围内钻遇多套完整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根据钻探目标和选址原则,针对中部隆起没有钻探资料的状况,以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钻井对比为参考,以地震资料多属性解释为手段,标定了地震反射层位,解释并编制了反射层构造图,拟定了钻探井位,预测了钻探层位;采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预测了有利储层。上述工作形成了无井勘探区的钻探井位部署技术流程和方法,经钻探厘定了三叠纪—奥陶纪海相沉积层,并发现了多个油气显示层,达到了预定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 大陆架科学钻探 中—古生界 海相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训华 郭兴伟 +3 位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张晓华 朱晓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海相残留盆地 钻前预测 油气发现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纪-三叠纪菊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兴伟 朱晓青 +6 位作者 牟林 徐扬 庞玉茂 蔡来星 张训华 刘健 卢辉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恢复沉积和构造环境的基准井。菊石是二叠纪至三叠纪的重要古生物,在指示地层时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CSDP-2井岩心中发现多块...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恢复沉积和构造环境的基准井。菊石是二叠纪至三叠纪的重要古生物,在指示地层时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CSDP-2井岩心中发现多块菊石化石,其中的两块化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菊石形态特征,取自1 475.2m岩心中的Roadoceras cf.sinense时代被鉴定为二叠纪罗德阶(Roadian)—吴家坪阶(Wuchiapingian),属于近20年来建立起来的菊石属Roadoceras,其古地理分布位于古赤道及双温区,此次发现的样品则来自华南北缘,拓展了该属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另外,在851.9m处岩心中,发现了蛇菊石Ophiceratidae,其为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阶(Griesbachian)分子,非常接近三叠系的底部,为CSDP-2井二叠纪和三叠纪界线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上述菊石的发现,有助于厘定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发育时代,恢复古地理环境,亦为南黄海进一步的沉积、构造和油气资源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菊石 吴家坪阶 格里斯巴赫阶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监测技术之海底观测网络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红霞 张训华 +1 位作者 赵铁虎 齐君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5期51-56,共6页
海底观测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观测海洋的方式,成为了海洋科学界新的研究热点。通过介绍现有观测技术的局限性,探讨了海底观测网具有的特征及功能,总结了各国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我国大陆架科学钻探中海底观测网建设应考虑的观测内容及部... 海底观测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观测海洋的方式,成为了海洋科学界新的研究热点。通过介绍现有观测技术的局限性,探讨了海底观测网具有的特征及功能,总结了各国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我国大陆架科学钻探中海底观测网建设应考虑的观测内容及部署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观测网络 大陆架科学钻探 实时观测 原位观测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志留系——石炭系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相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小惠 张训华 +2 位作者 蔡来星 郭兴伟 李文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4,共12页
目前,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时代,恢复其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的基准井。本文针对该井开展岩心描述并进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将志留系—石炭系... 目前,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时代,恢复其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的基准井。本文针对该井开展岩心描述并进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将志留系—石炭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侯家塘组、坟头组,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其中,志留系沉积了一套浅海陆棚相的细碎屑岩,沉积物以浅海—滨海相砂泥岩为主;泥盆系五通组同样为碎屑岩沉积,稳定的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并存,下部为潮坪相,上部则为三角洲相;而石炭系发育台坪、泻湖、颗粒滩等碳酸盐岩台地亚相,岩性以生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下扬子区由陆域向海域的延伸,其志留系—石炭系岩性序列与下扬子陆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南黄海盆地 志留系—石炭系 岩石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